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3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从现实的政治意义讲,这种模式为统治者带来了更多麻烦,他们需要花更多精力和心思来保持本朝的统治地位,所以才有了本书所言太祖费力打天下,太宗更费心思坐天下的模式。而从更现实的文学意义讲,如果没有改朝换代,我又哪来十几个太宗写给您看呢?
  而本篇即将登场的全书第一位主角,他现在非常紧张,如何制定商朝的模式,塑造商朝的国风,使其国祚绵延?当你看过商太宗太甲的故事,一定会明白太宗的工作比起太祖,虽然没有浴血厮杀,却又有多么不一样的惊险!
  日期:2012-05-10 20:03:58
  二、阴影下的主角
  伊尹、太甲。这两个名头哪个更响?更能代表殷商初年的优秀政治?显然是伊尹。后人常用“伊尹、霍光”来形容大权独揽却又忠心为国的名臣贤相,甚至一说伊尹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前的“元圣”。《太宗说》第一篇主角当然只能是商太宗,但任何人都会发现伊尹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主角。就算是强要把商太宗写成主角,也只能是落在伊尹阴影下的主角。

  据《史记》记载,商太祖本立嫡长子太丁为太子,但没来得及继位就死了。太祖驾崩后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在位三年驾崩。帝外丙之弟中壬又继位,在位四年驾崩。没有确切史料显示帝中壬还有没有弟弟或儿子,那他的王位应由谁来继承?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商王室内斗起来麻烦可就大了,别忘了商朝自己开启的革命模式,对自己也是有效的。

  就在这时,太祖的托孤重臣伊尹站了出来。
  伊尹,生卒年不详。《史记》称其名为阿衡,伊是他受封的地名,尹是商初最高官职,相当于首相。但《孙子兵书》称其姓伊名挚,阿衡才是官名,《吕氏春秋》也持相似观点。
  据说伊尹本生于伊水(河南洛水的支流),后流落到有莘国当自耕农。伊尹研究天下大势,认为夏朝必亡,他希望有莘氏能担当起灭夏建立新朝的重任。为此他不惜放弃自由民身份,到有莘氏宫中去当奴隶。伊尹通过高超的烹饪技术获得有莘氏首领的宠爱,却不幸发现有莘氏与夏王同为夏禹后人,很难担当革命领袖。经过继续搜索,伊尹发现商族领袖成汤非常适合作为灭夏的领袖,于是趁商汤迎娶有莘氏的一位贵族女子为妻,作为陪嫁嫁到了商汤家。后来商汤发现这个陪嫁奴隶才能出众,遂免去奴隶身份,逐渐成长为重臣。

  这段来历极具传奇色彩,不过可信度不高。《史记》也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说伊尹精于烹饪,并结合神农氏的中草药理论科学,发展出中医药汤剂工程,由此名声大振。伊尹又精研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的治国之道,被有莘国礼聘入宫,担任“师仆”,负责教育贵族子弟。这据说得到了甲骨文考据的验证,如果包括甲骨文记载的话,那么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教师便是伊尹而非孔子。商汤仰慕他的才名,五次前往力邀,才请得伊尹归为辅佐。这显然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原型,而且《吕氏春秋》、《资治通鉴》都认可伊尹是中医药汤剂的发明人,此说可信度似乎更高。

  根据零散史料判断,夏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奴隶主将过多奴隶用于奢侈的家庭服务,承担生产任务的自由民劳动力不足。而伊尹将大量奴隶投入到物质生产中,改善了生产力结构,推动商族强盛。商朝建立后全国都采用伊尹的治国理念,一时欣欣向荣,伊尹树立起崇高威望,商汤驾崩后自然成为托孤重臣,大权在握。伊尹从有莘国当师仆开始,就当惯了帝师,虽名为商臣,但商汤就把他当作老师,,到商汤的儿孙辈就更加尊崇。伊尹自称先知先觉,要使天下人民后知后觉。不过当时硬件条件实在有限,别说什么造纸印刷术,连成熟的文字都还没有,所以伊尹虽亲自兼任教育部长,但商朝的文化科教事业似乎成就一般,大家依然是文盲,只是都知道了有伊尹这么一位先知的存在。

  当王位继承人出现疑问时,连续辅佐了几位商王的大先知伊尹的意见就非常重要。最终伊尹的选择是太丁的嫡长子也就是商汤的嫡长孙——太甲。
  这似乎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游牧民族兄终弟及,最终又传回给长兄儿子的朴实模式,但需要提醒的是,联想一下就行了,千万别联系起来。商汤是立过儿子太丁作为太子,只是因为太丁自己不争气,死在了老爹前面,没过上坐王位的瘾,继位的仍是商汤的儿子而非弟弟。至于帝中壬没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儿子,所以传给了最有资格的侄子,仍是传子的一种变通。可见太甲的继位,恰是在维护父子相继模式,而非游牧民族的兄终弟及。

  当然,如果要帝中壬自己行使权力的话,未必就轮得到太甲,这还是伊尹拿的主意。所以太甲能够成为商太宗,着实应该好好的感谢伊尹这位与至圣孔子齐名的元圣。
  日期:2012-05-11 10:16:14
  三、知错能改是好太宗
  帝太甲登基后,深刻认识到肩上重担,全心全意做一个好首领。伊尹也尽心辅佐,连写《伊训》、《肆命》、《徂后》等几篇著名的公共管理学论文,论述商汤(在他辅佐下)的治国之道。帝太甲虚心接受,君臣上下都非常和谐,据说前三年经济增长,物价平稳,堪称盛世,人民齐声称颂太甲是个好国王,伊尹是个好宰相。这时帝太甲有点飘飘然了,觉得老子这么能干,从小博览群书,现在达到顶峰,往前三百年、往后三百年,没人比我更优秀,我看了那么多《知音》、《读者》、《故事会》这样的人文社科书籍,为啥还要看你个糟老头子这些莫名其妙的论文?

  夏商的历史记载实在不太清楚,我不能确定帝太甲的准确年龄,所以不能确诊是不是青春期逆反心理,但症状肯定是符合的——凡是伊尹作出的决策,太甲都坚持反对;凡是伊尹的指示,太甲都始终不渝的去破坏——这并非太甲真的觉得伊尹的政策不合理,而是为了通过反对他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对此伊尹老师非常头疼,又写了多篇政论来规劝。诚然,历史上不乏被老夫子的微言大义感动得浪子回头的坏学生,但是当这个坏学生的爸爸、叔叔都死光了,自己还当了国君,就没那么容易被几句话劝得回心转意了。

  帝太甲为了彰显自我,改变了伊尹的治国之道,成为一个标准的荒淫之君,据说还暴露出了残暴的一面。伊尹屡谏不改,最后他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放逐太甲!
  是的,您没有看错,宰相伊尹放逐了国君太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