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向陈济升讲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时,周冬凛站在租界的大铁门前,通过格挡之间的缝隙观察着对面的情况:
此时四行仓库内没有亮灯,里面是漆黑一片。新垃圾桥这个方向看过去,四行仓库的另一面日军也筑起了沙袋墙,里面的机枪枪口直直的指着四行仓库。
“好了,准备出发。”:
陈济升和张东升一起走到了铁门前,周冬凛朝他们点了点头。
“日军是不会朝租界大门方向开枪的,出门后我们要放低身体,尤其是保护好头部,只要快速的冲到沙袋墙那就安全了。”:
陈济升朝两人交待完后,便示意守军打开租界的大门。
守军将大门打开了一条缝,三人依次挤了过去然后迅速的在门外蹲了下来,桥上的护栏正好可以挡住三人的身形。
“放低身体,快速通过”:
陈济升说完就半弓着腰快速的向沙袋墙的方向移动。
周冬凛和张东升紧随其后,日军此时并没有通过东西两侧对桥面严密封锁。
三人通过桥面时没有受到日军的阻击,在接近沙袋墙时,周冬凛看到了前来接应的中国守军。
“趴下,你们跟我来。”:
接应的守军对他们说道。
进了沙袋墙仓库对面的日军是可以不用担心流弹飞进租界的,所以此时日军开枪的可能性更大。
三人改用了匍匐前进的姿态在沙袋墙下向仓库移动,爬行了几十米后终于是进了四行仓库。
一个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的国军军官向三人敬礼:
“你们好,我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524团第一营机枪连连长雷雄,谢团长委托我来接受各位的采访。”
“你好,我是上海《新闻报》的陈济升,这位是《时报》的张东升,这位是《申报》的周冬凛,我们三人代表上海市民来感谢、支持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将士们。”
“我们八十八师524团第一营全体官兵一定会坚守四行仓库,绝不会辜负蒋委员长及全国人民的期望。”
陈济升问道:
“雷连长,部队现在的伤亡情况如何,现在还有多少战士可以战斗,有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协助的?”
“我们现在还有八百人。但是有十名重伤员急需抢救,希望可以将他们送进公共租界。同时我们这次任务紧急,并没有随军携带国旗和军旗,希望可以得到一面大的国旗,我们可以将它竖立在仓库的顶楼以扬我国威,扬我军威,告知世人中华民族绝不会向敌人屈服。”
“好的,雷连长,贵军的需求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尽力满足,也请贵军的将士们保重!”:
陈济升说完,三人便在一个国军士兵的带领下离开了仓库,最终也顺利的返回了公共租界。
陈济升向看守租界大门的守军提出要将国军的十名重伤员转移至公共租界,守军的士兵说自己没有权限,需要向工部局申请。
周冬凛对陈济升和张东升说道:
“你们在这里等着,工部局那边我去办,我父亲是上海商会副会长周明海,他认识工部局总董樊克令,出于人道主义,我相信樊克令先生会同意我们的请求的!”
工部局是当时的外国列强在中国租界的管理机构。
初期是英国人所创,本是办理工程建筑的机构,仿照清政府六部中的工部名称而取名“工部局”。
随着职权的不断扩大,演变为全面管理租界行政事务的机构。
后面其他列强就模仿英国人也在租界中设置了工部局,法租界称公董局,日租界称居留民团行政委员会事务所。
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由董事会领导。
董事不发薪水,他们通过互选产生总董,樊克令就是今年刚刚当选的工部局总董。
1928年后有三名华董进入了董事会,1930年后华董的数量又增至了5名。
周明海虽然不在其列,但是与其中的董事都有生意上的往来。
工部局的办公大楼是1922年新建成的,坐落在汉口路193号。
工部局大楼
离汉口路309号的申报馆并不远,周冬凛先骑车到了申报馆,将相机内的胶卷交给报馆内的工作人员后又重新领了新的胶卷。
此时已经将近晚上9点,周冬凛用报馆内的电话打回了家,接电话的是黄妈。
周冬凛让黄妈喊父亲下来听电话,两三分钟后,周明海的声音出现在了听筒的另一端。
“冬凛啊,你还在四行仓库那边吗?什么时候回家?”
“爸爸,有件事需要您出面,我刚从四行仓库那边回报社,一会准备去工部局,四行仓库里面有十个重伤员要送进公共租界里救助,需要工部局的许可,您能不能和他们那里联系下,让他们出这个许可!”
“好的,我知道了,我马上联系。”
“还有爸爸,四行仓库需要一面大的国旗,您能想办法弄到吗?”
“我让老张去办,明天一大早送到家里,你早点回家吧,剩下的事爸爸来处理!”
“好的,那我去完工部局就回家!”
二十分钟后,周冬凛出现在了工部局大楼的门口。
工部局总高四层,占地12亩,里面囊括了整个公共租界内的所有行政单位。
周冬凛向门房说明了来意后,门房便通过电话联系了樊克令。
几分钟后一个四十岁不到的白人走了过来,用蹩脚的中文说道:
“你好,周先生,樊克令总董已经和租界的守军联系过了,你可以回去安排重伤员送进公共租界了,不过所有进入租界的士兵都不允许携带武器!”
周冬凛用流利的英文向面前的白人表达感谢后转身骑向了四行仓库。
白人好奇的看着周冬凛离开的身影若有所思。
等到周冬凛赶回租界大门时,看到对面的四行仓库门口已经开始准备向租界的方向转运伤员了。
陈济升看到周冬凛,兴奋的说道:
“周记者,谢谢你,刚才已经有电话过来通知守军放行了!”
“国旗我已经让家里去准备了,明天一早我就送过来。”
“太好了!”:
在场的记者们都兴奋的握紧了拳头。
转运伤员的行动开始了,两个中国守军抬着一个重伤员半蹲着身体慢慢的在沙袋墙下移动。
可此时的日本兵却没有想放过这些伤员,时不时的朝沙袋墙放着冷枪。
公共租界这边的市民已经比之前少了许多,周冬凛找了一个绝佳的位置用相机记录着战场上发生的一切。
第一个重伤员已经被抬到了沙袋墙的边缘,剩下的几十米就成了最危险的一段路。
刚才周冬凛他们三人几乎可以说是空手来回,中间也冒了极大的风险。而此时运送伤员的守军还要抬着一个人难度就可想而知。
“掩护”:
随着仓库里的指挥官一声令下,仓库这边向对面的沙袋墙进行了猛烈的射击。
两个守军抬着伤员猫着腰快速的向租界大门这里移动,对面的子丨弹丨不时的落在桥面上。
当他们通过桥面中央后,日军停止了射击,不过两个运送伤员的守军依旧是保持着之前的姿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