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29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九月份,当辽兴宗做好了征伐的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出兵时,自己这边又出了问题。原来李元昊秘密派人潜入辽国,一把火烧了辽军准备过冬的粮草,辽军上下惊恐不安,军心动摇。不得已,辽兴宗只好下令暂缓出兵,再准备准备。
  十月份,一切准备停当以后,辽兴宗亲率十万骑兵出金肃城,同时命皇太弟、天齐王耶律重元为马步军大元帅,率七千骑兵出南路,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率兵六千出北路,分兵三路,朝西夏杀来。东京留守、赵王萧孝友率兵于后,作为援军。
  西夏和契丹之间以黄河为界,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城寨可以防守(似乎也不需要)。因此辽国三路大军渡过黄河以后,长驱直入四百多里,别说碰到抵抗了,连个西夏人也找不着。辽兴宗怀疑李元昊有什么阴谋,就停止进军,驻军于德胜寺南壁,等等看。
  日期:2010-12-24 16:12:19
  辽国北路大军走到贺兰山北侧时,遭到了西夏左厢兵马的伏击,李元昊亲自指挥战斗,把辽军团团围住,不停攻打。萧惠派殿前副点检萧迭里得、护卫经宿直古迭出兵迎战。萧迭里得神勇无比,左右开弓,夏军纷纷倒地,他又领兵直冲夏军中阵,夏军抵挡不住,大败而去。

  李元昊输了一阵,率部退守贺兰山。他见辽军还在不断增兵,心想自己连人家的偏师都打不过,要是还往下打,估计国家都要被灭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如先请降,拖延一下辽军,然后再做打算。他派人到辽军军营,向辽兴宗谢罪请降。
  在辽兴宗看来,李元昊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天知道他的请降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了调查清楚李元昊的请降有没有诚意,辽兴宗派右夷离堇萧滴冽到西夏军营里去看一看。
  萧滴冽来到夏营,对李元昊来了一通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说服教育,李元昊表示,希望辽军能后退十里,他必定会将所有背叛辽国的人全部抓来献给辽兴宗,同时进献本国特产。
  于是,辽军退军至河曲,李元昊亲自率领叛辽的党项首领前来谢罪。辽兴宗派北院枢密副使萧革接见了李元昊,萧革大声斥责了李元昊接纳叛逆、违背盟约的恶劣行径,李元昊连连赔罪,表示自己以后一定会改过自新。萧革就拿出辽兴宗赐给李元昊的御酒,对李元昊好言安慰了一番。之后,辽军奏乐,李元昊在鼓乐声中,折箭为誓,表示他若再做对不起辽国、对不起辽夏联盟的事,下场就如同此箭。然后,李元昊与萧革各自返回军营。

  李元昊既然已经谢罪,辽兴宗就准备班师回国了。这时,韩国王萧惠向他进言说:“李元昊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不念我朝对他的大恩,多次心生奸计,要害我大辽。现在我大军前来征伐,他早已走投无路,如果不趁此机会杀了他,踏平西夏,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辽兴宗觉得萧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君无戏言,自己已经同意了李元昊的请降,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辽兴宗正在犹豫之际,李元昊开始有所行动了,他以还没有得到辽兴宗的回话为由,提出要后退三十里,等待辽兴宗的表态。结果他一连退了三次,后撤了将近一百里,而且每退一次,就把周围的草一把火烧个精光,辽军全是骑兵,马没有草吃,也就没有办法打仗了,这样,辽兴宗只好同意许和。
  辽兴宗想许和,可李元昊又不想了。他故意拖延了几天,估计辽军的马已经没有草料可吃,士兵也十分疲惫,无法作战,便突然向萧惠的军营发动猛攻。
  情况对辽军虽然极为不利,但其战斗力依然十分强悍。萧惠亲自指挥几路兵马杀向夏军,夏军在黄河以西组成了一个盾牌阵来阻挡辽军,结果被辽军轻易冲散,李元昊被迫后撤,萧惠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李元昊已经剩下一千多残兵败将了,如果不出意外,李元昊就将成为辽军的俘虏。
  日期:2010-12-24 22:35:24
  可是这个意外,偏偏就出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只能说,历史实在太过相似。
  突然间一股黑风刮来,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又是这句),辽国士兵虽然也生在北方,不过那时候的北方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并不像现在这样拥有频繁的沙尘天气,所以他们平时能见到的也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种风,这样一场“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沙尘暴刮过来,辽兵就全被风沙迷了眼睛,别说打仗了,连路都看不清,一时阵脚大乱。

  我相信此时的李元昊和所有的西夏士兵应该在感谢老天爷对他们的眷顾,这种天气他们见的多了,辽军受不了,他们可是无所谓的。李元昊乘机指挥部队对辽军展开了进攻。
  接下来的时间似乎不应该称之为战斗,而是屠杀。辽军毫无招架之功,只能任人宰割,一批接着一批地被砍死,而且由于太过慌乱,辽军自相践踏而死者也不在少数。
  解决完北路军,李元昊乘胜进攻辽兴宗所在的辽军大本营,大本营的辽军享受到了和萧惠的北路军同样的待遇,不是被砍死就是被自己人踩死。辽兴宗身边的几个侍卫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保护辽兴宗冲出重围。
  话说以前,李元昊每次逮着辽国人,都要把他们的鼻子割了,所以这次辽国人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生怕被西夏人逮到。辽兴宗一路狂奔,总算摆脱了西夏人,正在那儿心有余悸地喘气呢,这时候有一个叫罗衣轻的伶官过来,对辽兴宗说:“赶紧看看你的鼻子还在不在?”(且观鼻在否)
  辽兴宗听了大怒,心想你一个伶官居然敢这么跟我说话,活得不耐烦了!他当时就命人用绳子把罗衣轻捆在了帐后,准备杀了这个不知死活的戏子。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罗衣轻必死无疑的时候,辽兴宗却放了他。要说这辽兴宗也是辽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开明皇帝,他知道罗衣轻并非真的嘲笑自己,而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自己,发动这场战争是错误的。他想明白以后,就把罗衣轻放了。

  我相信当时罗衣轻说那句话的时候并非是活得不耐烦了,一心想寻死,他肯定是摸透了辽兴宗的性格,知道辽兴宗不会那么轻易地杀他,才斗胆说那句话的。
  不过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万一辽兴宗一时想不明白,或者很久之后才想明白,罗衣轻都活不了了。由此可见,罗衣轻实在是勇敢与智慧的化身,我想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成为《辽史》里唯一记载的伶官吧。
  此一战,李元昊率领人数极其劣势的夏军大败十万辽军铁骑,辽兴宗只和少数残兵败将逃了回去,辽国驸马萧胡覩和几十位大臣都成了夏军的俘虏,西夏缴获的车马、器用,衣服等堆积如山,史称“河曲之战”。
  日期:2010-12-25 19:59:30
  李元昊在取得了与辽军作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却立即派遣使臣向辽国请和。他考虑到,西夏在刚与宋朝结束连年的战争后,就与辽国打了如此一个恶仗,如果不请和,辽国卷土重来进行报复的话,西夏是无论如何也顶不住的,总不能再指望沙尘暴吧?在西夏、辽、宋三国里,西夏国小民少,实力最为弱小,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依靠结盟,数来数去,也就只有辽国这个盟友比较可靠了。

  所以河曲之战的时候李元昊本来可以抓住辽兴宗的,可他没有那么做,他也没有对俘虏的辽国驸马萧胡覩实行削鼻之刑,就是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胜而不骄,审时度势,在我看来,李元昊无愧于伟大政治家的称号。
  亲率十万大军都没能打败李元昊,自己还差点把命丢了,受到如此奇耻大辱,辽兴宗怎能咽得下这口恶气?他又怎么愿意就这么放过李元昊?可十万大军损失殆尽,暂时无力报仇,无奈之下,辽兴宗只好同意李元昊的请和,双方互相交换了俘虏(辽国所拥有的俘虏主要是西夏使臣),恢复了双边交往。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善后工作总还是要做的。辽兴宗回去后,开始追究各个将领的责任。因为没有保护好驸马,辽兴宗打算杀了萧孝友,多亏了太后求情,才免其一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