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
第2节

作者: 月映长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临行前,醇亲王满怀深情地吟诵《赠汪伦》以示不舍之意和留恋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中堂送我情。”
  李鸿章心花怒放,他知道醇亲王对这次阅兵是满意的,对今后开展工作是有帮助的。不出所料,醇亲王回到朝廷以后,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替他和北洋舰队说了不少好话,对北洋舰队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送走了视察领导,李鸿章站在旅顺黄金山炮台,望着泊在水面簇新的新式军舰,心情非常复杂。既喜,且忧。既兴奋,又惆怅。
  这一切,都得从他的身份说起。他的身份很尴尬。
  日期:2012-05-19 16:59:11

  二尴尬的身份
  李鸿章有五种身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海军衙门帮办,大学士。
  他的升迁是晚清官场的一大奇迹。1862年,四十岁的李鸿章,从曾国藩高级秘书直升为江苏巡抚,迈入地方高官行列。几年之后,先后升任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1870年任直隶总督。
  总督是清朝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共有九个名额,直隶总督是天下第一总督,其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京津河北地区,担负着保卫京师的重任,在地方实力派中排名第一,主管直隶一省的军政要务。(直隶不设巡抚,等于总督巡抚一肩挑)
  1870年是李鸿章人生中的牛年,四十八岁的他担任直隶总督不到半年,又兼任北洋大臣,正应了好事成双这句话。
  北洋大臣又称北洋通商大臣,由“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演化而来。负责北方地区对外交往,并驾并驱(最初南洋大臣比北洋大臣重要,但随着外交重心的北移,加上李鸿章个人的才干和努力,北洋的地位不断超越南洋,形成北重南轻的局面)的南洋大臣(由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深化而来,其前身是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南方对外交往事务。

  比较起来,北洋大臣比直隶总督的含金量更高。因为这是一个怪胎。李鸿章一生遭受误解和唾骂,与这个岗位有很大的关系。
  外交大权,本应牢牢地抓在中央手里,清政府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不愿意这么干。1861年,中央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算是外交部的雏形,但并没有发挥外交部的功能。
  至于原因,清政府说不出口。
  说出来的话,会很没面子——因为死要面子。清政府认为,咱是四方来朝的天朝上国,你们这些蛮夷之邦,没有资格与中央平等对话,有什么事,还是去找地方上的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解决吧!
  这样一来,外国人有什么事情,都跑到天津来找李鸿章;总理衙门有什么事情,也先向他通报,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驻外外交人员有什么事情,也找他汇报,请求指示;李鸿章名为总理衙门的下属,但往往成为总理衙门的代理,成了“有实无名”的“外交部长”,他的办公衙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外交部”。
  李鸿章多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被特派去签订不平等条约,替清政府背了一口又一口黑锅,就是这么来的。
  北洋大臣使李鸿章成为无冕的外交部长,这是他的第一种尴尬。
  日期:2012-05-19 17:26:01

  第二种尴尬也与北洋大臣有关。
  直隶总督负责陆防,北洋大臣负责辽渤地区的海防,两个职位合并之后,海陆防务都压在了李鸿章身上,北洋舰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建起来的。
  大家不要误会,不是因为李鸿章当了北洋大臣,所以他创办的海军才叫北洋舰队(当时叫做北洋水师,本文称北洋舰队,后文会讲到原因)。
  北洋水师这个提法,是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的。他提议清政府要建立三支海军:北洋水师、中洋水师、南洋水师,防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分别负责黄渤、东海和南洋的海防。清政府根据他的提议,在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之后,决定重点建设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
  李鸿章既是北洋舰队建设项目负责人,又是海军部副部长,这就等于中央部门领导坐镇地言主持项目,也不正常。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海军衙门帮办,大学士,这四种身份可以分成两类:前两个是实职,后两个是虚职。

  清政府是个很奇怪的政权,在抓权这个问题上让人很不可理喻。海军衙门的性质与总理衙门大约类似,在海军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真正主持海军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还是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海军衙门帮办,基本上是个荣誉称号。
  大学士是一个纯粹的荣誉称号。李鸿章先后担任过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后又升为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没有实权,是大臣能够享受的最高级别待遇。
  两虚两实,虚实之间有学问。如此复杂的人事安排,其间隐藏着朝廷内心的秘密。不可告人的秘密。
  地方职务是实的。
  当上了直隶总督,就掌握了直隶最高军政大权,当上了北洋大臣,掌握了外交大权和创办海军的权力。
  中央职务是虚的。
  海军部副部长,没有决策权,文华殿大学士,没有决策权。决策权掌握在军机处。军机大臣才是权力的中枢。
  清政府心里其实还是明白的。李鸿章知道自己的身份,说得好听一点,是晚清第一重臣,说得难听一点,是老板倚重的高级打工仔,说得再难听一点,是主人比较欣赏的一条猎狗。
  既要让你干活,又要防着你造反,这就是朝廷内心的秘密。不可对人说,但李鸿章心里非常清楚,这对他有好处。否则,他不可能在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二十几年,打破了整个清朝的纪录。
  李鸿章能打破这个纪录,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帅,也不是因为传说中慈禧太后看上了他(个人觉得这个比较扯淡),而是因为他有着一种极其特殊的身份。前面我说李鸿章有五种身份,结果只说了四种,并不是因为我算错了。
  在诸多的身份中,第五种身份,才是李鸿章最重要的身份。

  复杂而又尴尬的身份,让李鸿章身处复杂的官场之中,错综复杂的权力网,既给了他超强的能量,也为他一展胸中抱负制造了极大的麻烦。
  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人如果能以超凡绝伦的毅力完成常常难以完成的大事,就一定有一种极其强大的动机在推动着他。
  李鸿章之所以能够倾注半生心血,以超强的毅力和耐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打造一支强大的北洋舰队,其动机就隐藏在他的第五种身份之中。
  日期:2012-05-20 14:29:07
  三第五种身份

  李鸿章的第五种身份,是淮军统帅。他其他四种身份,都是因为这一点。他的身份之所以如此复杂,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这一点。
  这一切都得感谢曾国藩。
  乱世了英雄,有枪就是草头王,从担任淮军统帅的那一天起,李鸿章就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也从是从那一天起,他坐上了火箭,在官场上长袖善舞,一路高歌猛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