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3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儿子们飞快地跑到老鹰前,捉住了受伤的野兔,他们又蹦又跳,十分高兴。李斯望着儿子们那高兴劲,不禁思绪万千:捕捉野兔要眼疾手快,把握时机,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正是各国重用人才之际,我怎么能在此虚掷年华、挥霍青春呢?像这样厮守着妻儿怎么能有出息呢?李斯暗自决定离开上蔡,远走他乡,谋求发展。

  今天,机会终于来了,荀老夫子是天下名流,上至各国君王,下至各国权臣,无不对他高看一等,并且都与他保持着极好的个人关系。如果自己能作荀老夫子的弟子,这无疑是登上当时政治舞台的最有效的通行证!
  想到这里,李斯对妻子说:“娘子,明天荀老先生要路过这里去兰陵,我想跟他去求学,实现我胸中的抱负!”
  玉娘一听愣住了,她犹豫了半天,这才开口问他道:“夫君,明天你真的要走吗?”
  见妻子眼中泪光闪烁,李斯极不情愿地冲着玉娘点了点头。
  看到李斯点头,玉娘眼中的泪水猛然间便滑落在白皙晶莹的脸颊上、胸脯上。
  “夫君,你可以不走吗?”她的身体轻轻抖动着,几乎是在祈求李斯了。
  看着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想起她对自己的一腔真挚柔情,李斯的也忧郁起来,他又何尝不想留在这么一个可人身边,他也是有情有欲的男人啊!但转而他便知道自己不能那样去做,自己的理想不可能中途放弃。他狠狠心,猛地摇了摇头。
  玉娘的身体痛苦地颤抖起来,她早就知道自己的丈夫胸怀大志,而且决定了的事情很难更改。随后,她爽性用手抹去眼中的泪水,一下子翻身压在李斯的身上,亲吻着李斯的前胸,而后用满是祈求的目光看着李斯,怯怯地央求道:“夫君,也许从此一别后我们再难见面,纵然我日思夜想,恐怕都难以得到夫君的爱抚了。既然你明天就要走了,那玉娘肯求夫君再用玉娘一次吧,再用玉娘一次吧!”

  李斯经历了刚才的交欢之后,此时已经有些疲累了,但看到玉娘那哀哀祈求的样子,他的精神头却又来了。他慢慢地放倒玉娘,而后又一下子压在了玉娘的身上。玉娘的目光直视着李斯,虔诚且充满柔情,好像在看着一个举世瞩目的伟人似的。她的表情非常平静,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伟大的检阅。
  灯火已经烧到了尽头,猛的一下子熄灭了。屋中一片漆黑,一种奇怪的声音却执著地响了起来。
  日期:2011-07-30 10:24:30
  5、成功拜师
  第二天清晨,上蔡几乎倾城出动。太阳刚刚爬过屋脊,李斯就挤到路旁张望,直到上午九点来钟才把荀况的车骑盼到。
  “哟,瞧见了,头辆车上坐的老者就是他!哈,我瞧见荀老先生喽!”

  “嗨,他的容貌多么谦和。越有学问,越是如此。小子们,学着点哇。”
  “不容易呀,头发胡子都白了,还要旅途辛劳,立帐授徒……”
  “老先生旁边的年轻人是谁?年纪轻轻就四方游学,真乃后生可畏呵!”……
  人们的七嘴八舌更把李斯的心火撩拨得熊熊烈烈,他发疯似的左推右搡,尽量保持住自己占的有利地势。终于车辆驶近了,人们所说的一切,他都目睹了。此刻他的激情达到顶点,他什么也不望、也不想,径直突破府兵的警戒线,一窜便窜到头辆马车前,摊开双手便去拦车。
  车一停,李斯便挣脱拉扯他的府兵,对着端坐于车上的荀况深深地拜下去,高声恳求:“大师,收我为徒吧!成为大师之徒是我最大的愿望,为此我朝思暮想,几乎发疯了。”
  荀况遇这种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并不觉得惊奇,只是看着跪拜在道上的年青人:短衣褐衫,赤足麻履,眉清目秀;面容黄瘦——苦熬奋斗的印记,眼圈乌黑——失眠努力的明证。他被这位青年的坚定面容、恳切态度、执着要求所感动,暗暗叹惜:平民求学多么艰难呀!然后,荀况和颜悦色地说:“后生站起来,先讲讲你的来历。”

  府兵见此情景,也不再阻拦。李斯受此鼓舞,容颜焕发出一股勃勃英气,大声说道:“晚生名叫李斯,本地人,上蔡小吏。曾有幸拜读大师《劝学》、《修身》诸篇力作,心中佩服不已,今生今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亲耳聆听大师的教诲。我已准备好路费,打算不久就去拜访大师。没想到大师竟光临上蔡,真是天意啊!晚生在此恳求大师收我为徒。”

  “先生,难……难得他一……一片至诚,就收……收下他吧。”说话的是荀况最器重的门生——韩国公子韩非。他长得十分白皙、纤弱,犹如女子一般,又是天生的口吃,因而格外的腼腆。这一切与他脍灸人口、锋利严密的文章极不谐调。
  李斯一见荀况身旁秀美公子发话支持自己,更增添了许多信心,极诚挚地立誓:“大师,收下我吧!李斯父母双亡,情愿以师为父,终身伺侯大师,求学修身,矢志不移!”
  荀况见李斯眼噙泪花,一片赤诚,他已是有些动心。再加上李斯聪颖的脸相、机智沉着的言谈、不卑不亢的举止,荀况料定他是个可造就的人物,终于肯收他为徒。
  李斯原准备一求再求,甚至要跪拦车道,以死明志,可是万没想到自己没费多大功夫居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当时李斯的欢喜自不必说,他把一股坚决追求的硬气化为满心的感激,一头扑倒尘埃之中,对着自己心上的偶象——大师荀况,叩拜不止。
  日期:2011-07-30 21:00:41
  6、别师入秦
  光荫荏冉,李斯、韩非伴随荀况在兰陵研究学问、专心著述,不觉三年已过。
  这一日,用罢早饭,李斯、韩非要往城郊讲堂听老师讲学,两人结伴沿车道往城郊走去,但见道旁杏花素白,桑椹殷红,与绿叶相衬,分外醒目。远处农夫新垦出一大片黑油润湿的田土,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泥香。
  “先生年岁大了,身体吃不消,否则带我们出去大干一番有多好哇!”李斯感叹着,他早有不满足困守兰陵的念想。
  “成……成就事业,谈……谈何容易。既要有机遇,又要有当权者意……意气相投,倾力为助,否则学识渊博如……如孔孟,也只能遍……遍游天下而郁郁终生。”韩非苦读经史,研究形势,见识超群,他一开口李斯就自觉受益匪浅。此刻他细细品味韩兄之言,半晌方说:“那么荀先生呢?”
  “先生么?机……机遇未得。”

  “春申君不是先生的知己吗?”李斯心存疑惑。
  “黄歇也,也配算当权者么?他……他不过是一个人臣,事事由人主约束。先生困……困守兰陵,宏图难展。”
  “喔……”李斯闻说,心里一惊,瞥了韩非一眼,暗想:别看师兄外表长得像女人一般,不料竟有如此尖锐的目光、深远的念想。
  不知不觉间,城郊讲堂已在眼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