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啸紫禁》
第16节

作者: 京根儿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丁鹤年见这架势也有点晕,这是怎么回事,忙上前问道:“二位壮士,二位壮士,不知小徒怎么招惹您了,求您高抬贵手,我是药铺的掌柜,您有什么话跟我说。”
  “呦呵,原来你是管事的,你徒弟把我们的人参偷了!你知道不知道?你得赔我们!”胳膊上缠着一条草花蛇的黑脸汉子撇着嘴说道。
  “我没有,掌柜的,我连屋都没去,我上哪偷去呀!他们骗咱钱,我说两句,他们还要打人!!”小李子辩解道,丁鹤年看了看地上的“人参”一边制止了小李子的话。
  “二位,咱们低头不见抬头见,久在街面儿上混,都知道规矩,是我不对,是我不对!”丁鹤年这几年走南闯北的也懂得了点江湖上的规矩,进了京城光顾着高兴,一时忘了哪都有欺行霸市的主儿,怎么当时没请教李掌柜的。
  “呦呵,和着你不是处儿呀,懂不懂得规矩!既然懂规矩,就不用我们哥俩多说什么了,你看着办吧!”另一个要打小李子的汉子松开了手,对丁鹤年说。

  “小药铺本小利薄,而且刚开张,您看您二位到成了我们开张的头一波主顾了,得,您这人参我买了!”说着,丁鹤年从柜上拿出五两银子交给了大汉。大汉见状,冲着丁鹤年抱拳:“丁掌柜爽快人!以后照这数,每月我们哥俩都来,街面儿上要是有什么事,有我们照着,你就放心吧。”说完走出了药铺。
  “掌柜的,你傻了,那是香菜根儿,五两银子,五个子儿都不买他的!!”小李子还在那喊。
  “你懂什么?丁先生不买,你脑袋早成酱瓜儿了!”李掌柜的训斥到。“丁先生,这也赖我,忘了跟您说这事了。他们就住在咱北边的达智桥儿,那俩孩子是咱这的祸害,欺行霸市!我看着他们长起来的,连我那小店还时不时的白让他们喝酒吃肉,唉。我这侄子不认识他们,您又是初来乍到,赖我赖我。”
  “嗨,哪都这样,李掌柜不要放在心上,鹤年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也是瞧过见过,不要紧,不要紧。”丁鹤年笑着说。
  此时,里屋的书生走了出来,对着丁鹤年说:“丁先生,谢谢您,我住在菜市口南面的浙江会馆,感谢您的搭救之恩,说着便跪倒在地。”众人还不知怎么回事,李德海的那张嘴又没了把门的。“嘿,我们老板可真神了,这小子刚才躺在我们门口儿,我还以为是个倒卧,结果丁先生几下子就给弄活了!”众人一听,纷纷议论。
  “甭说,这丁先生确实是神医,大家知道我原来什么样,现在再看看我,白头发都变成黑头发了,这全是丁先生的功劳呀。”李掌柜的跟众人介绍着自己的变化。
  人群中有人打着哈哈:“我说李掌柜的,丁先生把你这肾治好了,你也悠着点呀,晚上瞧你老婆叫的,连我们家猫都往床底下钻!”大家听罢哈哈大笑起来……

日期:2011-07-26 15:48:53

  娇娘只为龙悦生,花神托梦送神膏
  一
  “远亲不如近邻”丁鹤年的药铺在菜市口的地界上开了也得快一个月了,虽然李德海的大贫嘴总也没把门的,老得让丁鹤年训着管着,不过小伙子还算机灵,学东西快。附近的邻居也挺捧场,每天都短不了有个把人过来买药,再带着给人看病,进项还算可以。就是有一样,那俩泼皮上门的时候可能又要到了,每月5两银子,说心里话也实在不少。
  一天药铺刚要上板儿,有人一下子把门推开,好悬没把李德海推个跟头。李德海刚要骂,一看又是那俩彪形大汉上门,一下子像小鸡子一样窝了回去。丁鹤年见状马上挡在了李德海前面。“二位壮士,上次的银子已经给过你们了,我丁鹤年说话算话,但这月还没到时候,你们怎么又来了?”
  话还没说完,两个大汉却纷纷跪倒在地:“丁先生,是我们哥俩对不起您,您多担待,以后我们再也不扰得四邻不安了!我们哥俩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丁鹤年越听越糊涂,“二位,我们只有一面之缘,怎么会对你们有救命之恩?”
  一个黑脸大汉解释到:“丁先生,俗话讲人不报天报,我们哥儿俩上您这找麻烦那天,是不是来了一个老太太,您还送了她刀伤药和白鹤保命丹?那老太太是我娘,我们哥俩从小啥都不会,但是家里有个老娘得照顾,所以混到个如此地步。那天从您这走后,我们又去了几家买卖铺子找人家麻烦,有个山东卖炊饼的小子是个愣头青,三说两说我们动起了手。何曾想这小子还真练过,抄起家里的菜刀就给我兄弟的腿给砍了一刀。刀口太深,血咋都止不住,我只能往回家背他。我娘看了马上给我兄弟用了您这的刀伤药,又吃了保命丹。这阵子养的差不多了,我们哥儿俩对不住您,我娘让我们上您这请罪来的。”说着,掀起裤腿儿露出了被砍的伤口,好长的刀口,看得小李子直捂脸。”

  丁鹤年见状把二人扶起:“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们二人能有今天的悔悟,我丁鹤年岂有不原谅的道理。我听李掌柜说你们住的不远,要说我们也是近邻,以后常来常往我们也是朋友,互相多照应。”
  两个大汉听完,对视了一下,又给丁鹤年跪下了:“丁先生,我娘说您斋心仁厚,我们哥俩向您保证以后再也不走歪门邪道,但是家中老娘需要照顾,您这刚开张肯定需要人手,能否收留我们,别的不会,我们还有把子力气。”
  “好呀,既然这样,正好我这刀房、碾房正缺人手,出外采买时你们也可当个护卫。”丁鹤年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请求。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自从有了这俩特殊的帮手,丁鹤年可谓如虎添翼,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祖上传下来的中医药养生术了。前几日还有人送来一个硕大的牌匾,上面醒目的“鹤年堂”三字苍劲有力,据说是原来被救的书生所书,只是有要事在身,只能托人送来。正好,丁鹤年终于不用为药铺的名号煞费苦心,得来全不费工夫,居然有人帮他代劳。

  高高悬挂在门上的“鹤年堂”牌匾像是一块磁石,每次有路人经过,都会驻足品评,更有人翘手称赞。悦来的李掌柜最近成了鹤年堂的义务宣传员,见谁都夸丁鹤年的医术高明。其实哪用他说,自打上次丁鹤年搭救书生的事被看热闹的人知道,加之两个地头蛇都被丁鹤年招安改邪归正,这事就越传越邪乎,有的说菜市口有个鹤年堂,鹤年堂里有个丁仙人,颇得起死回生、再塑童颜妙法。
  鹤年堂的名声是越传越远,越传越大。丁鹤年也由原来的单纯卖药,增设了坐堂为人看病,而上门的主顾也与日俱增,应接不暇,累的师徒四人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越来越少,不过看着大家伙一张张笑脸与回头客们的众多感谢,几人心理面乐开了花。
  一日,李德海跟丁鹤年从祁州买药回来,又发起了牢骚:“我说丁先生,咱这50两银子买的药每次也就一车,可您为什么都买最好的呀?我李德海跟您这么些日子,也懂了不少,咱不买最贵的,买中等的药材,也能给人治好病,而且主顾也看不出来呀!”
  丁鹤年听罢,脸色骤变:“德海,你既然跟了我这么些日子,应该知道咱鹤年堂的规矩,这事以后说都不要说,想都不要想。我父临终之前就跟我说过,一定要医术福苍生,而且我家一直以来就保持着施用上药的传统。之所以我鹤年堂能受到这么多百姓主顾的抬爱,就是因为真金不换的心呀!现在确实有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不制造谎言抬高身价,使不明是非者充当说客。要不贪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不顾整个药行声誉安危。用便宜药,主顾是难以发现,但我们怎能因为蝇头小利而辜负了主顾们的信任?毁了我们长远的声望”一段话说完,丁鹤年举起鞭子,扬鞭一甩仿佛对于那些自毁名誉的同行一顿怒斥,马儿加快了脚步,师徒二人均陷入了沉思当中。

日期:2011-07-26 15:50:13

  二
  “李掌柜,李掌柜,李掌柜在家吗?尝尝我这酒,您给品品?”丁鹤年站在悦来小馆的后院,一边张望着李掌柜的房门,时而看着手中的酒,嘴角掠过一丝自豪的微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