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亏损》
第22节

作者: 浣花抚琴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噪音”是造成投资者情绪交易并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合理消除噪音,则说明我们的行情研判系统还不完善。比如在持续下跌过程中的短期小幅反抽,这些k线组合而成的小“分形”皆视为噪音,不能构成买入信号,上涨过程中的小幅回探,也基本不构成卖出的理由。很多初入市的投资者正是由于不能承受“噪音”的诱惑,影响交易心理,从而导致错误的随性交易。比如下跌过程中的禁不住一个小幅的反抽便过早入市,上涨过程中被一个不起眼的小幅回探吓出场而握不住筹码,皆是由于没有对“噪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建立行情研判系统时,没有将这些“噪音”考虑进去。当然,噪音不能完全避免,任何技术研判手段皆不可能达到完美,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行情研判系统尽量合理,尽量让自己操作更稳健、更舒服。在寻求稳健的交易过程中必须通过适当的消除过多的市场噪音,以提高交易的成功率。笔者通过大量的实盘交易,始终认为消除市场“噪音”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简单、合理的均线设置。

  笔者以通达信默认MACD的源码公式为利:
  参数:
  SHORT(最小2,最大200,默认12);
  LONG(最小2,最大200,默认26);
  MID(最小2,最大200,默认9);
  源码:
  DIF:EMA(CLOSE,SHORT)-EMA(CLOSE,LONG);
  DEA:EMA(DIF,MID);
  MACD:(DIF-DEA)×2,COLORSTICK;
  代码释义:
  输出DIF:收盘价的12日指数移动平均-收盘价的26日指数移动平均;

  输出DEA:DIF的9日指数移动平均;
  输出MACD:(DIF-DEA)×2,COLORSTICK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默认的MACD指标代码的意图是DIF通过求12单位的短期指数移动平均与26单位的长期指数移动平均的差值,DEA再对这个差值求9日的指数移动平均,当DIF上穿或下破DEA时就成了金叉和死叉。这种通过金叉和死叉来做为买卖依据,有时候的确比较准,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却并不那么准,有的人喜欢再进一步配合MACD输出的绿柱和红柱的变化来进行判断,或者对参数进行调整,仍然会一头雾水,钝化造成的错误交易损失总是大于成功交易带来的盈利,这点来讲,很多时候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实战意义。其实,很多指标,如MACD也只是对MA均线(或EMA指数移动平均线)进行再加工的产物。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均线。在常用的行情软件中,均线共分为6种,MA、EMA、SMA、DMA、TMA、WMA,而最常用的便是MA和EMA,笔者认为只要合理运用这两种均线就完全可以满足建立交易系统时技术研判的要求。
  对这两个函数的原理和应用,笔者只做简单的介绍:
  MA(X,N)简单算术平均
  求X的N日移动平均值,不分轻重,平均算。算法是:
  (X1+X2+X3+…..+Xn)/N

  例如:MA(C,20)表示20日的平均收盘价。C表示CLOSE,即收盘价。
  EMA(X,N)指数平滑移动平均
  求X的N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它真正的指标表达是:
  当日指数平均值=平滑系数×(当日指数值-昨日指数平均值)+昨日指数平均值;
  平滑系数=2/(周期单位+1);

  由以上指标推导开,得到:EMA(C,N)=2×C/(N+1)+(N-1)/(N+1)×昨天的指数收盘平均值;
  算法是:若Y=EMA(X,N),则Y=[2×X+(N-1)×Y’]/(N+1),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的Y值。
  EMA引用函数在计算机上使用递归算法很容易实现,但不容易理解。例举分析说明EMA函数。
  X是变量,每天的X值都不同,从远到近地标记,它们分别记为X1,X2,X3,….,Xn
  如果N=1,则EMA(X,1)=[2×X1+(1-1)×Y’]/(1+1)=X1;
  如果N=2,则EMA(X,2)=[2×X2+(2-1)×Y’]/(2+1)=(2/3)×X2+(1/3)X1;

  如果N=3,则EMA(X,3)=[2×X3+(3-1)×Y’]/(3+1)=[2×X3+2×((2/3)
  ×X2+(1/3)×X1)]/4=(1 /2)×X3+(1/3)×X2+(1/6)×X1;
  如果N=4,则EMA(X,4)=[2×X4+(4-1)×Y’]/(4+1)=2/5×X4+3/5
  ×((1/2)×X3+(1/3)×X2+(1 /6)×X1)=2/5×X4+3/10×X3+1/5×X2+1/10×X1
  如果N=5,则EMA(X,5)=2/(5+1)×X5+(5-1)/(5+1)(2/5×X4+3/10×X3+

  3/15×X2+3/30×X1)=(1/3)×X5+(4/15)×X4+(3/15)×X3+(2/15)×X2+(1/15)×X1
  …………循环
  X1
  (2/3)×X2+(1/3)X1
  (3/6)×X3+(2/6)×X2+(1/6)×X1
  (4/10)×X4+(3/10)×X3+(2/10)×X2+(1/10)×X1

  (5/15)×X5+(4/15)×X4+(3/15)×X3+(2/15)×X2+(1/15)×X1
  任何时候系数之和恒为1。如果X是常量,每天的X值都不变,则EMA(X,N)=MA(X,N)。
  从以上的例举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周期越近的X值它的权重越大,说明EMA函数对近期的X值加强了权重比,更能及时反映近期X值的波动情况。 所以EMA比MA更具参考价值,而EMA 也不容易出现死叉和金叉,所以一旦出现要立即作出反映!对周线处理,EMA就更加稳定了。
  理解了MA,EMA的含义后,就可以理解其用途了,简单的说,当要比较数值与均价的关系时,用MA就可以了,而要比较均价的趋势快慢时,用EMA更稳定;有时,在均价值不重要时,也用EMA来平滑和美观曲线。
  日期:2011-05-02 19:11:16
  在实战的交易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对不同周期内的均线进行设置。比如日线周期中,可以设置为13日,其他单位的均线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去掉(注意,在默认的系统参数里可将所有参数设成13即可去掉)。而对一些注重短线交易信号的投资者,可采用60分、30分、15分钟周期,再根据需要设置均线单位。笔者没有强调到底采用何种周期和如何设置均线是最好的方法,这需要根据投资者的特点合理设置即可。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当消除市场噪音,提高判断的准确率,但无论采用那种方法, 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目的,仍然会存在不少失败的信号,所以,这就强调技术研判必须结合资金管理才能发挥效用。

  前面,笔者提及在实战交易中“噪音”在行情研判中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设置均线单位的过程中,我们为了适当消除市场噪音,提高判断的准确率,需对系统默认的均线单位进行合理调整,以较好的配合我们的交易系统。比如在15分钟周期里,系统默认的是(5,10,20,60)单位的4条均线,5、10、20单位在15分钟的小周期环境下过于敏感,我们则可根据自己需要设为(50,100)两条均线。在前期大幅下跌之后,50单位均线开始拐头,我们便可以尝试建仓,后期再根据走势决定是否加仓或止损。如果50单位和100单位均线发生共振,同时向上过度,这这种信号相对准确率较高,则可适当加大仓位。注意,设置均线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比如15分周期里完全可以设为(60,110)或者(40,80),这并不影响整个交易系统,只要适合自己即可。

  此外,15分钟周期内的50单位均线基本等同于日线周期内的3日平均线,或者等同于30分钟周期里的25单位均线。通过简单的计算,日内交易时间为4小时,每小时等于4个单位的15分钟,则3日的15分钟周期单位=3×4×4=48,但事实上由于行情软件在不同周期内的K线取值的不同,15分钟周期内的48单位均线与日线级别里的3日平均线数值可能存在轻微差异,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设置均线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研判趋势的工具而已。

  在实战交易中,笔者仍偏向于运用“小周期大均线”的方法作为操作的重要研判工具。因为中长期走势仍然是每一个短期走势的累积和叠加,如果短期走势应对不好,我们仍然很难在中长期走势里实现盈利和避开较大的风险,从而步入迷惘。尤其是在某些关键节点时,日K线中往往会出现单日跌幅超出10天甚至半月的盈利幅度。而且在一次中长线走势里,也往往会在小周期内给我们数次次明显的介入和加仓机会。所以,即使进行中长期投资,也必须重视在小周期里的买入机会和仓位控制策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