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说民国,没有更猛,只有最猛》
第44节

作者: 犀利哥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27 11:21:30

  138、一个女人引发的群殴
  可是岑春煊的刀快,有个人比他更快,袁世凯的刀。
  岑春煊的刀在手里,杀人鲜血四溢;袁世凯的刀在心中,杀人不见血。
  袁世凯其实和岑春煊也没什么过节,一个北洋总督,一个两广总督,一南一北,谈不上交集。但岑春煊在广州反贪打黑,两项民心工程让声望如日中天,更何况还有资格最高母爱的滋润。岑春煊看不起袁世凯,更不买他的账。
  名声好、不爱钱、手腕辣、上面有人,这样的人袁世凯喜欢,喜欢放倒他。
  无论英雄枭雄,最怕寂寞,好不容易找到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袁世凯男性荷尔蒙一夜之间刷刷的倍增。
  袁世凯找到了上面的人--奕劻。奕劻也不喜欢岑春煊,每省督抚都有进贡,只有这个岑三,一个子都不出,还到处说坏话。。
  官场最讲究站队,既然不和我站在一起,那就把你放倒。

  岑春煊其实是个外粗内细的人,他知道要和当朝最有权势的人斗,必须要找一个帮手。找一个和自己一样名声好、有手腕、上面有人的大臣,瞿鸿禨,就是你了。
  两个最受宠的男人,让慈禧流泪最多的男人,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他们常常在一起交流母爱心得。他们悄悄准备,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慈禧送一份特别的大礼,不为别的,只想说一句话:妈妈,现在是我们献爱心的时候了。
日期:2011-05-27 14:33:07

  139、一个女人引发的群殴
  奕劻、袁世凯、瞿鸿禨、岑春煊,四个男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当然,是犀利哥硬拉到一块的,他们本来就是两条道上的人,绝不会站在一起。
  他们分成两股流,两股潮流。
  清流,正义的化身。每逢国家危急时刻,他们总会大声疾呼,高唱入云,感叹号用的那是杠杠得,漫天飞舞。如果用得恰到火候,能把活人给呛死;死人呢,当然是呛不活,但也不得安宁。清流总是说得比做得多。自从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被罢黜后,瞿鸿禨俨然是清流在中央的领袖;岑春煊是地方的领袖。
  浊流:非正义的化身,他们最大的目的是追逐利益。当前目标是自己富强;长远目标是国家富强。他们一般埋头苦干,干的比说得多。奕劻无疑是浊流的带头大哥,袁世凯紧随其后。
  老百姓都喜欢清流,需要他们的呐喊,需要他们的激情。还有,他们和自己一样清贫,心里很平衡。
  潮起潮落,慈禧喜欢哪股潮呢?需要感叹号时喜欢清流;需要干实事时喜欢浊流。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浊则看不见鱼,保持不清不浊的水质最好。玩平衡,这是老太太的拿手好戏。
  瞿鸿禨、岑春煊,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交集是因为水太浊了,必须净化水质。

  老庆和袁世凯,两个性格有点相像的人,他们的交集是因为水还不够浊,必须让大家都看不见一条鱼。
  现在四个男人凑在一起了,谁先开始呢?
  这个,等一等。
  不要客气吗,难道非要犀利哥发话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老婆取了,孩子生了,什么没见过,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呢。
日期:2011-05-28 00:27:27

  140、一个女人引发的群殴
  就在大家互相谦让,不肯最先出手的时候,在广州轰炮轰得正起劲的岑春煊突然接旨,调任云贵总督。虽然是平级调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云贵和两广不是一个档次。
  调任理由冠冕堂皇,云贵边境不太平,外面英国虎视眈眈,里面会匪蠢蠢欲动,必须要派个老手坐镇。岑春煊练兵打仗是一把好手,手段又狠;而且他老爸岑毓英长期任云贵总督,子承父业,顺理成章。
  不过第二天的一道上谕引起了岑春煊的怀疑。按惯例,地方督抚任新职,都要跑趟北京,恭听皇太后、皇上的“教训”。而这次上谕叫他赶快动身,不要来见面。
  事情很蹊跷,原因不简单。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都是奕劻的主意,将岑春煊打发得远远的,到山沟里支边支教去。
  岑春煊当然猜到了,办完交卸手续,先不急着上任,一路北上,到上海,突然“生病”了。
  怎么办?生病要写请假条,规格最高的请假条:
  尊敬的皇太后、皇上您们好:在微臣准备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关键时刻,突然头晕眼花心慌慌,不是我存心故意,只怨生病不是时候。估计是男性更年期综合症诱发的全身多功能紊乱。微臣很想带病为太后皇上工作,可是又怕病体衰弱,拖累工作。恳请太后、皇上批准假期,不甚感激之至,臣在病床上磕头磕头再磕头。

  岑三胆子可够大,无故旷工,装病,装病了还讨价还价。
  别人不可以,但岑三可以,可以装病,没理由的装病;可以大胆,大胆到不去上任,母子情深啊。
  奕劻急了,云贵不去,换个近点的吧,但也不能离北京太近,改成了四川总督。天府之国,悠闲的成都,喝茶、听戏、泡澡适合疗养。
  但岑春煊依然在上海赖着不走,一边生病一边等待,他在等待一句重要的口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