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基督教》
第25节

作者: lisayan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11 23:36:24

  正文-------------
  中国基督教概况
  中国自秦朝以来 都是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皇权至上,任何宗教都无法与皇权抗衡,至多成为统治工具,比如儒道佛。在欧洲出现的神权高于或等同于皇权的状况,不可能在中国出现。世界有个基督福音传播难度排行榜,排第一的当然是朝鲜,然后是印度,伊斯兰地区,中国第八。
  其实,基督教在中国由来已久。
  据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记载,早在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已由波斯传入中国。但由于未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基督教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几度消失。十九世纪,基督教从西方重新传入,由于传教活动受到列强不平等条约保护,教会受差会控制,基督教在中国被中国人民鄙视,并被称为"洋教",1949年仅有信徒70万左右。
  1840-1842年战后中国打开海禁;1858-1860年后福音开始在中国传播。1865年中国内地会创立,帮助中国人建立学校,医院,戒除鸦片,传播福音。林语堂曾说,西方的战舰轰碎了我们的身体,西方的传教士拯救了我们的灵魂,于是我们两不相欠。呵呵。以下是简要历史回顾。

  唐朝时期,唐太宗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 基督教传入中国,同时玄奘出发去天竺取经。欧洲的涅斯多留教会派阿罗本去中国传教,被称为景教。一般认为景的意思是光明。景教是基督教在当时中国的称呼,但这是涅斯多留教会在古代中国的宣教结果,而与罗马天主教无关。。尼斯多留教會的教義自然與羅馬教會有些不同。该派该教派认为耶稣是成了神的人,而不是成了人的神,属于早期异端。不承認教皇的權柄,也贊成牧師可以娶妻。這派傳到了亞洲中部和中國北部。涅斯多留被天主教会指责为异端,同时他的主教头衔也遭罢免,并被贬逐到波斯与叙利亚,他接着在那里建立起他的教会,即涅斯多留教会。所以,涅斯多留教会实际上就是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基督教派别。

  此时景教在中国有大主教,主教,牧师,修道士。初入中土,景教经典的解释原则是以佛老释耶。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有关历史记录,佛家道家的词语意境反复出现于景教经文中,甚至耶稣也大说佛语。相传景教修士偷走我国养蚕技术,使欧洲丝绸工业产生。
  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唐太宗优待景教传教士,修建了礼拜堂,修道院,高宗也善待景教。但武后青睐佛教,不喜欢景教,拆毁了礼拜堂。但玄宗对景教颇有好感。景教基督徒在唐初受到友好接待,会昌5年(845年)唐武宗笃信道教,下旨禁止佛教等宗教传播,至此基督教在中国终止了传播。
  佛教传入时间较早,为统治阶级青睐,同为东方文化,有认同性。佛教于1世纪传入中,经过2个世纪传遍全国,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深刻影响。虽然在此后,佛教在中国起起落落,遭到各位天子的截然不同的贬斥或者逢迎,个人以为,以武则天为佛教在中土的兴盛起源点,是相当靠谱的。845年,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浪潮爆发,逾万间佛寺被毁,史称会昌法难。虽然会昌法难主要针对的是佛教,但同时波及景教,此后景教走向式微

  宋朝时有犹太人来华定居,传播摩西五经,
  元朝开始,由于大量色目人来到中国,使得中国的景教信徒回升。马可波罗和一些中世纪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和蒙古有很多景教小团体存在,特别是蒙古克烈(Kerait)、汪古(Ongut),乃蛮三部族皆信奉景教。
  1278年,罗马天主教教宗尼阁三世命教士五人到中国传教,并致信忽必烈,请他善待所遣教士,照顾他们的需要,在他们回罗马时,派人护送。1289年尼阁四世派方济各会教士孟高维诺率宣教士数人抵达中国。当时景教在帖八里的主教曾一度与当时在中国新兴的天主教的教士发生冲突。
日期:2012-08-11 23:38:23

  元朝的基督徒(景教与天主教等)称为“也里可温”(arkagun),享有免兵役和免税的特权。据马可波罗报告,元代中国北京、山西大同、甘肃敦煌、肃州、甘州、凉州,宁夏、新疆喀什噶尔、莎车、伊犁,江苏扬州、镇江,浙江杭州、温州、福建泉州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

  元代著名的景教僧人有教师扫马(曾奉命出使至欧洲)和出生于大都的畏吾儿裔大公牧首马?雅八阿罗诃三世(担任景教的首席主教)。
  元朝对基督教宽容放任,许多传教士来华。當元朝忽必烈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約翰孟特柯維納(John of Monte Corvino),從西方經過波斯、印度,來到中華。在北平他受景教的逼迫,還是建造禮拜堂,教友也有幾千人;設立育嬰堂,又把詩篇和新約,用中文翻譯出來。此时弗兰系斯的乞食修道派传到中国,马可波罗来华,景教复兴,忽必烈的母亲是信徒。据称当时中国的信徒多达15万人。

  彼时有许多犹太人因各种原由,比如亡国后被迫流散,比如做生意,而来到中国定居。今天的开封还有许多犹太人。中国人误以为他们是穆斯林,称之为回回。由于穆斯林通常戴白帽子而被称为白帽回回,而犹太人戴蓝色帽子而被称为蓝帽回回。实际上,他们是犹太人。
  明朝万历年间耶稣会到中国传教,万历皇帝对其颇欢迎。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是信徒之一,并将自己的田地卖给耶稣会。另一个著名人物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当时统治者更看中的是他们的科学知识,而不是宗教信仰。比如天文,数学,技术。。。甚至中国的农历的确立也是汤若望的功劳。明朝以后基督教在中国更多以佛家思想为引导。1368年,明朝建立时摧毁了所有外族色彩的事物,包括景教和天主教。直到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再度传入中国。

  1583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利玛窦登陆广东,在中国南方辗转度过十八年后,终于在1601年进入北京,之后的十年,利玛窦以其精湛的数学和天文知识,和对中国经典的通晓,在中国的知识份子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利用其科学知识的优势间接传教。这个模式也被其他许多相继来华的耶稣会士采用。为适应中国当时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状况,天主教采取补儒易佛的策略,,即迎合和修正儒家思想,佛顶佛道,以儒家的经典解释基督教神学。以达到中国化目的。

  1644年满清入关,顺治、康熙皇帝继续重用西方传教士。耶稣会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相继服务于“历局”和“钦天监”等政府部分。全国信徒已达27万。雍正年间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也是传教士之一。康熙对基督教是很尊重的,曾写过一些诗颂赞神。比如那幅著名的对联: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义至仁慈。康熙也愿意积极向汤若望等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药等知识,容许他们在中国传教。但后来因罗马教廷干预清朝内政等因素,下令驱逐传教士。

  1678 本仁约翰,出版天路历程
  17-18世纪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进行商业活动。
  鸦片战争前,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是马礼逊(1782-1834),“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他给中国第一位新教信徒施洗,按立了中国第一位牧师。

  即便如此,谦卑的他曾说过“我不能,但神能。” 在1807 — 1834年间,他在华为福音工作鞠躬尽瘁,最后埋葬于澳门。
  圣经最早翻译成中文是在1890-1919年,即和合本。以后又出了多个版本。
  新教,或者归正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主要以美国的传教士为主,当然也有其他国家的。美国循道会(美以美会)创建了燕京大学。
  1950年,中国基督徒发起三自爱国运动,通过自治、自养、自传,使中国教会走上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1966年--1976年期间,受极左路线下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教会生活一度中断,1979年教会重新恢复,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
  20多年来,在全国基督教两会(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基督教各项事工蓬勃发展。全国现已开放堂点近5万座,其中70%是新建的。信徒总数已逾1600万,其中农村信徒占70%强。
  全国目前有18所神学院、圣经学校,其中金陵协和神学院为全国性的神学院。迄今各院校有近5000名神学生毕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教会或神学院侍奉。
  全国两会已出版发行近3000万册圣经、1400万册《赞美诗(新编)》,《天风》及其它基督教刊物、神学参考书籍也大量发行。
  由于信徒人数增长较快,传道人员培训不足,异端邪说有所侵入,1998年中国教会决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其根本内容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阐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规范,使我们能更好地传扬福音,帮助信徒过健康向上的信仰生活,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