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
第33节

作者: 月映长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27 12:02:03

  感谢大家的关注支持,本帖会一直更下去,感谢的话不多说了,更新代谢更实惠
  与袁世凯一起去朝鲜的还有朝鲜大院君,此人在壬千兵变后被拘捕软禁在保定,为了牵制闵妃,李鸿章决定让袁世凯带他回朝鲜。闵妃是个厉害的角色,他控制国王,不准官员到仁川迎接大院君和袁世凯一行。换了别人,大概只能忍气吞声自个走上门去,可袁世凯三下五除二就降服了闵妃。
  他一面与各国在朝鲜的使节和军舰见面,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大清国毕竟还是有些面子,这些使节还不至于拂袁世凯的面子,这种声势让闵妃气焰登时矮了下去。同时袁世凯又写信给朝鲜国王,发了狠话:“我奉大清帝国之命,护送你父亲回来,你怎么如此怠慢不恭?!”把大清帝国抬出来,是很有分量的。双重压力之下,国王不得不亲自从汉城出来迎接。降服了闵妃和国王之后,接下来是大院君。

  大院君得了面子,开始飘飘然,准备重新夺回权力。袁世凯立马找了个岔子,处死了他的几个贴身亲信,这盆冷水熄灭了大院君的权力欲望。袁世凯对李鸿章的意图领悟得非常到位,把大院君放回来,并不是让他复辟的,只不过是想利用他在守旧派中的影响,以及他与闵妃的矛盾,使朝鲜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袁世凯正好可以从容控制。
  精于权术,手段泼辣,作风强硬,擅长带兵的袁世凯,虽然只是一个正厅级干部,但在朝鲜却呼风唤雨,过起了太上皇般惬意的日子。他不但对朝鲜君臣随意凌辱,而且还包办了朝鲜的内政外交。其他各国驻外大使开会的时候,袁世凯一般不会亲自出席,只是随便派个副手应付一下,以表示自己在朝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甲午年之前,袁世凯单枪匹马在朝鲜抵挡了整整八年,直到有一天他差点为之付出生命。从二十七岁到三十四岁,一个男人走向成熟的年龄,袁世凯就是在朝鲜这块充满惊涛骇浪的历史中度过,并且磨炼了他超凡绝伦的政治手腕和外交能力。一切都在袁世凯的掌控之中,有这样一个猛人坐镇朝鲜,李鸿章很是放心。不过到了关键时刻,袁世凯却没能挺住,终究还是让他失望了。当然,这是后来的事情。

  在甲申政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朝鲜表面看起来一直都很平静。由于李鸿章的剽悍和袁世凯的生猛,日本两次生事都没有占到便宜,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平静只是一种假象,一场巨大的暴风雨即将来临。李鸿章和袁世凯都将接受最严峻的考验。日本在朝鲜两次生事,先后策划了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看起来都吃了大亏,大清帝国大获全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袁世凯虽然能干,但是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正是这个弱点,使得他在下一回合的较量中,输得惨不忍睹。
  在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中都处于下风的日本,也并非一无所获,为了完成最后致命的一击,他们一直在设计一个极其阴险而狠毒的连环阴谋。
日期:2012-07-30 21:14:34

  六 连环阴谋
  日本人经营这个连环阴谋,整整用了二十四年的时间。从逻辑上来看,下面这三步棋最为关键。
  第一步是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约》,有两个条款最为关键。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两国既经通商友好,自必互相关切。若他国偶有不公及轻藐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
  这是李鸿章犯下的一个非常憋脚的错误,也是一个战略级的大错误。历史已经证明,在今后将近一个世纪里,对中国来说,最凶恶,也是最危险的敌人,不是远在天边的西方列强,而是近在眼前的邻居日本。惨痛的历史教训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世界大势和国际格局判断错误,必然导致外交上的重大失败,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日本对朝鲜有野心,李鸿章是知道的,所以他想与日本搞好关系,并希望通过条约进行制约。这个想法很幼稚。于是在中日修好条约的第一款,他特意这样写道:“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想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通常情况下,条约的第一条基本上是客套话,无非表示两国爱好和平的诚意,心脏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在这句看似平常的客套话中,有四个字却暗藏玄机:“所属邦土”。这是李鸿章的得意之作,也是日后的麻烦所在。
  签过合同的朋友知道,法律文书最讲究用词精准,没有歧义,否则官司就打不清。外交更是如此,两国的文字不同,如果翻译不准确,往往会遗害无穷,争议不休。如果有人故意拿这个做文章,情况就会更糟糕。
  日本文字虽然是汉字的山寨版,可是在上述这四个字的理解上,却存在巨大的分歧,日后的争端都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鸿章天真地以为,凭借条约能够遏制日本的野心,这当然是与虎谋皮,事情的发展完全背道而驰,条约签订的那一天,也是祸根种下的时候,此后日本人一直围绕这四个字与他纠缠不休。
  1875年,入侵台湾失败之后不久,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入侵朝鲜江华岛,随后压迫朝鲜接受无理要求,朝鲜表示拒绝,于是日本任命派森有礼为驻华大使,与清政府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
  森有礼首先与总理衙门纠缠。他说清朝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只是“有名无实”而已,所以朝鲜问题不在《中日修好条约》的条款规定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日本不承认中朝之间的藩属关系,朝鲜并不是中国所属邦土,所以日本入侵朝鲜不算违背条约精神。
  这当然是一种狡辩,总理衙门应该进行反驳。可是总理衙门的回答却让人汗颜,他们竟然对森有礼这个说法没有提出应有的抗议,说朝鲜的内政朝鲜自己做主,中国从来不去干涉,现在日本准备与朝鲜搞好关系,应该也是由朝鲜自己做主。这个皮球踢得真臭。

日期:2012-07-30 21:23:38

  李鸿章没想到总理衙门会愚蠢到这个地步,这不正中了日本的圈套?上司无能昏匮,他只好亲自出马,在保定直隶总督府接见了森有礼。森有礼名不副实,一点也不讲道理。他说外交靠的是实力,条约屁用都没有。另外他还特别强调朝鲜不是中国的属国,《中日修好条约》对此没有约束力。面对这种政治流氓的做派和说辞,李鸿章很是恼火,为了维护正当权益,他与森有礼唇枪舌剑长达七个小时,争论异常激烈。

  森有礼:高丽(指朝鲜)与印度同在亚细亚(指亚洲),不算中国属国。
  李鸿章:高丽奉的是大清的正朔,如何不是属国?
  森有礼:各国都说高丽不过是受册封,行朝贡,可中国不管高丽政事,也不收取钱粮,所以不算属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