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
第13节

作者: 直木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的人们饮食品种多样, 营养过乘, 粮食总是吃得不多, 特别是年轻人想象不到那时候的人是多么能吃, 好似要将三年困难时期所欠吃的粮食补吃掉似的. 但粮食是要计划的, 不是你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 人们在长期吃不饱的情况下, 一遇到吃饱的机会, 每个人饭量大增, 不少人饭量大得出奇, 在现在的人看来, 简直不可思议.
  我庄有个饭量大的, 名叫根生, 有点夯, 很能吃, 与人打赌, 一顿吃过七十四只麻团, 那东西虽然好吃, 但吃到十只以上嘴里的皮是吃不消的, 可是他吃了无事, 且连水都没有喝. 他找了个对象是我家一远房亲戚的女儿, 结婚那天, 请我大姐夫做陪客(陪容是男头头亲戚朋友中能说会道, 见过世面有的是能吃能喝陪同新女婿去女方家的人). 新女婿到了女方家, 女方家的客人一般是要作弄新女婿的, 那陪客就要出来圆场, 打招呼. 我大姐夫知道根生有点夯, 出发前就对根生说, 吃饭时注意点, 实在不好说时我就踢踢你的脚, 根生说我晓得. 到了女方家入了席, 那时不象现在先要喝酒, 困难时期穷家小户的不喝酒只考究吃饭, 当你碗里的饭还有一半时, 负责添饭的人趁你不注意时满满的一碗饭就会一下子添到你碗里. 女方有意作弄新女婿, 桌上别人都是小碗, 而根生一人是大碗. 根生反正也不晓得客气, 也不知道是女方在作弄, 还以为人家知道他饭量大, 又是新女婿, 特地让他用大碗的. 桌上的其他客人每人一小碗饭才吃完, 根生三大碗巳经下了肚. 我大姐夫一看, 这不行, 做新女婿的总要客气点, 即使饭量大能吃也要装得斯文些, 别让女方笑话. 于是边吃饭时边在旁边踢踢根生的脚, 意思是让他慢些吃, 少吃点. 那知根生领会错了我大姐夫的意思, 以为叫他放开肚皮, 拿出点吃饭的本事让人家看看, 于是吃得更快了, 一直吃到第十六碗时, 他才看到桌上的人不知什么时候都不吃了. 才不好意思再吃. 原来桌上的客人本想作弄一下新女婿的, 不料新女婿如此能吃. 当然桌上也有饭量大的客人, 但怕主家做的饭不够, 因为粮食是十分紧张的, 只好省给新女婿吃. 在领着新娘子回来的路上, 我大姐夫对根生说, 去时我还关照过你, 踢你脚时要注意点, 谁知你还是吃得那么多. 根生憨笑着说: 你踢我, 我以为你让我显本事呢! 至今庄上还流传着根生娶老婆显本事的笑话.

  那时候, 自已老觉得肚子饿, 过去有句顺口溜: 一碗先生, 两碗匠, 三碗四碗罱泥匠. 也许罱泥匠是体力劳动最强的, 所以认为最能吃. 其实不然, 那时很多人都能吃. 我的饭量也较大, 直到十几年后与人比赛, 一顿仍吃过十三碗面条.
  我的一个同事, 一次吃饭, 那是用肉丁放入大米里做的肉丁饭, 一碗至少要半斤米, 满满两碗合在一起算一碗, 吃了整整五大碗还感到不是太饱.
  公社中学的校长宗某和公社建筑站长葛某两人同骑着自行车去县城办事, 约好到朋友黄某家吃中饭, 黄某预先做了准备, 烧了肉, 炒了鸡蛋和花生米, 两人坐下先喝酒, 喝掉三斤白酒, 也不讲够不够, 说, 不喝了, 下面条吃, 黄某家里人多, 连同他二人准备了九斤干面的面条, 两人开始吃起面条来, 就又将九斤干面的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两人骑车上路.

  学校所在地有一姓叶的老汉, 将节省下来的五斤大米拿到县城街上” 卖黑市”(因粮要计划, 不要计划就可卖高价称为卖黑市), 卖点儿钱回来零花. 谁知被城里搞市场管理的人抓住了, 要将他的五斤米充公. 五斤米在那时可不是个小数字, 叶老汉怎甘心舍得五斤米被充公呢, 于是向管市场的哀求说, 先生, 这米我不是来卖黑市的, 是中午用来当盘缠加工的. 这话是我们家乡的土话, 意思是我的米不是来卖高价的, 而是带来当中午饭粮用的.

  那段时间, 农村人上县城办事, 上饭店吃不起, 也没有粮票进饭店, 只能自带一些米面之类的细粮, 租用街上居民的锅灶煮饭, 街上也兴起了一种” 代客加工做饭” 的新兴行业.
  管市场的人不相信一个人一顿能吃五斤米, 叶老汉说, 先生, 不瞒你们说, 我饭量大, 一顿五斤米如果是煮饭吃还吃不饱, 只能烧粥, 马马虎虎才能吃饱. 这简直是天方夜谈了, 于是管市场的就发话了, 如果五斤米烧的粥你一顿吃了, 我们不光不罚你, 还照称五斤大米给你, 让你走路, 但你吃伤了我们可不负责任. 叶老汉就与管市场的打了赌, 还在所谓多少时间内吃完粥吃伤了不负责任的字条上按了指印. 管市场的为了让叶老汉输, 另目外煮了一大钵豆厂腐青菜, 美其名曰, 让他当吃粥的小菜. 结果叶老汉将粥连同豆腐青菜吃得干干净净, 管市场的一个个目瞪口呆. 叶老汉最后说了句, 好长时间没有吃过饱饭了, 今天才有个饱肚子.

  有一次我遇到叶老汉, 我问他, 你真的吃了那么多呀? 叶老汉笑着说, 其实五斤米的粥一开就盛的话还盛不到十海碗呢. 海碗是农村人吃饭用的大碗.
  日期:2011-4-27 17:03:00
  传说在解放前学校所在地的村里, 住着老夫妻俩, 老头每天早上吃过早饭要去邻县贩卖高粱, 老太婆每天起早起来煮一斗(二十斤) 的粟米(小米) 饭给老头当早饭, 老头每天将饭吃得干午净净, 连锅巴也不剩, 吃完推车出门. 老太婆想, 老头子每天将饭吃得干干净净连锅巴也不留, 我还得重煮自己的早饭, 就想连自己的早饭一起煮, 这一天老大婆拿了二斗粟米煮早饭. 老头吃完早饭坐在家里不动身, 他对老太婆讲: 老婆子, 我得了” 讲究” 啦, 不能去推高粱啦!” 讲究” 是当地方言即有病的意思. 老太婆问. 怎么啦,? 老头子说, 以前每天的早饭连锅巴都吃干净, 今天吃来吃去吃不掉, 这不是得了讲究? 老太婆笑骂道: 老东西, 以前每天早上是一斗米的饭, 今天是二斗米的饭. 还讲究, 讲究你的魂.. 我说呢, 难怪今天的锅巴吃不了, 说着老头推车出了门.

  这一类关于饭量大的传说还有不少, 有的十分离奇, 对这些传说我以为有一定的可信度, 几年前报纸和电视台报导过四川一打二妹在靖江一顿吃掉八十多只蟹黄汤包的事. 靖江的蟹黄汤包远近闻名, 我以前也在靖江吃过, 一顿只吃了两只, 一天都感到不饿.
  日期:2011-4-27 21:14:00
  现在再讲点儿贫下中农管强学校的事.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赤脚教师走上讲台就是从我们县发明开始的. 某公社的经验当时上过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赤脚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同上讲台在县人民大会堂接连重复上了几天同样的课: 那是赤着脚识字不多的几个农民, 手里拎着旧社会地主收租的大斗大秤和在青黄不接作为高利贷放给农民粮食的小斗小秤, 时而诉着阶级苦, 时而呼起口号, 专职教师配合赤脚教师的活动进行一些字词教学. 全县的小学校长和县城里的所有老师都观摩过. 要求大家都要学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