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随笔》
第2节

作者: 东风吹雨细於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糜夫人到底腿伤不轻,几番努力不成,只好回头向我求援。我心一凛,正不知如何是好。好在糜夫人只是要我把马牵到枯井边,她打算踩着井口上马。这个女人看起来还挺正统,死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伦常,当年和关二哥传出绯闻的八成不是她。不过这个女人还算是蛮聪明的,知道借助外力,要是她真上了马,那可怎么办?糜夫人努力攀登着,我的心也不由得怦怦直跳。突然间,糜夫人脚一滑,整个人噗通栽进了井里。事发突然,我毫无准备,忙奔到井边往下瞧,已然看不见糜夫人的踪影。正犹豫要不要施救,只听得土墙崩裂之声大作,我急忙闪身,土墙整体坍塌。好险呀,要是我稍微慢一点,估计很可能被土墙砸进井里为糜夫人陪葬了。

  好了,再没有可留恋羁绊的了。我迅速将阿斗绑在怀中,翻身上马,白龙马发出一声长鸣,驮着我风驰电掣。由于糜夫人拖延时间过多,曹军的骑兵已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个个喊着要活捉赵子龙。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曹操为激励众将士奋勇向前、活捉赵云,在从刘营跳槽至曹营的高参徐庶建议下,专门颁布命令:杀死赵云者,赏银100两;活捉赵云者,赏银1000两。徐庶这老小子出此妙计,恐怕也是居心不良,估计还念念不忘我欠他的600两银子没还吧。得亏有了这条命令,曹军大将包括张颌、曹洪等人都想要那1000两赏银,无人想放冷箭暗算;而且众将士互相忌惮,既想自己立下大功,又投鼠忌器,不愿别人立此大功,于是暗中掣肘。好几次我都要落入敌手,由于他们的内讧、争功,我又反败为胜。如此,我血战一场,单骑救主,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一身鲜血(当然都是敌将的血)地杀回长坂桥。

  到了长坂桥,看见张翼德还在优哉游哉地遛马,我气不打一处来:老子浴血奋战,你他妈的在这里享清福。想到这,我大喊一声:“张将军,我已诱敌深入,请将军大展神威消灭曹军。”不管他如何回答,我骑着马一溜烟离去,让张翼德收拾残局。
  我又奔跑了二十余里,人困马乏,总算遇见了主公刘老大。其实,过了长坂桥,我心里就开始嘀咕,遇到刘老大该怎么禀告呢?我看了看怀中的阿斗,这个小子正睡得昏天黑地。一场血战都没吵醒他,真他妈的有福,说不定是睡罗汉转世。保住了阿斗,救回了甘夫人,糜夫人罹难,这就是我的任务完成情况。总体看来,功大于过。我对主公非常了解,他是一个信奉“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的家伙。只要保住了阿斗,我就是功莫大焉。至于糜夫人遇难,说不定主公还会暗自得意呢?毕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吗?理清了来龙去脉,我心中有数,放心大胆地去见刘老大,只不过该做的表面文章我还得做。

  一见刘老大,我立刻下马,痛哭流涕,陈述糜夫人如何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光荣跳井、牺牲自己成全阿斗;我自己又如何九死一生保护小主人逃生。刘老大不愧是天生当领导的材料,见我立下延续刘家香火的盖世功劳,那是需要重赏的。可正如丧家之犬的他,哪里有什么拿得出手。对此,我也心知肚明。不奢望他能当场赏赐,只希望有情后补就行了。不过,主公远比我想的高明。从我手中接过阿斗,竟然下手一摔,说:“为了这个臭小子,几乎折损我的云将军,要之何用?”多亏我眼疾手快,伸手接住,才没有酿成大祸。我感动得更加痛哭流涕,发誓一辈子、两辈子乃至千辈子、万辈子都追随主公,忠心不二。君臣互相痛哭,场景感动了当场所有官兵,留下了温馨一页。可不知怎么的,后来我听有人编排我们这一幕叫做:刘老大摔孩子,收买人心。哎!说收买就收买吧,历史上有几个敢拿自己孩子性命收买人心的主公。跟着刘老大,我不后悔。

  经此一役,常山赵子龙的名头风靡中原、红得发紫,我一时成为无数少男少女的偶像,心中好不得意。谁要是说一句“我认得赵子龙”,必然会被大家拉住手询问我长坂坡的故事;谁要是说一句“我是赵子龙的亲戚”,立马身价倍增,吃饭都不用付钱。一时之间,冒充我亲戚者大有人在,后来酒店实在是受不了众多的赵子龙亲戚白吃白喝,才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宣布废除“赵子龙亲戚吃饭免费”这一潜规则。看来,当名人也不容易呀!不过,有一件事令我不甚痛快,就是张翼德同样因为长坂坡名声看涨,赚了个孤身退敌的美名。这小子最不凡的业绩就是凭他的“狮吼功”,将曹将夏侯杰震得肝胆俱裂、跌下马坠亡。不过我心里颇不服气,总认为是自己一枪柄依然把他打了个内出血,恰好在张翼德大叫“我乃燕人张翼德也”的时候,刚好发作而亡,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张翼德的美名。为此,我和他理论过多次,要他请我吃酒表示感激。不过张飞这黑厮的脸皮忒厚,说什么也不承认夏侯杰是我打死的,理直气壮地一口咬定是他吓死的,不肯出血,真不够意思。不过,好在这家伙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后办了件画蛇添足的事,让他的英雄成色降低不少,我也就不那么计较了。这小子见曹军畏惧他的“狮吼功”、暂时退兵后,他心中狂喜,赶紧脚底抹油溜了。跑之前怕曹军又赶来追,急忙命人拆掉长坂桥。如此色厉内荏之举,一眼让老奸巨猾的曹操识破机关,大军造桥追击,多亏前番搬救兵的关二哥带兵杀到,才保住主公性命。哎!还是关二哥厉害,及早地远离是非之地,危难时刻又立下了力挽狂澜救主的美名。看来,我同他的修为还有好大差距,今后定当好好向他学习请教。

  日期:2012-04-08 11:25:03
  2、跟一个好老板很难
  三国是一个拼老板的时代。自己能有本事当老板最好,如果自己没有本事当老板,那就要火眼金睛,跟对一个好老板。跟对了老板,一生吃香的喝辣的;跟错了老板,小命能否保得住都很难说。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像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在我眼里也算不上什么猛将,只因跟对了自家兄弟兼主公——曹操,一辈子加官进爵、步步高升;像吕布,这位三国第一猛将,先跟了丁原,又跟了董卓,认了两个义父,可惜两人都是扶不起来的主,吕布混的差强人意,后来兵败被俘,看上了曹操这棵大树,妄图加入曹营,怎奈变节次数太多,名声太臭,忠诚度让人怀疑,还是被送上了阎王路。两相对比,可见能否跟对老板,结局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扪心自问,我认为自己不具备当大老板的综合素质,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努力寻找一个“质地优良”的好老板。我寻寻觅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道之时,我江湖经验不多,本着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好老板的原则,我看中了讨董卓的盟主——袁绍,委身做了一名低级武官。我在袁营干了一年多,竟然一事无成,连袁绍的面都没有见过几回。我想的很天真,认为凭自己的本事换取一身功名富贵,那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袁绍的军士多是乌合之众,而且腐败程度很高,吃拿卡要,无所不用其极,下级军官想见袁绍都需要贿赂上司,送上不菲的礼品。由于我不愿低三下四地装孙子,我的军饷经常遭到上司克扣,暗中也被穿了好几次小鞋。我算是看透了,在袁绍的阵营里,想混出来,要么有钱,要么有关系,而这两条我都没有,所以我认为自己在袁绍这边是混不出名堂来。加之比我大的武官们处处刁难,我暗中打起了主意,待到时机成熟时更换门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