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亲历的真实东京留学生黑道事件》
第15节

作者: 熊阔海007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瘦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先进店工作的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已经就范,凭小瘦能说会道的口才,不信小鱼儿不进狼口!小瘦身边的几个兄弟,也都开始色迷迷地打起小鱼儿的注意,谁都想先尝尝小鱼儿的味道。雄性动物的本能暗流汹涌萌动。

  美女面前公平竞争,看本事吧!男人们在女人面前谁也不甘示弱,几个男人象公牛一样开始飚上了劲,看小鱼儿的眼睛都发绿了。
  在北区陪了三个月酒的小鱼儿,对付这样的场面已经游刃有余。
  日期:2011-03-19 15:55:04
  在这家相当高级的夜店能有这么好的收入,小鱼儿笑得开心极了。开始从内心感激前任男友的悉心安排。心里想着该如何报答阿城对自己的帮助,是否需要在到火候的时候和阿城重温旧梦?
  小鱼儿如花般地笑着一边接待客人,一边寻思着这事。从四周一双双贼溜溜的眼睛中射出的暧昧目光,形影不离地从上到下游离在小鱼儿身上每个凸凹的地方,恨不得一口把她给吞掉。

  整个酒吧都被酒精充斥的欲望燃烧着。在歌舞伎町这种声色犬马的地方,谁又愿意真的清醒呢?
  酒吧,本身就是一个男人女人们可以毫不掩饰、可以充分发泄欲望的地方。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得到小鱼儿芳心的不是小瘦,更不是小瘦的那帮兄弟。而是一个比小瘦更瘦更高的男人,阿城的三人团伙老大—竹竿!
  竹竿,一个在歌舞伎町街里混迹多年的南方人。由于身型奇瘦,得了“竹竿”这么个外号。他真正姓什么叫什么,早被周围的人忘记。
  竹竿长相清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相当讲究的发型可以和日本好斯头(注4)有的一拼。微显惨白的脸上始终挤出一丝职业般的微笑,让人很难琢磨这种笑究竟是真还是假。最有特点的,是竹竿的一双眼睛,尽管表面装得很和善,但目光中含有一丝令人无法察觉的狡黠。

  竹竿一九九零年四月到日本后,因为迷恋赌博和情色,刚到东京就一头扎进歌舞伎町谋生,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片令所有男人们着迷的地方。
  起初,竹竿为店里发广告纸。慢慢认识很多店后,他开始带客人去店里消费拿回扣。
  此时,上海人把主要精力放在风林会馆附近。
  歌舞伎町主要的夜店都在那一带。竹竿瞅准空挡找到Y组一个干部,许诺每个月给三万日圆的好处费。条件是,遇到被日本人和外国人欺负时,这个压库砸干部随时可以出面帮他。
  一九九六到一九九八这三年,竹竿和后来入伙的阿拉两个人守着一番街,赚着一份对外国人来说相当丰厚的收入。竹竿的月收是一百万日圆,阿拉的月收是五十万日圆。两个人对这份收入还是相当满意的。
  然而,北京帮进驻歌舞伎町开店的消息,打破了竹竿和阿拉内心的平静。
  北京帮的人在街里开起了夜店,紧随其后进来的大批中国人开始在歌舞伎町做生意,竹竿开始担心是否会有人来抢地盘和绑架自己。竹竿其实弄错了一点,这些在黑道混的老大是看不上他这一块的。哪怕到后来竹竿每个月赚到两三百万日圆,混黑道的人根本就看不上这点小钱。
  此前的歌舞伎町,还没有真正的残孤黑帮进入。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反而是台湾的黑帮在歌舞伎町非常活跃。从中国大陆来的人进入这个区域比台湾人迟很久,传说台湾黑帮在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天,一夜之间突然从歌舞伎町撤出。
  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一个人知道。按坊间的说法,也许这是台湾黑帮的一种市场转移吧。
  北京帮首先进入歌舞伎町开店作为据点和手下兄弟们活动的场所,无疑给其他帮派提了一个醒。
  “快活林”开业后短短的三个月内,上海人、大连人、东北残孤开的夜店,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出现了几十家,韩国色情按摩店和司纳库更是多如牛毛。
  短时间内,新宿突然出现了很多进来淘金的陌生面孔。中国人做生意喜欢扎堆的毛病,又一次得到了验证。这些陌生面孔的出现,使管辖这个区域的丨警丨察和日本黑社会高层多了一份警觉。

  日本黑白两道都在暗中观察着,这些有胆量进入歌舞伎町的外国人,到底要掀起多大的风浪?
  注1:斯纳库,日本的一种规模较小有女孩子陪酒可以唱卡拉OK的夜店.
  注2:永住,相当于绿卡,一种永久居留证。
  注3:看板,一种竖立在日本街头或者高楼上醒目位置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店名。通上电夜晚则会灯光闪烁,极为醒目。
  注4:好斯头,标准日语音译,相当于国内的牛郎。
  日期:2011-03-20 13:54:46
  第六章 邂逅佳人

  竹竿看到小鱼儿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风情万种的女孩。其实,称女孩有点不合适。二十五岁的小鱼儿在中国已有婚约在身,但这并不影响小鱼儿在司纳库和客人周旋时如鱼得水…
  职业赌徒
  上海人阿拉和竹竿的相识,源于1995年的冬天。
  在赌场输得身无分文的阿拉,向坐在邻座和老虎机较劲的竹竿借钱,开始了他们的交往。
  此时的竹竿,独自一人做着发广告纸的工作。每个月可以挣到一百万日圆的收入。

  看到阿拉落魄的样子,竹竿故意借钱给阿拉。他发现,阿拉是借得多还得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看他那种有钱就朝机器里狂扔、欲罢不休的样子,竹竿终于忍不住对阿拉说:“你这样子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你欠我的钱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呢?不如你到我这边来工作吧!我保证你一个月的收入不会低于五十万日圆,如何?”
  阿拉和竹竿是一前一后来到日本,又进入歌舞伎町打工的。看竹竿那付踌躇满志的模样,阿拉打内心就不喜欢,甚至还有一种厌恶。
  谁让自己欠别人的钱呢?一个月五十万日圆,比自己在牌店辛苦打工十二个小时的收入高多了!
  阿拉答应先干干看。

  从此,竹竿身边开始有了第一个伙伴。当然按照刚开始说好的规矩,每个月阿拉都要交纳一半的收入给竹竿,作为培养费和谢礼。
  阿拉这一做,在竹竿身边做了三年。
  阿拉最了解竹竿。借竹竿的钱早还了,反过来竹竿天天打老虎机赌输后反过来找阿拉借钱,使阿拉成为竹竿的提款机。有时竹竿也故意还一些,目的是不让阿拉过于反感。
  就这样,借款成为竹竿永远不还,同时可以牵制阿拉不让他离开自己单干的法宝!
  竹竿来自内陆南方某小城,身上沾有的小市民习气,使阿拉从遇到竹竿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鄙视。
  阿拉天生地对竹竿又厌恶又惧怕。
  毕竟阿拉来自上海,上海以外的城市,都是农村人。能让阿拉上海人看的起吗?。

  几乎来东京的上海人都这么想。
  目前的悲惨境遇和竹竿一比,内心的那种复杂是阿拉所不愿意去体会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