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3-26 14:04:52
天时之宜,以此先知——为什么别人一出手事情就做成,而你却迟迟不敢迈步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圣人于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这是要做番事业,就必须把握事物的发展机遇,察天时是否合适,观国家的不足与有余,做到先知情,而后运用计谋,促进事物转化,达到自己的目标。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好机会一大把,却不懂得抓住,机会来了也看不见,眼里空气一团,茫茫然像个傻子,结果就是一生碌碌无为,临了还在抱怨命运不公。
在鬼谷子看来,这其实全怨他自己,怪不得别人,因为他一不懂察天时,观损余,二不懂抓机遇。空有雄心壮志却坐失良机,又能奈何?所以这种人失败了谁也不要埋怨,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为什么别人一出手事情就做成了,为什么你迟迟不敢迈步,有了想法但就是得不到落实?
善于抓住机会,这是成功的基本素质。比尔•盖茨发现良机,大学都不读了,立刻休学创业,这才有了微软这家IT界的世界一流企业。“即使将我剥光衣服一文不名地丢到沙漠里,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也可以很快变成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少年时就很欣赏老洛克菲勒的这句名言,也正因此,他在十九岁发现自己人生最大的机会时,丝毫没有犹豫。鬼谷子所讲的“天时之宜”,盖茨一点也没错过。
从前有个猎人,他看到飞过来一行大雁,刚要张弓搭箭时,他说:“射下来就煮了吃。”他弟弟在旁边听了,表示不同意:“雁煮了吃味道不好,烤着吃味道才好。”兄弟俩争论不休,就把箭扔掉,回去找父亲评理,父亲不耐烦地说:将雁切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争论完毕后,他们去找大雁,发现大雁早就没影了。
这兄弟俩蠢在不知大雁是运动的,从头顶经过的时间也不过是几十秒,稍做迟疑,就会丢掉射箭的最佳距离。他们在争吵应该怎么吃掉这些“猎物”时,岂不知“猎物”已经利用这段时间飞到弓箭的射程之外去了。
机会稍纵即逝,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更不会让你争执不休再下决定。不管是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机会都没有重放键,它只在你眼前经过一次,谁能创造这样的机会并及时地抓住,谁就容易成功。
英国亿万富翁查理•菲勒布斯是得利昂房产公司董事长,1937年,他建造了一座高达57层的国际贸易大厦,这是一个投资巨大的房产项目,他在报上连篇累牍地做广告,但购买者寥寥无几。
有一天,一名员工来向他报告,说楼内来了一群鸽子,真是烦死了,把卫生搞得一团糟。查理听了灵机一动,命人将鸽子都哄到房间内,还通知动物园来捉鸽子。在这一切准备好后,他又通知全市新闻媒介,说本公司将有重大事情发生,请媒体前来报导。
记者们纷纷赶来,发现竟然是一次规模惊人的捕鸽活动,轰轰烈烈地一共进行了3天。在这3天的时间内,电视台和电台,介绍捕鸽的同时也对大厦的地理位置、室内设施、商业用途作了报导。一个月后,大厦的房屋很快被抢购一空。
聪明人不但擅长解决问题,扩充实力,更善于捕捉机会,即使看似是麻烦的事情,他们也总能创造性地进行转化,从中抓到转危为安、化祸为祸的天赐良机。就像房产商查理,利用一次驱鸽活动,对公司的大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免费宣传,抓机会的能力让人叹服。
日期:2011-03-26 14:06:18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切记,没有谁可以永远依附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世无永恒显贵之人,做事也无永恒效法的榜样;圣人总是顺乎规律,所以无所不为;圣人以真理为标准,所以无所不听。做好我们要做的事,重要的是不违背之前定好的策略。如果计谋合于彼方利益,则一定不合于此方利益。一个人献计,不可能同时效忠于两方,必然有合有忤。合于此方意愿,就要违背彼方意愿。这便是忤合之术。
鬼谷子说:“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切记,没有谁是可以永远依附的!
无论他是权贵、君主,还是“圣人”,把自己绑在一根绳上,系一个解不开的死扣,结果就是你和这根绳一起烂掉!因此,鬼谷子的原则是:对贵人不要依附,而是借助。需要时借力,但给自己留下后路。保持借力而不依附的状态,但也不当随风倒的墙头草,而是要有基本立场,维护自己的根本做人原则。
从人的本性来言,人与人之间均是互利关系。鬼谷子的定位是:互相利用,利则趋,害则离。在这样的关系群体中,一个强者不可能永远依附于另一个人。鬼谷子说:“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一个人不能脚踏两条船,这是单项选择题。但他又言,忤合之术的目的是达到“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的目的,而要至于此,就必须遵循前一句: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无论怎么忤合,最后还是要做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做人的目标应该是超越强者,而不是做强者身上永远的寄生虫。所以,不管有求于谁,都要给自己留后路。因为强弱形势瞬息万变,今天的强者,或许就是明天的弱者,甚至会是阶下囚,流落街头的失败者。你依附过深,全无后路,到时难免跟着一起毁灭。
一个年轻人初入官场,上任前,向一位官场老前辈请教经验,问他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在凶险莫测的官场上生存。老前辈给他举了一个爬树的例子:
“爬树看上去简单,其实是世间最难的事情。一开始,你要有足够的力气夹住树杆,手脚并用向上爬,够到第一根树枝。当你能抓住第一根树枝时,意味着你在这棵树上有了第一个可以借力的地方。借着树枝的力量,你向上的速度就增快了。当前面有树枝挡你的路时,你要用一只手攀住更大的树枝,腾出另一只手来,毫不犹豫地将它折断。但是对树上的每一个分枝,你可以借助它,却不要把全身的力量都放上去,哪怕是最粗最大的枝杆,永远只放一半的重量。”
年轻人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呢?如何能用上更大的劲,为什么不全部放上去?”
“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折断!”
当树枝折断时,如果全部的力量都靠在上面,那么这个人不管已爬了多高,都会一头栽下来摔个半死。老前辈通过这个比喻告诉年轻人,官场其实是一场借力游戏。你借我力,我借你力,互惠互利,互相借力。但是切记的是,不会有100%的朋友,依附可以,但不可攀附;做盟友行,却不要做死党。
盟友,有利则盟,无利则散,利反则成仇敌;死党,死了还是朋党。人在官场,寻找的应该是盟友,而不是朋党。再亲近的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死会一起死,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把你拽进河里!
清朝的皇帝康熙,年幼登基,四大辅臣和太皇太后辅政,其中尤以鳌拜权重,为人飞扬跋扈,要挟皇帝。康熙年纪尚轻时,不但没有能力跟他对抗,朝政之事还需借助于他,所以只得表面委曲求全,事事依靠,暗下却慢慢布局,悄悄准备,等到可以亲政之时,突然发力,蓄力许久的拳头一下打出来,将鳌拜一党全部铲除。
康熙与鳌拜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正符合了鬼谷子所言的“合于彼而离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想要的,越发不是鳌拜想给的。两个人的利益交集逐渐减少,最后直至于无,彻底走到了相反的阵营。
从依附,到借助,再到敌对和铲除,阴阳变化,利害转换,把握得准才能做得赢,哪怕一步走错,前功都会尽弃。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从不运用鬼谷子提供的这种重要思维来分析这个问题,盲目傍附领导,甚至以做马前卒为荣,鞍前马后,充当领导做事的忠实打手,丝毫不留后路。结果就是前面讲的,一旦形势有变,第一个倒霉的往往就是小鱼小虾,而不是你的保护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