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简史:武侠是可以这样看的》
第22节

作者: 爱潜水的狐狸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16 11:31:11

  作为一个和尚,尤其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和尚,玄慈的首要任务是用慈悲和大爱感化大众,舍己渡人。然而玄慈的表现非常让人失望。纵观天龙,玄慈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是与叶二娘偷情,生下虚竹;第二是作为带头大哥,误杀萧氏,酿成许多无辜血案。这两件事都错得一塌糊涂。不过,这两件事虽然错误,若及时承认和改正,完全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玄慈采取了更错误的隐瞒做法,并且隐瞒得非常消极,毫无止损的效果。

  设想一下,如果玄慈勇敢承认叶二娘与自己的关系,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自己颜面扫地,被逐出师门,但叶二娘却从此可以从他的身后阴影中走出来,光明正大地爱,不必偷偷摸摸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欲爱不能,欲罢又不能。这其中的权衡利弊,玄慈应该很清楚。如果他更聪明一点,在曝光叶二娘之前,自己还俗了先,那么既可保住自己所谓的面子不被扫地,也可保住少林所谓的清誉不受折损,还可保住叶二娘的心理不至扭曲,皆大欢喜啊,皆大欢喜。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留在少林继续被看好,还是留在叶二娘身边大爱一场?在少林和叶二娘之间,玄慈选择了沉默,他用沉默的方式无言地选择了少林。可怜叶二娘只能孤独等候,等出家的他回家。那么,玄慈为什么宁愿抛弃叶二娘,也要留在少林?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隐含在萧远山与叶二娘的对话中。因为玄慈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武功高强、大有身份的男子】,而且他【只顾到自己的声名前程,全不顾念叶二娘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未嫁生子,处境是何等的凄惨。】以至于爱他爱到智商为零的叶二娘【不愿连累他】,宁愿自己孤零零漂泊江湖,也要成全他的前程。

  需要注意的是,玄慈留在少林,顾念的是前程,不是心中那个佛祖。如果仅仅是一心向佛的话,完全可以带发修行。大理的皇族们几乎都是佛教徒,但多数照样娶妻生子。玄慈留在少林天天劝他人要“善哉善哉”,但什么时候扪心自问自己的“罪过罪过”呢?
日期:2012-06-17 14:51:35

  玄慈在雁门关惨案的处理上,同样选择了逃避的方式。伏击萧远山,翻译了萧远山的绝笔之后,玄慈和汪剑通几乎已经默认了错杀无辜的事实,所以才把萧峰交由他人抚养,没有再干净杀绝。但他们也仅做到这一步而已,不敢再进一步承认和忏悔错误。这种鸵鸟式的逃避直接激怒了潜伏少林的萧远山,导致萧远山袭击叶二娘,抢走虚竹,使虚竹成为孤儿,也使叶二娘失去相依为命的依靠和仅存的温暖,最终心理变态,必须靠抢啥无辜婴儿来麻痹和泄愤。这种种的果,几乎都来自于玄慈种下的因。

  后来,变态失疯的叶二娘成为四大恶人之二,为祸江湖,犯下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虐婴惨剧,造成无数年轻父母痛失骨肉,残忍指数与强制引产无异。玄慈作为少林的领导人,武林大派的几个巨头之一,又是巨头当中标榜慈悲为怀的秃头,同时还是叶二娘的地下情人,于公于私,都应该力阻叶二娘继续作恶。但是,我们的玄慈师傅,再一次选择逃避。他躲在香烛缭绕的浮云背后,法相庄严,却神马也不做。

  凯撒有句名言:“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面对叶二娘后期的恶,玄慈和尚也有名言:“我来了,我看见,我走了。”他选择了袖手旁观、一言不发。
  同样,在萧远山(开始误以为是萧峰)大肆击杀雁门关战斗的当事人,并逼问带头大哥的时候,智光、赵钱孙、谭公谭婆等都宁死不肯说出他是带头大哥。玄慈依然沉默,超冷静地看着这些小弟们死于非命。可怜这些枉死的小弟们,说不定还以为大哥之所以不出手,是在下一盘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棋。
  这是一个神马样铁石心肠铁打不动的和尚啊!
  玄慈作为和尚,不但不精修佛法,反而破戒偷情,不但偷情,而且还诞下私生子,不但诞下私生子,而且还始乱终弃,不但始乱终弃,而且还装作事不关己。他不但缺乏和尚的自律和操守,也缺乏男人的勇气和担当,不值得叶二娘苦苦付出。玄慈的人生,表面上平静安详,实际上充满了浓墨重彩的错误,特别是在偷情和带头伏击雁门关的事件的处理上,玄慈完全配得上金光闪闪的这九个字:“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