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1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7-28 16:51:00
  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宰相”位于群臣之首,素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美称,曾经让无数人费尽心机、朝思暮想。因为只要登上这个令人垂涎的位置,就意味着达到了权力的高峰之巅,就意味着拥有了对臣僚、百姓的生杀大权,就意味着拥有了对天下财富的支配之权。所以,追逐权力的、追逐名誉的、追逐地位的、追逐财富的人,全部都翘首向往着、觊觎着这个相位,为此他们不惜出卖朋友、倾陷同僚,不惜放弃人格、卑躬屈膝,不惜使出浑身解数、费尽一生心力。

  在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时代,国家的治乱兴衰不仅仅在于君主的英明与否,宰相任用是否得当也很关键。一个英明的君主,必有贤相辅佐,像秦始皇与李斯。如果君主年幼无能,有一二贤相辅弼,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好,如宋神宗与王安石、明神宗与张居正。若君主昏庸,又无贤相,那就难逃衰败的厄运了,如蜀后主刘禅与诸葛亮。所以,宰相在君主专制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宰相们的经历编写成一部稿子,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于时间跨度长,许多重大而且生动的史实被理没了,如要力图坚持“史家笔法”,就免不了有些“捕风捉影”、妙笔生花,有些还带有文艺色彩。文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遗漏之处乃至缺点错误,祈望广大看客指教。
  日期:2011-07-28 17:36:11
  感谢关注和支持。继续更
  -----------------------------
  上蔡东门狡兔肥,
  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
  直待咸阳血染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曾,是他为秦始皇的重要辅臣、秦朝的开国丞相李斯写的。
  在秦帝国的历史舞台上,李斯是显赫的男二号,享受着最好的灯光和机位,但在成功之前,他只不过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郡里做看守粮仓的小文书。

  一天,李斯去茅厕“放水”时发现了一群瘦小干枯的老鼠,见有人来,吓得惊惶逃窜。望着这些可怜的鼠类,李斯一时竟有些尿不出来了,他想起粮仓里的那些老鼠。那些家伙,一个个吃得圆头大脑、皮毛油亮,见人开仓取粮,也懒得动弹。同是鼠类,因为在仓在厕的不同,便活出了不同的天上地下!
  想到这里,李斯突然大悟:人,不也样吗?同是为人,位置不同,命运便会大不相同。那些身在京城的高官贵族一个个脑满肠肥,自己却要靠每日的辛苦挣钱为生。但即便这样,自己这个“厕中之鼠”竟然美得跟什么似的,从未想到还有“粮仓”这样的天堂存在!
  这让李斯满心羞愧,他决定要做一个“仓中之鼠”,于是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择手段地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粮仓”。
  日期:2011-07-28 20:59:30
  一、不满现状,上蔡布衣求教荀门

  李斯望着儿子们那高兴劲,不禁思绪万千:捕捉野兔要眼疾手快,把握时机,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正是各国重用人才之际,我怎么能在此虚掷年华、挥霍青春呢?像这样厮守着妻儿怎么能有出息呢?李斯暗自决定离开上蔡,远走他乡,谋求发展。
  1、灭门之祸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的咸阳,骄阳似火,道路两边的大树都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气。只有附在树干上的夏蝉在没命地呼喊叫嚣,那声音刺耳烦人,仿佛在叹息什么,在诉说什么。
  骄阳底下,蝉噪声中,一支队伍押解着一个人在缓缓朝刑场方向移动。这个人胡须花白、头发散乱、衣裳褴褛、满脸伤痕,乍一看像是丐帮兄弟。但俗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别看现在人家打扮得很“低调”,其实是大有来头,他就是秦朝宰相李斯,想当年那可是打个喷嚏整个国家都会跟着感冒的人物。
  过去堂堂宰相,今日刑场死囚,这个反差确实有点大,一时之间让人很难接受。李斯杀了一辈子人,如今,轮到他被人杀,这滋味不好受,他不禁泪流满面。

  然而事到至此,无可挽回,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李斯觉得自己不能装熊,一定不能像别的死刑犯那样被吓得尿裤子。再说,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声色犬马、荣华富贵的日子也享受了,算是活够本了。死又有什么可怕呢,只要子孙健在,能保存家业,便是幸福。想到这里,李斯痛苦的心灵才添了一丝欣慰。
  然而,李斯宽慰的心灵不久即被无情的事实所粉碎。在咸阳市的另一端,一队武士又押着一群囚徒向市中心的刑场开来。李斯远远望见,走在前面的正是他心爱的幼子,紧接其后的是其他诸子和女儿、妻子、孙子、孙女和家仆。一家三代二十余口人都到刑场集合了,以前即使是家庭聚会也没到这么齐呀。
  李斯不禁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料到赵高有如此歹毒,二世胡亥有如此糊涂。看来这位新皇帝没有遗传他老子的雄才大略,杀起人倒是跟他爹一样肆无忌惮,毫不手软。
  突然,李斯有了一种问候赵高和胡亥他们俩母亲的冲动,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还是忍住了,只是仰天大哭:“苍天啊!李斯何罪!竟遭灭门之祸!”
  行刑的时刻就要到了,刽子手已经将那把磨得雪亮的大片儿刀举在手中,只等监刑官一声令下,就要将李斯拦腰截断,一分为二。李斯用苍老的双手抚摸着幼子的头颅,他突然领悟到早年那老婆孩子热炕头、放狗撵兔子、啃干馍喝稀粥,才是人生的真谛。
  想到这里,李斯不禁又一次浊泪纵横,泣不成声,留下了人生舞台的最后一句台词:“二小子,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我经常领着你们哥儿几个,牵着一只黄狗,出上蔡东门去逮兔子……看来,这样的闲情逸致,大概是不可再得了。”

  一声令下,李斯全家三族被诛。
  李斯是何许人也?他是怎样由权力的顶峰跌入人生低谷的?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后人从李斯的一生经历中会得到什么启迪?如何评价李斯?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只有循着历史的轨迹,走向历史深处,才能获得科学的回答。
  日期:2011-07-29 09:22:40
  2、初露心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