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的警魂》
第51节

作者: 北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手中有了钱粮,马高官迅速拉起了一支新的抗日队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高官的手中就又有了五千余人的部队。我们又有了和日本人打的资本,我们又回来了。
  不久传来消息: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溥仪任傀儡皇帝。民国政府和新兴的红色政权都不承认满洲国的合理化。
  通过会议研究,我们准备兵分两路,一路由马高官带队,在黑河继续招兵买马,我们则和李海青去攻打满洲国。
  我们先是向所谓的满洲国诈降,希望进入满洲国内部将他们瓦解。但是日本人和溥仪也不傻,我们的计划没有成功,被日本人拒绝进入满洲国。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来硬的。一路上边走边招兵买马,由于日本人的暴行,很多老百姓纷纷响应。我们这一路上也扩充了不少的实力和物资。
  我拒绝了李海青让我当他的副手的建议,平时出出主意还可以,但那么多人的性命攥在我手里压力太大。所以我还是选择带领十人左右的小队,继续做我的队长。现在的我还没有那个能力去带更多的人,相信以后可以。
  我这十人的小队,其中有五个是从沈阳出来的丨警丨察。听到江桥抗战的消息之后,来投奔我们。我知道他是沈阳来的丨警丨察老乡之后,也是倍感亲切。直接就和李海青申请,把他们调到我的小队里。
  这天吃过晚饭,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周队,你的事迹已经传遍了东北,你少年英雄、独自干掉了日军的副参谋长田畑。和你相比我们真是惭愧呀,未立寸功。”说话的叫胡宇,我们都叫他老胡,虽然没有老油子年龄大,但也四十多岁,脸红扑扑的。
  “胡大哥,我听刘平说了。黄局长在二经街指挥战斗的时候,你就在他身边。你亲眼目睹了咱们黄局长的英勇吧。给我们讲讲。”说话的是宽子。
  听宽子说到黄局长,老胡眼睛亮了,他告诉我们说:“原来呀,我以为当官的就是站在后面指挥一下,贪生怕死,有好事和奖励就往上冲,真正真刀真枪的时候都往后躲。但是咱们这黄局长真不是,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他不但来到了前线,而且是坚持冲在一线,一步也没有退缩过。”他喝了口水,继续说,“有一次,鬼子的进攻很猛,就当我们快招架不住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很慌,结果黄局长一把抢过了重机枪。一个人硬生生的把鬼子的士气给压了下去。那么多的鬼子,被他一个人给打跑了。后来鬼子的援军来了,那么多人,没有办法,我们无法抵挡,子丨弹丨也打光了。黄局长却坚持让我们兄弟们先撤,他要断后,我们怎么说他也不听,最后只能依他的去做。结果在撤退的时候,我们被炮火给打散了。又无法取得联系。我们一路上被鬼子追到了黑龙江,而黄局长他们去了锦州。”

  我们正在感慨,老油子又开始吹牛了:“兄弟们,你们可是不知道,当时我们在沈阳的时候,日本人那么多。在北大营里面,东北军都不敢反抗,是我们打的第一枪。后来我们又去了皇姑屯火车站、去了铁西六分局、还有南市警署,去了好多地方,我们走到哪里,敌军就望风而逃……”
  得了。老油子又要开始了,我真是无语。算了,他这一路也不容易,让他痛快痛快嘴吧,我也没有拆穿他。
  “说到这儿,我得插一句,铁西六分局的兄弟们真是勇敢。我们听说,那是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每个人都宁死不降,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日本人还把他们给……哎呀,行了,不说了,不说了。”说话的叫刘平,二十多岁,沈阳丨警丨察。但是。他却拥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老练,他使我想起了志海。
  “听说周队你们有个兄弟被日本人抓去了,为了挫败日本人诬陷苏联人的阴谋。往自己的身上刻上‘中国人’三个血字,是吗?”说话的叫张晓文,比我小两三岁,也是沈阳的丨警丨察。
  提到了六子,我的心又开始痛了。六子如果活着的话,像他们一样年轻,他要是能坐在这里跟我说说话该多好。
  “周哥,你说咱们无论是武器还是装备,各方面都不如日本人。我们能打得过他们吗?”同样来自沈阳丨警丨察队伍的许绪问,言语中带着怯生生。
  没等我吱声,一个粗犷的嗓音传来:“不用怕,东北有这么多的爷们呢,日本人敢来,咱们就敢打,一直打下去。”说话的叫张大力,也是沈阳来的丨警丨察,他这个人粗枝大叶的,有着一身的蛮力。
  听到他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笑完之后,我们都沉默了,大家好像都在想着心事。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许彤是我们公认的才子,他喜欢音乐,随便拿一片树叶就能吹出好听的歌曲。此时,他的歌声低沉又凄凉,让这些经历过这些事的我们听的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这首歌叫《松花江上》,歌词真的唱到我们的心里去了,忧伤婉转的曲调催人泪下,特别是我这样感性的人,听过几遍不知在心里落了多少次泪。这首歌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是歌曲在部队中传唱度很高,每个人都会唱那么几句。
  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除了最小的宋松没有张嘴。他十七岁,生日那天父母都被日本人杀害了。不善言辞,沉默寡言,一天也听不到他说几个字。
  我们的心情都很低沉,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沉浸在这安静的夜晚的气氛中。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什么样,我们只想好好享受这难得的一刻。
  第二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有一支日军的小分队,朝着长白山方向挺进,而且还带了很多的仪器,可能是要去挖什么东西。我主动请缨接受任务,跟踪他们,看看他们在搞什么鬼,如果真的是打我们国宝的主意,就保护一下老祖宗的东西。当然,消灭他们更好。不过一定要弄清楚他们的目的,否则就算是把他们都消灭了,鬼子还会再来第二批,第三批。
  我们赶紧收拾行囊,开始了我们的急行军行程。还好,没走多远就赶上了鬼子的队伍。我们暗中的观察了一下,大概有五十多个人,他们带了好多箱子的东西,还有各种仪器,用战马驮着。
  我一开始还很迷茫,他们为什么不开车呢?后来,我们跟了一段后,我明白他们不是不开车,而是他们走的路线根本开不了车,全都是小路,有时还需要开路,更有甚者,有些时候需要走到林子里去披荆斩棘。
  我们隔着很远跟着他们,他们行进的速度也不是很快。而且他们走到哪里都要拿出一些我们没见过的仪器来测量一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