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45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科学理论永远都无法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之外又如何,有没有之外......
  所以显然我们都是井中之蛙。甚至我们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只兔子,能够追得上提前他一秒出发的乌龟。如果你的思维足够透彻的话,你会意识到,这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运动的本质,而运动正是这个宇宙无所不在的常态。
  其实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勺饭能从碗里送到我们嘴里......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每一次吃饭的努力都能成功。以前有句话说,科学可以告诉我们how,但永远无法告诉我们why,实际上这句话还是太高抬我们自己了,我们连how都不知道。
  我们既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必须吃饭,我们也无法真正揭示我们是如何吃饭的。
  但显然,这并不影响许多人继续认为自己永远是一贯正确的,所以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这种判断是无知的,有的甚至是荒谬的,荒谬到违反起码的物质常识。

  量子理论让我们懂得物质,或者我们通常认为的物质形态,并非一切。
  但正如前文提到过的,不妨让无知的继续坚持他们的无知。
  一旦他们知道自己无知,他们就不无知了,恐怕要悔改。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任何人或者群体都不可能是一贯正确的。我想意识到这一点是智慧的开端,或者启蒙。
  实际上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从更大的角度看,我们可能是局部或者暂时正确的,但是是一贯错误的。
  比如我们可以稍微仔细的想一想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以及今天的量子力学。我们会懂得,每当我们的视野扩大了一点,对自然的观测多一点,我们总是会发现我们原有的科学理论的局限性和谬误。
  其实这些都是有关信仰的,因为从本质上说,信仰是逻辑思维最底层的部分,是一切思想的出发点,其实信仰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你相信什么?每个人都有他相信的,最本质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决定了他所有一切的思维和行为语言的出发点。
  所以信仰是一个根本和严峻的话题。
  我费了不少笔墨来讲述什么是信仰,不过我在预见,不懂的还会继续不懂。
  所以信仰的抵触,是不可能调和的,而对于穆斯林来说,从最根本的本质上,基督徒是他们最大,以及最根本的敌人,当然我们很容易就明白此时尤奴儿在想什么,在打算什么,希望什么,等待什么。
  富尔克也同样。
  而我们都可以简单假设:同盟双方对这种微妙局势的理解,绝对不会比我们更浅薄。
  所以这是一个存粹的政治同盟,并且是一个纯粹的权宜之计,对双方来说都如此,并且双方对此都心知肚明。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个新鲜的创举,可能会得出一个相同的感悟:第二代十字军,相比于第一代,仿佛增加了更多的世俗色彩。第一代人是开创者,第二代人只能成为守业者,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许能够理解第二代人的权宜之策的无奈,尤其是长期以来,十字军邦国都无法得到欧洲基督徒世界的强力援助,实际上他们一直在苦苦支撑,而在同时,穆斯林世界则处于严重的分裂当中,抛开信仰方面的因素,这种利用穆斯林世界的分裂,来使自己得到喘息之机的权谋,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但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因为信仰这一根本原因引发的,十字军邦国的建立,也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延续,当基督徒开始同穆斯林联手对抗另外一个较为强大的穆斯林势力的时候,其中仿佛有一个蜕变正在发生。
  所以这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而在历史实际当中,如我们在上文所见,这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而且看起来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厘清。
  我们今天说起这个话题,仍然难以说得很清楚。有句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一个更大的目的,不排除不择手段的可能性......
  当然这句话是另外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回正题。
  邦国一直以来的主要敌人,埃及,此时则正陷于他们内部永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埃及人掌控之下的阿斯卡隆依然是一个威胁,而且根据前面的记述我们都明白,这是一个严重威胁,法拉克邦国的肉中刺。埃及人每一次发动攻袭,都以此城为据点,只要它还存在一天,埃及人就可以称心如意的随时向北方派来军队,依据这座城市向基督徒的领地内进行军事扩散,或者入侵。而如果攻陷这座城市,它就会变成一个很坚固的防守据点,自此把埃及人隔绝在防线之外。
  在当时无力攻取这座城市的前提下,国王采取了次之的做法:他修建了三座军事要塞,这三座要塞部分意义上包围了阿斯卡隆,另一部分意义上,控制了北方的通路。这三座要塞分别是,依贝林,布兰科嘉德,以及贝斯哥贝林。
  国王将依贝林授予了巴里安,这位巴里安绰号老头子,是国王的一位知交,而老头子的家族,将逐渐成为十字军邦国中最有权势,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富尔克国王在其一生中一直处于权力和影响力的顶峰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尊敬和服从。1143年11月7日,国王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马失前蹄,将他从马上摔了下来,国王的头部严重受伤。
  三天后,富尔克国王驾崩。
  国王在身后留下了他的妻子梅里森答,以及两个儿子:鲍德温,是年13岁;阿玛里克,7岁。
  这两位王子以后都将成为国王,但是眼下,他们的母亲成为了王国的摄政者。梅里森答将王冠授予了长子鲍德温,并在幕后主政,嫡长子这个立君的理念,显然在各国各族中,都是一样的。

  梅里森答选择了拉姆勒的领主,西尔嘉的马纳塞斯作为她的邦国大治安官。
  所有的事情目前看起来都在如常发展,十字军邦国看起来依然稳固,可是正如前文提到的,蜕变,正在发生。
  甚至是早在富尔克依然在位执政的时候,十字军邦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安提阿和埃德萨只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属国......这个表象,就已经被戳破了。实际上,安提阿的君王在1139年就已经承认其大领主为......拜占庭帝国皇帝,我们看到早年亚历克修斯皇上的心血和理想,终于实现了一部分,或者部分实现了一部分。
  如今拜占庭变成了分裂十字军邦国的一个外因,或者从某个角度上说,内因。应该说,引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亚力克修斯在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东征十字军的一个困扰,那么如今,可以看成是继任者的正常意志延续。
  而的黎波里则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公开宣布他们是独立的。
  埃德萨则把宣告独立这件事情做得比较含蓄......
  到了现在,随着富尔克国王的驾崩,以及他所留下的稚子寡妻,耶路撒冷王国已经不再有一位能够主政的,强有力的国王,于是十字军邦国内这种一直暗流涌动,潜变已久的相互关系就开始处于加速变化中。耶路撒冷国其实仅仅是十字军邦国中南部的一个王国这一事实,终于已经明显的公开化。

  其它的十字军邦国也许可以称为盟友,但他们已经不再处于耶路撒冷皇家的权威之下。
  至此,十字军邦国的基督徒们开始表明,在让自己的国家保持团结统一的这件事情上,他们不再能够比穆斯林做的更好。
  邦国已经分裂。
  而我们都明白,相比于虽然内部征战不断,但不论在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上,都要强大的多的穆斯林世界而言,这种公然的分裂,对于十字军邦国,将意味着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