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12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我们从地图上看到报道的重灾县除了不得不提的汶川,其他均在汶川以东,不是藏区了,只有汶川是藏区,那么汶川西面就没有人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考虑近期藏独的丧心病狂,有些问题大家就可以理解了。
  这里不说政府有意的隐瞒,单是很多数据没有统计上来就很正常,因为现在的死亡人数只是知道姓名和尸体的死亡人数!而失踪的也是亲人找到政府来寻找亲人的人数,而没有到政府反映情况的应当更多,尤其地震位处边远,那些偏远的农村信息都没有上来,这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还可以看一个很有意义的数据报道,北川中学死亡过半,生还的1000多名学生只有60多个学生有家长来认领,想一下这样的生死离别后,放下亲人救灾的人有不少,但是绝对是大多数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去找自己的孩子下落,而1000多学生10天过去了只有60学生有家长认领,说明其家长又有多少人生还的比例就很清楚了!而公布的数字中北川整个的死亡人数也就8000多人,而北川中学就死亡2000多人,北川的县城房屋除了北川中学,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图片也是一片瓦砾,基本的房屋都倒塌了,这里的数据没有问题吗?这可是壹千多个遍布北川的样本,在统计上是特别有意义的。

  我老家是唐山的,听老人讲唐山地震的时候,震后死人首先是大火,一片火海,因为当时家家有蜂窝煤煤炉,晚上不熄火的,烧死的人很多,再有就是瘟疫的流行,真正死亡的人数远远多于公开的数据。
  因此对于公开的报道,全世界的机构都有自己的立场,真实地情况要自己综合报道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实际上总是要流露出问题来的,我们看电影不是也老有这样的经典镜头,老一辈革命家总是从敌人的报道中分析出对于革命有用的信息来吗?而本次地震,我个人根据报道的情况估算,最终实际死亡的人数,应当在30-40万人左右,是现在公开数据的10倍。但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少报一点非常可以理解,我个人也支持政府这样做,但是事后真相应当让老百姓知道。

  现在震区需要帐篷等物,大家也献一些爱心吧,我已经把自己的野营用品捐助了,北京可以捐物的地方是四川省政府驻京办,四川大厦那里24小时接受物资。办公点:在阜成门外大街1号四川大厦东门底楼设立救灾捐赠点,可直达成都。
  另外我在申请领养地震孤儿,并且准备在需要的地方捐助建设学校,有这方面信息的网友可以给我留言,我不愿意直接捐钱而捐物,因为以前我曾经与国内的一家著名的慈善机构合作,该机构的募捐费用可以达到70以上,捐的钱大多数被合法的占用了。
  日期:2008-05-27 09:18:04
  十四、科举培养读书人的是什么
  中国的科举已经废除百年,科举的八股文也被当作束缚读书人思想的工具,四书五经在打倒孔家店的时候被抛弃,但是近年来随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四书五经有重新被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所重视,在这里我要谈一下我所理解的科举设计者统治阶级要培养读书人什么。
  在考秀才的时候,主要是靠小学,考据、对对等,这是一个检索自学的能力和文字能力的考试。考举人的时候是四书五经,考的是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考进士是要考策论,策论以八股文的形式考进士对于统治者的揣摩。
  古时的读书是悬梁苦读,读书以强记为开始,读书人要分开读、开讲和开笔三个步骤,开始的时候就是朗读,不给孩子们讲其中的内容,发展的是读书人的强记能力,参与科举的人均要熟记整个四书五经,将来考试的时候是抽取这些经典中的一句为题,需要你按照这一句的前后背景做文章的。记忆力是需要锻炼的,考试对于这方面要求非常高。

  过去的考试,对于文字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八股文的严格限制文体,写作起来非常困难,最后的殿试,文章连字数都是规定好的,这样的考试写作难度不在于文章阐释什么内容,而在于格式,这些格式的要求,实际上是带有某种智力测验的味道,这样的考试是在考读书人的智商水平,因为这是记忆解决不了的。
  在中国古代教育读书人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会揣摩,要读懂春秋笔法,孔子写春秋,就一句“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就要讲上半天,要让读书人从这些历史典籍和文件中读出真实的内容,因为中国是历来文字狱的,是要真事隐的,要从各种诏书、案卷中得出背后的意思。所以科举的考试,揣摩当今的用意就是最重要的,科举的命题本身也是非常敏感的政治气息。

  另外考试也锻炼人的含沙射影的能力,考试的命题是四书的典故,但是考生是不能把典故明说出来的,比如曾经有考题为:四个为人,典故为为人均、为人臣、为人父、为人子,但是文章中不能出现君臣父子的,连止于敬、止于慈的句子也不能出现,但是文章却要围绕君臣父子进行阐述,阐述得好才是好文章,由于文章很难写,所以考生骂考官有一首打油诗留下:考官本性猪(当时考官姓朱),君臣父子无,为人怎样讲,荼毒圣贤书。所以从古人的考试情况,很多文字狱的捕风捉影也不是象现在那样听起来那么荒唐。

  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考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读书人学习和准备考试的时候对于读书人进行洗脑,让他们成为一种思想一种声音的卫道士,这样的洗脑在中国进行过很多次,包括传销的洗脑,洗脑的必要方式就是需要让人强记和揣摩,在强记和揣摩得氛围中形成一个人的思维习惯。
  这样的洗脑在学习语言中非常必要,尤其是学习外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用另外一种语言进行思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环境,但是对于其他学科就是可怕的,尤其是学习哲学思想,只在一种思想氛围里面,无论你是否接受,也是很难跳出这些氛围框架的。我们学习政治课,就是要求大家强记,大家在记忆中,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很多内容,结果大家都只用辩证法来思考了,自动就忽视了其中的逻辑学,逻辑分析就没有了。

  中国的统治者历来利用考试来洗脑都是特别有心得的,所以不要简单地说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实际上素质教育也离不开考试,关键在于考试的方式,如果我们的考试是类似于GRE的考试,分语言、数学和逻辑分析三部分,依靠死记硬背的就困难得多,现在的考试是语文、外语、数学和综合,明显的记忆的成分居多。但是在统治者选拔自己的人的时候就不同了,我们的公务员考试就有大量的依靠智商才能够得分的内容,为什么我们的高考就不是这样呢!所以素质教育首先是要有素质考试。

  日期:2008-05-29 14:09:03
  十五、古时人才的快速选拔通道
  在历史上国家的竞争,历来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人的聪明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到了集体竞争力,却发现中国人的聪明就不行了,产生了大量诸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等的中国做人的规则,所以中国的能人均要隐忍,结果是人才缺乏快速成长的机制,能人均需要抹去棱角,需要论资排辈,所以能人要成为真正的领导,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中国人的集体竞争能力不行,关键是不能把权力交到能人手中,中国的企业和机关的领导人的水平与世界有差距。

  中国的隐忍哲学产生于中国的古代,但是能人都隐忍了,中国怎么可能有历史上的文明和辉煌呢?我们读了历史,实际上中国古代是具备非常有效的人才快速选拔通道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