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45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12 00:36:04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端方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名气?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托忒克氏,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历督湖广、两江、闽浙,宣统元年调直隶总督,后被弹劾罢官。宣统元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上面关于端方的生平简介出自正史记载。除此之外,端方还有几方面是值得后人记载的:一、端方是晚清时期最大的收藏家;二、端方是中国收藏外国藏品的第一人,在出洋考察期间,他还收集了古埃及文物;端方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和省立图书馆的创办人,他还派出了二十多名幼女赴日本学习师范教育。
  历史上的端方,褒贬不一,但其是晚清四大名臣都是不争的事实(注: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与张之洞齐名。
  1911年11月,端方遭遇横祸而亡。端方是被他一手建立的湖北新军所杀。他原本带着这支部队入川,是奉朝廷之命去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此举动并非出自端方自己个人的意愿,依他的想法,他是不情愿的,一路上磨磨蹭蹭不愿抵达,却没想到,在半道上自己却死于非命。端方之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新高丨潮丨,他也成为在这场革命中少数被杀的政府高官中的第一人。关于端方之死,历史上也有多种版本,各种猜测,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性,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端方是晚清政权与革命派冲突中的牺牲品,是满汉族群的殉葬品。紧随其后的还有满清大臣赵尔丰、松寿等人。

  从这点上来说,端方死得有点冤屈,按他之“罪”远不至死,满人中比他“罪”重之人大有人在。端方之死,只是时间、地点上的一次巧合,他不该在武昌起义的风潮下出现在四川,更不该出现在新军的阵营中。革命的风潮下,只要条件允许,端方之死就成了种必然的结局,他的满族身份就是“死罪”,而无他。端方也意识到了这点,嗅到了危险,于是他与下级军官们结拜,说自己本是汉人,姓陶,原籍浙江,先人在满清入关时入了旗籍。但这种说法在巨大的革命潮流前是软弱无力的,一时之间改变不了任何事实。无论是“封建主义者”的记载,还是“革命者”的记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端方待下属甚宽,他的被杀绝非出于苛刻暴虐。从这点上而言,端方还算是个不错的满清大臣。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满人恩铭时就挑动了满汉关系脆弱的命线。徐锡麟坦然承认其族群复仇的渴望,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当年,慈禧太后对徐锡麟的反满情绪也十分担忧。她因此被迫发布谕令,要求臣民提出改革建议,以示改革决心。早在1901年,端方在所上《筹议变通政治折》中,就曾建议让旗民移屯,“民旗杂居,耕作与共,婚嫁相联,可融满汉珍域之见”。慈禧也于1906年9月1日宣布承诺实行立宪,但是没有说明立宪日期。

  历史上的端方,主要有二件大事:
  一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逃陕西。端方因接驾有功,因此很快得到升迁,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任湖北巡抚。从此权倾一时。
  二是,1905年端方与戴鸿慈、载泽等带团出访欧美十国,历时八个月,考察政治。1906年回国之后,端方等总结考察成果,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力主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他们编纂的《欧美政治要义》,成为中国立宪运动的奠基之作被载入史册。
  以上所述为端方作为政界人士大概的一个仕途历程,并不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下面来说说,作为晚清最大收藏家的端方,这个收藏界的巨鳄都有哪些辉煌的成就。

  端方曾号称晚清满族三才子,从端方众多诗文以及书法和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文人气质。在收藏界盛传端方年少轻狂,颇有半桶水而嚷嚷之意,曾经被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容羞辱一次,之后,方才悔过奋发学古识古藏古,终成收藏大家。关于收藏,端方自己称“余少嗜此业”,但相关史料显现,端方真正开始大量的收藏还是从他陕西为官开始。又是陕西,真是个好地方,让书者猛地想起了民间一句流行语来“咸阳的黄土埋皇帝,宝鸡的黄土埋宝贝”。生在关中真是人之福气,呵呵……

  纵观端方一生所藏,与一般藏家大不相同,其之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晚清收藏热中的几大项,有书画、吉金、佛像、金石碑刻等,而且分类著书留世。除了宋徽宗、乾隆皇帝这样的帝王藏家,就民间收藏而言,能做到像端方一样囊括文人喜好的各大项骨董,细细寻思来,国人基本无出其左右者。为什么说国人呢?因为后面马上将出场的一位洋人可与端方相PK。
  端方都有哪些藏品分类著书了呢?又著了哪些书目?
  夜深了,明日再细说……
  任职湖广总督期间的端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