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离谱的是,小姑娘下山之前,还跟着老道士握着手说谢谢。一副特别真诚感激的样子,真不知道谢个什么劲儿。
人齐了,李青取来三支香。
将香递给了从车上下来的沈归。
接过香的一瞬间,沈公子整个人气质为之一变,墨镜也摘了,恭恭敬敬的把香点燃 插 入 香鼎。
李青嘴里念道:“天有宝,地有才,祖师爷坐镇紫金台。众仙神灵把路开,秦砖汉瓦入门来。”
说完,朝张真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道长一甩长袍,哗啦一声。举手投足间看上去,真就有了那么一股仙风道骨的感觉。
只见他双手掐诀夹起一张黄符,口中念念有词。
念完食指中指并拢凌空虚画,似乎在那张黄纸上写了什么字,最后再用指尖,于符纸的头部和尾部各点了一下。
隐约看去,经张真人比比画画,纸上出现了某种特殊印记。
还没等我看清楚,他手指一抖,那符居然凌空燃烧,随后化成一缕飞灰。
随着符纸消失,沈公子看眼前三根香头烧的几乎平齐,很是满意,说了一句:“太平无事,好兆头。出发吧。”
说完便转身上车。
我算是明白了,这是扒货出发前的一套仪式。
所有人车上落座,女司机小高把车开的逐渐稳当,车辆行驶上了高速,再也没有那种眩晕的感觉。
沈归拿出几张照片,还有一张被标注过的地图,向我们展示这次行动的具体内容。
照片一共有六七张。
第一张,拍的是某座造型奇特的山丘,看上去很像个 巨 大 的瓶子。因为没有对比参照,不知道这座山到底有多高。雾气缭绕,山下隐约有一处山谷。
其他几张都拍的是地面。
土地里渗出一些黑色的物质,看上去黏黏糊糊,有些像课本上介绍过的石油。
总之,这种景象显得非常突兀。
沈归向众人解释说道:“这次任务的执行地点,在陕西秦岭一带,是座山谷腹地。看见这些黑色物质了吗?很有可能是墓室外部防盗机关中的火油,泄漏出来了。我们判断在这下面,有个大墓。”
很早之前在老家,我就听说过盗墓挖蘑菇这种职业,自己也曾机缘巧合,进过山中墓穴,经历过凶险。
可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参与其中,这还是第一次。
一路上,都在听沈归讲述关于盗墓的知识。这看起来道貌岸然,啊不对,英俊潇洒的公子哥,居然是盗墓行家。
他介绍说,盗墓分为几种。一家人一块盗墓叫家盗,一伙人去盗墓的叫团盗。一个人单独盗墓叫独盗,两三个人一起盗墓叫结盗,也就是结伴的意思,
我好奇的问:“我们这趟有五个人,算团盗吧?”
沈归却立刻否定:“谁说我们是去盗墓?记住,我们的行动,绝不是盗墓。一切行为,都属于民间考古,是带着科研性质的。”
我一听扒货还美其名曰考古,不由的乐了。
“沈少爷,请问这次行动,咱们要完成哪些具体科研工作呢?”
沈归神色一正,解释说道:“这次行动,来自香岗一位李姓大老板的委托。他想收一件东西,一件唐朝的古物。此人对唐朝古董非常痴迷,可谓是情有独钟。已经集不少了,还想要件唐朝女子的随葬头饰。”
“唐朝富庶,无论官民都讲究排面。晚唐女子,陪葬头饰的制作异常精美。尤其是官宦人家或者是妃嫔,制作材料除了金银,还有玉石和戴帽等等。如果到时候扒到这么一件上品,就再好不过了。”
“打开墓穴后,首先要确定墓主人的年代和身份。如是唐墓,无论是否存在头冠头饰,从随葬品里,取一样最珍奇之物,交给委托人,这次的任务就算完成。”
说到这,沈归突然正色道:“虽然是扒货,但绝不能坏规矩。只能带一件东西走。我们也只从这件明器的价值,和委托费中获利。”
我不由疑惑起来:“就只能拿一件,还这么兴师动众的,岂不是……浪费感情了。”
沈归的语气顿时变的严厉:”什么叫浪费?这只是一次任务而已。破坏墓穴,已属惊扰先人。我们是生意人,要养家糊口,这种买卖做就做了,但墓穴绝不能整体破坏,要将其他的所有宝贝都留下。因为,那是属于国家的。这一点,务必谨记。“
介绍完行动计划,沈归将照片和地图收了起来。
李青探过头来,开口说道:“买卖不算账,生意难兴旺,几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当时我很想问,办事这些天,能不能联系燕京。
那时候还没有普及手机,出门在外如果没有座机电话,我没法知道爷爷在医院治疗的情况。
还没等发问,张真人却忽然开口:“嘿嘿,此前给小兄弟算过一卦,下艮上震,是个颐卦,老人必定无恙,勿念。“
听张真人这么一说,我就把刚才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但思索了几秒钟后,还是缓缓举起的手。
李青朝我努了努嘴:”小伙子,别拘着,有啥困难,直接说。这里都是你老哥。“
听他这么说我也就放心了,于是清清嗓子:”那个什么,我饿了,咱啥时候吃中午饭。“
说完这句话,顿时全车鸦雀无声。
面包车行驶在南下的高速上,此后,就是我第一次扒货的具体经历了。
从踏进秦岭的那一刻起,我也正式走上了既艰辛,又疯狂的盗墓之路。
——
开车的少女,据说是秦老板的御用司机,姓高,叫高渐黎。
也不知道这小高在什么地方学的开车,驾驶技术起伏很大。有时候颠的人七荤八素,有时候却又快又稳。
1000多公里的路,用了多半天时间就到了,众人在秦岭外的临县住下,准备第2天再进山。
所有人已经很低调了,穿着便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饭馆吃羊肉泡馍,居然有人在这个时候,过来找我们搭讪。
那人听口音是陕北一带的,反正不是山西就是陕西本地口音。
中等身材,面色有些粗糙,坐在饭馆角落的另外一桌,一个劲儿的朝这边看。
当时我吃羊肉泡馍吃的正香,发现有人朝我们乱看,觉得非常不爽。
刚想拍桌子问你瞅啥,看什么看。李青却给我使了个眼色,一侧身,挡在了众人身前。
男人目光和我方对视之后,居然朝我们走了过来。咧嘴一笑,露一嘴大黄板牙:“几位莫慌,没旁的事,就打听一句。天干物燥,晚上翻地,宁可走土,不走水。”
我一听这话懵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同类相吸么。有一个李青说顺口溜的已经够瞧了,又冒出来一个。
却见李青面色平静的起身,在此人耳旁低语了几句,后将男人客气的送走了。
回来跟我们解释,说原来这人也是盗墓门里的同行,是过来找我们对切口的。
那几句话大概意思是:现在风声比较紧,查得严,他们打算晚上下地挖墓,不想出岔子。想问彼此目标是不是冲突。
如果刚好踩了同一个点,提前打招呼好办事,以免出现意外和不必要的争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