《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16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即便是汉文帝本身,在狠抓农业中心工作同时,也大力促进商业。文帝开山泽之禁,允许百姓到原来专属国家的山川河海开采矿产渔盐,促进了工商业发展。汉文帝又废除了关传制度。所谓“传”是由国家签发的一种过关凭证,凭传才能通过各种关卡。文帝废除此制,民间资本可以在全国市场自由流通,有效消除了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最后必须提到汉文帝的货币金融体系。我们现在经常在古装剧里看到男主角一出手就摸出几十两银子,或者皇帝大笑一阵,豪迈道:“赏你黄金万两!”,然后一个老太监笑眯眯的捧着满满一盘金元宝塞到主角手里。首先,这些编剧同志应该科普一下物理常识,好歹换算下一两折合多少克,再算算一万两是多少千克,老太监捧不捧得动;其次,中国自古是一个贵金属匮乏的地区,金银成为通货是明朝中后期的事了,在宋朝开始发行纸币前,中国一直铸造铜、铁货币,从未将金银作为通货;最后,即便是明朝后期开始使用白银通货,一年的国库收入也才两百多万两银,几十两银是多么恐怖的购买力,怎么会有人随手就摸得出来?

  秦汉以来中国一直使用铜铁货币,汉文帝朝经济大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而且自秦以来币制非常混乱,市场上半两、八铢、榆荚、五分等各种货币混杂使用。如要大刀阔斧整顿,势必伤害到许多既得利益,一不小心,政权就会从内部崩溃。其实,这从来都是一个大型帝国最严重的内患,远比边境上的游牧部族可怕,强势如汉高帝、吕太后,都未能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妥善解决。两千年后,蒋委员长派大公子蒋经国到上海滩整顿金融秩序,口号倒是很豪迈——“专打老虎,不拍苍蝇”,最后还是向黑白两道的金融巨鳄们服了软,拍点苍蝇了事,民国的金融秩序继续滑向深渊,最终全盘崩溃。那么以仁君著称,甚至不敢对匈奴说一句重话的汉文帝呢?

  在这里,汉文帝要教育你——什么叫仁君。
  所谓仁,与软弱无关。
  仁君不敢对匈奴说一句重话,那是因为他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无法剿灭匈奴。如要以强硬战争对待,吃苦头的不是皇宫里的皇帝,而是被驱往战场的百姓,所以仁君能够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屈尊于未开化的部落面前。反观某些所谓强国,无故向其它国家的人民举起屠刀,目的只是为了降低石油巨头的原油成本。而金融寡头们翻云覆雨,制造金融黑洞,吞噬人民财产,强国不但不制止,他们捅了漏子还想方设法用纳税人的钱去“输血”、“救市”,不敢说一句重话。

  谁才是真正的强者?你真的思考过吗?
  仗势凌人,不是真正的坚强。
  顾全大局,不能称之为软弱。
  仁君很清楚,什么是需要他个人委曲求全的,而什么是需要他拿刘汉江山来拼的。
  汉文帝这位不以强大战功著称的仁君,在金融方面做出了一个后世绝少有人敢于效仿的勇敢举动——实施反格雷欣法则。

  经济学有一个重要定律: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即指金属货币体系下,如果○1货币由政府统一铸造发行;○2政府规定金属货币只要票面价值相同,不足两的(劣币)与足两的(良币)购买力相同(可自由兑换)。那么结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流通货币会越来越不足两,发行者(政府或银行家)通过不断用劣币兑换良币,从民间搜刮财富。长期结果必然是国家信用丧失,货币体系崩溃,俗称亡国。但如果政策反过来,铸币权下放到民间,并且不硬性规定良币与劣币等值兑换,就会出现相反情况——铸币者为了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将自己铸造的货币发行出去,必须尽量改进铸币品质,形成良币驱逐劣币,即为“反格雷欣法则”。

  秦汉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尤其是强大的汉初功臣集团迫切希望能从这个大蛋糕中分得最大的一块,而他们与富商巨贾也结为利益共同体,他们相信,一个摘桃子的小皇帝是不敢,更没有必要来触碰他们这块利益的。
  但是,他们错了。
  汉文帝顶住了各方压力,坚决实施币制改革,规定汉朝的钱币以四铢钱为标准(1铢=0.651克),允许私人铸币。
  金融杠杆的作用非常强大,汉朝的经济很快欣欣向荣。发行货币能够带来巨大利润,富商们纷纷投身此业,汉朝的货币金融体系快速发展起来,大量优良保值的货币流通于市。这样人们都可以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财富,而不必担心什么“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导致辛苦攒下的财富自动缩水。正是有了这样优良的经济血液,才能推动文景之治的大发展、大繁荣。

  此事史称“汉文天铢之湮杀地盘”,遗憾的是汉代史官经济学基础太差,没有充分意识到这场改革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实则是一场精彩的暗战,留下的史料和时评太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利益博弈的游戏托盘中盛有四海之财,却系于一发之际。皇权、相权、民权都小心游走在最敏感的私处,却非要去挑动对方最根本的利益命脉。非常幸运的是,汉文帝是最后的胜者,他不但没有因此丢失汉室江山,还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文景之治”,造福了一世之民,更将自己的名号永远铭刻在了万卷青史最耀眼处!

  岂止是汉文帝啊,中华帝国的三大仁君都有过战场上的难堪纪录,汉文帝不得不向匈奴送出女眷求和,宋仁宗对西夏遭受“陕西三大败”,明孝宗更未能在瓦剌身上取得哪怕是一场值得吹嘘的大胜。
  但是!
  汉文帝敢于改革汉初币制,剥夺官商们的经济特权,还财富于民。宋仁宗只因不能为民解难,于一日之内将四名宰相全部罢免。明孝宗更是向强大的明朝文官集团宣战,彻底整顿盘根错节的明代官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些都是所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流做不到,更没胆量去碰的事情!
  为什么他们会被毫无争议的列为三大贤主?现在,你明白了吗?
  日期:2012-05-26 21:54:04
  六、北方的草原很危险
  汉文帝用道家清静无为的治理思想,必然不会是一个开疆拓域的雄主。然而完全不打仗也是不现实的,尤其当蒙古草原上的匈奴开始崛起时。
  黄河-长江流域地处温带,非常适合人居,尤其适合大规模农耕,所以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华夏文明,但这片国土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直面危险的蒙古草原。
  蒙古利亚高原,大致指今内蒙古、新疆北部、蒙古国、南俄罗斯、中亚、东欧这一大片高海拔草原地区。蒙古利亚(Mongolia)这个名称来源于一千年后的大蒙古国,本书也有篇章讲到这个帝国的太宗,但现在还远远不到他们出场,这个名称是大蒙古国崛起后才用于描述该地区的。汉代以前汉语将这个不甚了解的地域称为鬼方、朔方、荤粥(xūn yù,字面上是肉稀饭的意思,发音却是熏芋)等,或者含糊的称为北胡。而到周末,开始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匈奴(Hun)。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