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说民国,没有更猛,只有最猛》
第1节

作者: 犀利哥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4-11 22:29:00
  犀利哥初出江湖,潜心研究历史二十年。
  犀利的眼光,不留一点杂质;犀利的历史,不带一点严肃。
  1
  下大雪的时候,你会在家做什么?

  呆在家里看禁书。
  看完禁书后,搂着老婆睡觉。
  如果既没有禁书,也没有老婆呢?
  那就发呆。
  如果不想发呆呢?那就来两句梨花体:
  大雪落兮落大雪,我是光棍谁要我。

  如果不会梨花体呢?
  对不起,这种人我还没有遇见过。
  1911,辛亥年的正月,武汉连续几天纷纷扬扬好大一场雪。
  不过今年很特殊,禁书不看,老婆不搂,光棍全体出动。冒着凛冽的寒风,手里拿着黑乎乎的家伙,都向一个地方跑去。
  手里拿着什么?死老鼠。成千上万黑乎乎、脏兮兮、臭烘烘的老鼠从四面八方共同朝一个地方扔去。

  什么地方?巡警公所(丨警丨察局)。
  胆子够大,竟然身负命案(死老鼠)聚众冲击执法机关。
  不过胆子还是不够大,最起码拿把菜刀。两把菜刀闹革命,一把至少可以砸个丨警丨察局,要知道死老鼠是砸不死人的。
  但是听说死老鼠熏死过人。
  这你要考虑清楚了,没熏死别人前,自己先给熏得差不多了。

  好象情况有点不大对劲,这些人不是带着满腔怒火,而是把幸福都写在脸上。
  进丨警丨察局还笑嘻嘻,只有两种可能:
  一、他是领导。
  二、见义勇为者,立功受赏。
  答案很好猜,第一种可能性,零。每逢春节,领导手里只会拿着装有慰问奖金的信封。所以正确答案是见义勇为者。
  只听说过救人可以立功,掐死只耗子也算见义勇为?

  是的,没错,今年规矩有点特别。
  每头老鼠铜钱2枚,据统计每天都能捕获一万二千多条。
  但丨警丨察局感觉还是太少了,宣传力度不大,奖金额度不高。
  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老百姓多多捕鼠,送到公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准刁难,不准克扣。对每天捉老鼠50头以上的见义勇为者将予以特别重奖。
  给他们佩戴红花,敲锣打鼓,巡游大街,身披彩带横幅,上书四个鎏金大字:
  捕鼠能手!

  左手拿着死老鼠,右手拿着一锭银子。
  英雄啊!钱有了,名也有了,而且还是这么容易,掐死只耗子而已。
  不管是白鼠还是黑鼠,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英雄。
  于是无数个被老婆骂作窝囊废的男人开始崛起,无数个在家发呆的光棍汉开始崛起。他们开始信奉一个真理,除了老鼠,神马都是浮云。
  于是人和猫开始抢饭碗。一发现老鼠身影,吱的一声,人和猫同时扑过去。人当然跑不过猫,所以第二步是人再追猫,追猫手里的老鼠。

  哪里有老鼠的身影,哪里就有人,哪里就有捕鼠能手在战斗。
  可怜的老鼠,深陷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老鼠愤怒了,动物这么多,为什么受伤的偏偏是我。
  为什么是你?为什么只能是你,为什么偏偏是你?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日期:2011-04-11 23:16:06
  2、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一只土拨鼠。

  土拨鼠:学名旱獭。一种齿类小动物,头象兔子,身似老鼠,充分结合了二者之间的优点。因此它有兔子一样的头脑,有老鼠一样的身手。
  土拨鼠主要生活在蒙古、俄罗斯、中国东北,很普通,也很常见。但在辛亥年前后的东北,它突然声名远扬,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因为它和东北三宝扯上关系了。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呼啦圈。
  这里只说貂皮。貂皮,皮衣中的极品,皮衣中的王者。貂皮在身,凸显男人王者风范;尽显女人贵妇风韵。它一直是市场的紧俏货、高档货,更是身份的体现。
  和貂相比,土拨鼠只能算三等公民,相貌丑陋,默默无闻。直到有一天,一切都变了。

  不是因为土拨鼠美容了,而是因为它能给人美容。当时发明了一种化学药剂,将其涂抹到土拨鼠皮上,稍作加工处理,毛料和成色与貂皮相差无几,几可乱真。由于成本极低、利润极高,土拨鼠皮迅速成为皮革市场的宠儿,价格短时间内翻了7倍。
  土拨鼠成了宠儿,成了王者;冒牌的王者,悲惨的宠儿。
  一切顺理成章,土拨鼠的厄运到了,商人的机遇来了。
  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追逐;哪里有土拨鼠,哪里就有战斗。
  成批的猎人、准猎人、伪猎人纷纷加入了追逐土拨鼠的队伍,纷纷加入了北上闯关东的队伍。

  在人迹罕至的密林、在山谷、在草原,哪里有土拨鼠,哪里就有他们战斗的身影。
  土拨鼠再聪明的头脑也比不过利欲熏心的商人;再敏捷的身手也逃不过枪在手的猎人。
  暴发户们一天天增多,土拨鼠的数量一天天减少。
  市场断货告急,严重供不应求,土拨鼠的繁殖数量已经远远落后于猎人捕杀的能力。
  日期:2011-04-12 09:10:55

  3、和土拨鼠同丨居丨的日子(前面1、2都是这个标题)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钱就摆在眼前,却抓不到。
  钱,大把的钱就在这儿,土拨鼠却快灭绝了。
  商人、猎手们在森林里、在草原上、在高山之巅大声的嚎叫。
  有文化的商人文雅的嚎叫:土拨鼠,你快回来吧,漂泊在外的游子想你们啊。
  没文化的猎手粗鲁的嚎叫:土拨鼠祖宗,求求你,快快发情,快快交配,宝宝快点出来。
  但恋爱是个漫长的过程,动物也一样。土拨鼠的世界里没有一见钟情,没有混乱的男女关系,更不兴未婚先孕。先见面、再恋爱,后交配,是土拨鼠们恪守不渝的爱情三部曲。
  商人们再精明,也管不了感情的事。
  那怎么办?继续找,老弱病残也不放过。
  老的弱的,残疾的,猎手们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早就解决掉了,先在只剩下生病的了。
  生病的土拨鼠最可怕,因为它们不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而是染疫。
  染疫的土拨鼠行动迟缓、步态蹒跚,有经验的猎人一眼就能看出,一般避而不猎。
  但大量闯关东的移民猎手本身没有捕土拨鼠经验,其这中还掺杂大量的伪猎手。步履蹒跚的土拨鼠正是他们最佳捕猎对象,高兴都来不及了。

  看见土拨鼠避而远之,避而不猎,对哥只是个传说。
  土拨鼠带回来后,就地剥皮,肉则煮了吃。既解决了猎物、也解决了伙食。酒足饭饱,笑着抹着满嘴的哈喇子油,在血淋淋的鼠皮旁安然入睡。
  剥了我的皮,还吃了我的肉;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你爱得贪婪,我恨得刻骨。
  土拨鼠愤怒了!
  日期:2011-04-12 15:00:49

  4、和土拨鼠同丨居丨的日子
  愤怒之后是报复,百倍、千倍、千百倍的报复。
  道理很简单,失去的东西,我要把它亲手拿回来。我失去了生命,就必须要把你的生命拿过来。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让你记得:出来和土拨鼠混,迟早都要还的。
  来了来了,和土拨鼠混的人来了。
  1910年仲秋,中俄边境的小城满洲里,二道街木铺,一如既往的宁静而安详。木铺专门经营木材生意,并接待来往于中俄边境的木材商和伐木工人。
  这天傍晚,木铺来了两位风尘仆仆的旅客,普通的伐木工人。他们刚刚从130里外的俄国乌拉尔站赶来。
  这些伐木工人在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一边伐木,一边干兼职做猎手捕杀土拨鼠,一个人干双份工作也挺辛苦的。他们住的工棚比贫民窟的棚区还要差,几十人拥挤在一起,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解决。通风差、卫生条件恶劣,成堆成堆的死土拨鼠就放在旁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