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50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问一个大家可能以为早有定论的问题,就是80年代末开始的日本金融战争中是真的战败了吗?仔细的想一下,发现问题不是我们众所周知的那样简单,日元的升值后,日本大量的收购了海外的资源,如果没有日元的升值,日本的资本不会那样的充足,而且日本大量在拉美和澳洲收购资源,要知道美国一直把太平洋和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一句我们熟悉的美国话叫做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日本在美国人的后院挖掘资源,没有美国的默许是不可能的,这应当就是日元升值的交换,结果就是日本取得了超过3.5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控制大量的海外资源,其结果之一就是在铁矿石和海运费的暴涨中日本左右逢源,日本取得这些资源是依靠日本的央行的货币投放来实现的,日元升值让他们购买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与此同时,我们不要仅仅看着日本对于美元的价值的升高和降低,要相对的对比其他国家,我们一对比其他国家,就知道问题的所在了,这期间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从3到5再到8,而俄罗斯的卢布就更是贬值得一塌糊涂,而拉美的金融危机也使拉美各国货币贬值巨大,最后到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实际上最后的日元的贬值只是对于美元的贬值,而当时的强势美元也是挤垮俄罗斯的需要,因为俄罗斯要出售资源购买民生必需品维持国家的生存,与现在美国要缩水其超额债务的弱势美元的经济政治环境根本不同。这样日本需要进口的资源成本压力并没有因为货币的贬值而受到压力,国内的经济的影响在于投资海外换取资源而资本外流,这是舍弃短线谋求长期发展的举措。

  在此过程中到底是胜是败,实际有一个非常容易识别的方法,就是看这一个阶段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是在流入资源还是在流出资源,而日本这一个阶段明显是在流入资源,控制了大量海外资产,流出资源的是俄罗斯、拉美和中国,这样的资源流出把俄国从世界一流国家,第二号的强国变成了国际乞丐,而拉美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结果也毁于一旦,中国也是在廉价的卖石油、稀土等,按照当时我们与日本稀土的长期协议,价格极其低廉,彻底的交出了我们的资源控制权。而整个过程中日本和美国是资源流入的国家,是得利者,但是日本会哭,哭得很好很可怜,避免了世界的抵触情绪,就如一个成功的富豪,反而非常低调的说自己没有多少钱,反倒是暴发户到处的炫耀。中国就是这样的爱炫耀,经济发展刚刚好一点,就有了要当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结果被人家搞了一个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上各处遏制中国,给中国的发展制肘,在国际政治上非常的弱智。

    未完待续……
  日期:2008-9-1 15:45:12
  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是对于中国各个经济层面的利好(十五)
  美日所谓的这个金融战争,就是美国和日本配合默契的演着双簧,最后最大的输家是前苏联,捎带着拉美和亚洲小龙、中国,成功地转移了世界各国的视线,对于日本且不说得到了多少海外的资源,就算是搞垮俄国一项,就是利益巨大,对于日本最大的危险是俄国,在这里我们不说会让愤青们争议的中日的实力和竞争问题,日本的军事实力不如俄国是大家没有争议的事实,而且俄国占有日本的北方四岛,就如抓住了日本的小辫子,对于日本本土威胁极大,对于日本国家来说,能够搞垮俄国,经济上付出再多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而后来这样的让美元再度升值是需要当时第二大的经济体日本的帮助的,而日本得到的就是买入资源,美日是利益分享得非常愉快。所以当时让美元再度暴涨的背后,是挤兑出卖资源谋求维持国家生存的俄罗斯最好的手段,也是挤兑中国经济发展的手段,当时中国外汇黑市对于汇率已经有100%的差距,导致中国被迫廉价出口石油等资源,那时石油售价才十几美元一桶,几乎全部卖给了日本,并且导致中国经济93-94年的衰退。在此过程中日本的资本在角逐海外市场,国内市场资本不足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日本国内利用这样的背景进行调整,日本已经从劳动密集的出口价格变成了高附加的产品,从工业社会到了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社会的观点看,这些年日本的社会进步非常的大,不要简单的看经济数据,更要看国家的竞争力的加强,日本国内的老百姓是有一定的苦日子,但是换来了长久的利益,这样的苦日子中国的老百姓想明白了,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因此日本在其所谓的金融战败的背后,是大大的在底下赚了一笔,在背后偷着乐呢!

  在分析这样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看资源的流向,而过于微观的看每一步的得失,就容易丢失战略全局,日本的所谓的金融战败,在微观的尺度上看是吃亏了,但是站到宏观的尺度上看,日本流入了大量资源,与最大地缘政治竞争对手俄罗斯相比相对的国家竞争力发生了根本的翻转,这是日本战略的决定性胜利,日本损失国内的经济短期利益,让老百姓忍受暂时的痛苦,换取了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持续发展,是非常有高智慧的政治远见的,它的得失要今后几十年才能够被一般的老百姓所理解,历史会评价的,但是要是我们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够认识到整个问题,我们就永远与对手输在庙算上,永远成为被渔利的对象。同样对于我们的外贸经济,如果站在沿海和行业的微观尺度,损失是很大,但是在国家资源和环境、社会代价均考虑的宏观尺度,这样的吸血式的资源外流经济的存在,在国家整体上的经济考虑一定是吃亏的。所以我写这文章,也从微观的企业违约写起,目标是从小到大,最后在宏观上看人民币与世界的经济和金融格局。

    未完待续……
  日期:2008-9-4 11:35:25
  三十六、汉与宋对外战争的不同的经济基础(下)
  还有的差别就在于社会结构的差别,一个国家的强弱,尤其是对外战争时所表现的强弱,在于他们在战争时的经济资源的调集上,在于其资源能量的集中程度上,这些也与一个国家的机制有关,很多国家富而不强,也跟这样的机制关系极大。
  在战国到秦汉,中国的中间层是很少的,除了贵族以外,一般的老百姓职业单一,社会的中间层很少,一旦战争,所有的低层次人口都可以作为兵员参加到战争中来,而且也很容易征集他们从事其他劳作,比如秦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以及春申君修建的黄浦江,你到上海看着黄浦江时,可曾想到一个诸侯国的贵族有此工程力量吗?很多人认为黄浦江是天然的,但是我们的史书有明确的记载,春申君在其封底申修建浦江,排干申地沼泽的水,申地成为沃野。这样的情况,只有这样的社会结构能够完成。所以汉朝这样的经济格局,战争中的成本和资源的调度和集中机制在对于游牧民族上并不吃亏,所以汉朝能够取得对于游牧民族的战争胜利,也是汉民族历史上唯一取得这样彻底胜利的朝代。

  但到了宋代就不同了,中间层很丰富,除了食利者以外,很多的手工业者、商业者,但是他们的生存都依赖最基本的农业生产,他们创造和消费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很难被征集从事战争活动的,他们的生存得前途是要粮食够吃,这样问题就又回到一个农业人口能够养活多少人这样的困扰中国发展上千年的基本问题上来,经济发展了,肯定是多余的人口离开土地从事其他分工的生产,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背后,农业的基础压力就很大的,基础很脆弱,人口的发展达到土地粮食生产的极限,使粮食的生产必须保障,但是我们的战争和徭役,都是主要面对这些农业人口的,会造成粮食生产的大问题。

  中国的中间层的发展,很大的得益于唐代开始的科举制度,使得很多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奋斗和读书到高位,以前的推举孝廉的制度,下层的机会是很少的,而且当时社会有明确的士族和庶族的分野,但是到宋已经没有了,社会的财富在很多中小地主、工商业者的手中。
  经济再发达,也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粮食够吃,粮价一般是和货币价值联动的,粮食本身有很强的货币性,工资和俸禄是以粮食计价的(这与现在有一定差别,现在能源价格关联性更强),如果粮价暴涨,就会造成对于其他行业的严重通缩。只要战争造成农业生产不足,一定是粮价暴涨,所有的其它行业收入不够买米的,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大倒退就一定要发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低层次的革命就要发生了,按照中国特色就是改朝换代,每一次的改朝换代的结果都是消灭了社会的中间层,把人变成底层的劳动者和革命成功的新贵族两类,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伊斯兰革命就是这样的背景,这样的革命是依靠打击和剥夺中间层的人口和财富获得革命所需要的能量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