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19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16 08:51:07

  过了几天,探子陆续报告说,敌军已经退去。于是司马懿传令前往敌营遗址巡视,亲自看看老对手遗留下来的营垒、处所,探寻他致胜的奥秘。
  登上五丈原,眼前是对手撤退前的营地。只见营垒、井灶、厕所、藩篱、障塞,一应俱全,处处构思巧妙,符合立营列阵的法度,丢弃的营垒像大军到达时那么井井有条。司马懿内心完全折服,不禁脱口而出道:“高!实在是高!”
  司马懿的对手,比他小两岁,是一位病逝的蜀军统帅,叫做诸葛亮。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将了司马懿一军,而此事也被魏人当作笑话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一时之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聊天热点,简直比打了胜仗回来还要火,成了街头巷尾的新闻人物,大家都想目睹这位仁兄的真面目。
  诸葛亮凭着足智多谋、用兵如神,赢得了敌人尊敬。死后千百年来,他的故事通过小说、诗歌、戏曲的传播而广为人们传颂,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宰相之一。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影响深远的政治家,是怎样成为天下奇才的呢?
  答案在他一生的实践中。
日期:2011-08-17 08:53:31

  2、乱世出生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一个依山靠海的小村子里。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是名人出生时地上不冒点香气儿,天上不来点电闪雷鸣,似乎不能说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但诸葛亮却没享受到这个待遇。他出生那天和风习习,阳光灿烂,绝对是外出郊游的好天气。
  可是诸葛亮的老爹诸葛珪的心情并不像天气那么灿烂,看着怀里这个大脑袋、小短腿、大身子的新生儿,他沉沉地叹一口气: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小子、俩丫头,现在又多了一张嘴,在这么一个乱世要为子女提供稳定的生活可不容易呀。当时诸葛珪是一个吃国家财政的政府官员(在泰山郡当郡丞),虽然吃穿不愁,家里还有些存款,但他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服务的这个政府即将垮台,不远的将来可能就没人给他发工资、发福利、养活他一家老小了。

  这时的中国正处在外戚党和宦官党两党轮流执政的时代,一方得势,就要把另一方杀个鸡犬不留。最让人痛心的是,不管谁掌权,都是换汤不换药,总是除了整人以外,都要变着戏法残酷地统治、欺压人民,好像他们在进行着一场看谁干坏事多的竞赛一样。人民无法生活,只好造反,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规模最大的要算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被扑灭后,东汉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这时候,朝廷外的军阀开始割据混战,今天张三李四联合打赵五,明天李四赵五联合打张三,后天李四就可能吞并了其他二人。这些当权管事的军阀不管廉耻、不讲道义,他们所在乎的只是握在自己手里的究竟是多大的权力,能带一个团,还是一个连。
日期:2011-08-17 10:32:56

  这样一个时局当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诸葛珪忧心归忧心,小诸葛亮还是健硕地成长起来了。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因为诸葛珪认为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素质,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而小诸葛亮也是个听话的孩子,何况从小他就显示出神童特质,读书对他来讲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诸葛亮十二岁那一年夏天,父亲诸葛珪死在任上,灵柩由泰山送到家中。丈夫去世的消息,对诸葛夫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立时晕了过去。埋葬完丈夫后,她就卧床不起了,没过两个月也追随丈夫而去。父母双亡,家境立刻败落下来,五个年幼的孩子(诸葛亮先有一个哥哥诸葛瑾和两个姐姐,后又有一个弟弟诸葛均)没办法生活,被叔叔诸葛玄收养。

  第二年,叔叔因为工作变动,担任了豫章太守,诸葛亮又随着搬去了豫章。这个时候,汉朝天下更加动荡,战争连年不断,太守这个官也不好当。后来因为征集军粮晚了一些,叔父诸葛玄被皇帝撤了职。叔父丢了官,不能在豫章呆下去了。经人介绍,他又携带一家老小,到荆州投奔了刘表,暂时在荆州的首府——襄阳安了家。
  诸葛亮就这样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一路走来到处可见战争留下的创伤,他亲眼见证了东汉末年的黑暗和腐败、破落。历史以最生动的画面、最强烈的声音撞击着少年诸葛亮的心,让这个身世坎坷的少年早熟了。
日期:2011-08-17 16:30:43

  3、襄阳生活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能说会道,很善于交际,他到襄阳没多久就结交了一大批的名士,与他们称兄道弟,很吃得开。诸葛亮借着叔父的关系,也先后结识了不少当地以及外地来的知名人士。其中,有南郡襄阳县的大名士庞德公,从颖川迁居来襄阳、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
  庞德公一直是荆襄的名人,而且学问渊博,他很喜欢诸葛亮,将毕生所学都教给诸葛亮。而司马徽也与诸葛亮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忘年之交,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以来在学术上的独到见解传授给诸葛亮。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亮的叔父在襄阳病逝了。好在叔父病故之前,两个姐姐均出嫁了,都有了个好的着落。他的大姐嫁给中庐县的蒯祺,蒯家世代书香,是荆州地区的名门望族。二姐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山民也是一位名士。这使诸葛亮感到十分欣慰。
  亲人之中,除了去年到江东做事的哥哥诸葛瑾常使他惦念外,剩下就是他身边的小弟弟诸葛均了。为了养活他的弟弟,为了承担起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诸葛亮就去找诸葛玄生前的朋友——荆州太守刘表,看能不能给他找个工作,让他先干着。
  当时诸葛亮只有17岁,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那时候又没有劳动合同法规定不能聘用童工。何况在荆州,刘表说他是老二,谁敢争自己是老大?他要想给诸葛亮安排个工作,那不是一句话的事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