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53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这样的对于我们的股市、楼市的下滑不闻不问,应当是有更大的行动在后面,比如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就需要现在的经济环境,一来是股指不要高,避免被做空套利,一方面社会资金不能多,避免投机的过度。同时我们与国际的人民币的金融博弈,也需要在汇率改革完成后让中国的热钱流出时的股市获利最低,因此看大的方面,长线依然有信心,短线一定要小心,想要抄底是不容易的。

  而我们现在的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算是利好,也绝对不能盲目乐观,我们股市高涨的时候,每次加息利空的结果都为股市的红盘,现在刚刚开始降息,应当的熊市远远没有结束,所以股市的不好也要在连续减息后才可能改变,因此个人认为股市反弹后还要有一跌。
  日期:2008-09-17 11:44:12
  三鹿的奶粉事件的幕后因素分析
  现在三鹿奶粉的事件是国内最热的事件了,本人也关注了一下,很多朋友也问我对于这样的事件的看法,我特地分析一下共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本人查询了三氯氰胺的有关资料,发现网络上有的一般都是三聚氰胺的资料,而三聚氰胺是微溶于水的,该物质作为添加到宠物的饲料里面没有问题,但是要加在奶粉里面,这样的溶解率不高,当然有问题的,因为这样一来,大家冲奶粉肯定就冲不开了。为了让它溶解,使之成为氯化物是一个化学常见的做法,但是这样它的溶解物中就一定要有氯离子,对于氯离子我们是很容易发现问题的,因为我们的食盐让你感觉到咸味,就是氯离子在起作用,所以这样的三氯氰胺,还是无味的吗?我们在网络上找不到三氯氰胺只有三聚氰胺,只说三聚氰胺的无味,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问题,看来言论被控制了。

  如果三氯氰胺有氯离子的咸味,那么就太容易被发现了,大家偿一下就知道了,因此他们要在婴儿奶粉上下手,婴儿不知道也说不出啊,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厂家明知的故意,也是所有产业链上相关人员的故意。
  然后再看三氯氰胺对于蛋白质的替代作用,我们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就是测定氮的含量,而蛋白质的氨基酸一个碳上只有一个氮,而三聚氰胺是一个碳上有三个氮,因此加入一份的氰胺,能够顶三份以上的蛋白质,这样的结果,在液态奶不容易发现,但是变成干货的奶粉,分量可就大大地不同了,厂家收奶农的奶是液态的,制成奶粉一定可以看到分量的不对,所以为了对水而加入三氯氰胺的说法,量大了企业一定在制奶粉时可以发觉的。

  再看我们传唤的78位奶农,三鹿是万吨的问题奶粉,即使按照较少的700吨奶粉的说法,这78位奶农即使是人人有问题,他们贡献的能够有多少奶粉呢?平均一个人10吨奶粉,折合几十吨的鲜奶,数量大了点吧!如果是个别的有害奶,加入到这样多的奶粉中,有害物质早就被稀释,不会有那样的危害了,三聚氰胺毕竟不是毒药,危害不是那样的明显,人类的肾脏由于不能再生,它的功能盈余是很多的,一个人的单个肾脏的30%的功能就能够满足人的肌体需要,稀释的三氯氰胺应当不会有明显的肌体表现,所以要不是厂家另外也加入了三聚氰胺,就是有更多的奶农在加,如果人人在加,那就是一个公开的行业秘密了,厂家的人也不可能不知道。

  再看一下政府的处理,老百姓理解的是政府在强力的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专业人士就可以看出政府的实际用意是在掩盖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次出来处理的牵头单位居然是卫生部!我们的奶粉厂是企业不是医疗机构,卫生部对于企业是没有行政执法的权力的,最多是卫生许可证、食品许可证的颁发,比起工商局的权利力度小多了。而卫生部的一个说法就是三聚氰胺是否可以作为食品的添加剂没有法律的禁止性的规定,试想一下,什么问题都一定要禁止性规定吗?我们给食品中加水、加沙子甚至加毒药,需要有禁止性规定吗?我们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亿万万,也不可能对于每一种物质都有禁止性规定啊!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你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而三聚氰胺是用尿素生产的,尿素是一个人体的代谢废物,这样的物质按照常识也应当知道会对于人体的排泄系统危害的几率极大,没有试验绝对不能食用,而且使用的目的在于造假,就从法律的观点看,主观犯罪动机有,犯罪的结果也有,犯罪人有、犯罪的受害人也有,就是我们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具备,犯罪的要件俱全,首先应当作为刑事责任由公丨安丨负责,同时对于企业的管理单位,也是工商局出面,这里由卫生部牵头,本身就是一开始就做好了掩盖真相的准备。

  这里我们要问,为什么政府要掩盖这样的真相?是企业的相关人用经济利益搞定的吗?我认为应当不是,因为这样的事件由卫生部而不是公丨安丨部或者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在我们这样重视安全生产的今天,应当是经过了国务院级别的决策才对,三鹿这样的企业,没有这样的能量吧!这样的处理的背后,一定有全行业更深层次的背景。
  就如我们当年对于雀巢奶粉的碘超标事件,这样的事件的背后的背景根本不是什么碘超标的问题,我们国家是一个严重缺碘的国家,我们的食盐要以国家标准的方式强制加入碘,而雀巢牛奶中的碘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标准也是建议性的标准不是禁止性的标准,之所以搞碘超标,原因是当时欧盟在搞我们出口的鞋子,这是国家的贸易摩擦,就如日本搞我们的蔬菜检测,我们就搞SKII的钕问题,而实际上只要测量达到那样的精度,所有的化妆品都有问题,我们的标准的不得检出正常的应当是指分析纯的四个九的纯度的检测,但是你搞了一个半导体要求的MOS纯的六个九的纯度的检测,当然有问题,再进一步说,只要你的测量精度足够,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检测出来。所以这样的操作一定是有背后的东西的。

  三氯氰胺的问世也不是一两天了,这样的造假也不会是今年才开始,所以我们还要联系中国的其他事件来看问题的本质,我们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毒奶粉是从今年三月才开始的,在那个时候附近还有什么事件呢?我们这样横向的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了。在那个时候,乳业企业在申请涨价,而政府为了保持CPI的不过快增长,就是限制乳品的涨价!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乳制品行业是一个市场化非常高的行业,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利润是非常微薄的,而在去年开始的涨价过程中,主要饲料玉米的涨幅巨大,极大地加大了乳品生产的成本,不涨价实际上是企业没有活路的。
  企业要生存,一定会向奶农转嫁成本,奶农实际上是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企业对于奶农的压价,奶农只有承受,否则你就杀牛,多少钱的奶牛投资就血本无归,不杀牛,牛就自然要吃料,成本就不能低,所产的牛奶必须买给奶粉厂,否则一两天后就腐败变质只有倒掉了,因此奶农不加假,是无法生存的,而牛奶厂也知道,但是要是较真,逼着奶农只有把奶牛杀了的话,奶粉厂再想有这样的供应基地可就难了,因为奶农再养奶牛的信心很难再有,而且养一头奶牛到产奶的时候,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全行业不得已的问题,是不顾经济规律人为干预市场的恶果,一个企业对于这样的参假的后果是很清楚的,中国以前的假冒伪劣一般都为小企业的赚一把就跑得行为,像三鹿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一般是不会做的,因为这样的操作赚不回企业的投资,只有企业的生存有问题了,才会如此,因此我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国家的无理干预市场的政策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后的结果,为了不揭示企业生存的无奈,政府只有包庇企业这样的行为,因此这次事件与普通的假冒伪劣事件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日期:2008-09-17 11:45:33
  三鹿的奶粉事件的幕后因素分析
  现在三鹿奶粉的事件是国内最热的事件了,本人也关注了一下,很多朋友也问我对于这样的事件的看法,我特地分析一下共大家一起讨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