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风流》
第31节

作者: 宋隐之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尧咨一行人沿着汴河,在新城的通津门,陈尧咨等方才下船。这汴京之人,见禁军开道,均是好奇之色,顿时熙熙攘攘。陈尧咨觉得甚是疑惑,掀开轿帘,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比肩接踵,皆是好奇的望着他,不禁心里赞叹,好一派繁华之都。
  轿子行在通往皇宫的御街上,看着两边无边繁华的街道,无数店家顾客盈门,商铺林立。开封七十二家正店,更是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更有数百名小姑娘坐在主廊,以待酒客招呼。到了夜间,开封和唐时长安一百零八个坊不一样,却是昼夜营业。街头巷尾以及各家茶楼里杂剧、清唱、傀儡、说书、杂技、皮影、相扑、诨话、瓦市之内各种艺术形式开始萌芽。

  行到皇城,一行人才散去,杨公公领着陈尧咨向着垂拱殿而来。
  垂拱殿之内,却是朝会正议,百官你谈我论,吹眉瞪眼。太宗有些丧气,这修和党项、大理之事,争讨激烈,吕端为首之系,极力拥护,枢密副使柴禹锡几人,极为反对,两派之人,你来我往,交兵数次,皆是无结论,太宗有些忍不住的打了个哈欠,却又连声止住。
  这时,执事太监躬身走来,在他耳边细语巧言几句,太宗顿时眼睛雪亮,一扫之前颓废之色,朗声笑道:“几位爱卿,何须再争论不休,有一人可为汝等解惑。”
  朝中大臣闻此声,皆是停了下来,吕端出列道:“陛下,既是如此,可请此人上殿。”
  太宗含点了点头,执事太监口中唱名:“陛下有旨,宣成都府士子陈尧咨上殿。”声声之语,从垂拱殿传了出来,杨公公低声道:“陈公子,官家宣你进去,快随咱家见驾吧。”

  陈尧咨点点头,整理了衣衫,走进了这气势庄严辉煌的垂拱殿。这天天色明媚,阳光充足,和媚的阳光从大殿四周的窗户上洒进来,大臣们听闻陈尧咨进来,他们和太宗一样,都顺眼瞧了过去。
  垂拱殿一片肃静,待陈尧咨走了进来,但见他身着长衫,神态轩昂自若,盈盈公府步,有一种说不出的飘逸出尘,文武百官莫不惊奇,这十来岁的孩子,居然也能得进垂拱殿。柴禹锡更是不信似地擦了擦自己的老花眼,双眼瞪的圆大。
  看着陈尧咨一派风雅潇洒,吕端等人心里不摸赞叹,真乃风流美少年,不觉想起,其能献策大败吐蕃,实乃英雄年少。
  陈尧咨走到殿前,朗声道:“草民成都府陈尧咨,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宗见其真十来岁模样,心里亦是惊讶不已,但见其进退有度,风雅从容,内心大喜,此人果然不愧能退万众之敌的人物,随即笑道:“平身吧。”
  陈尧咨站起,道:“谢陛下。”做完这些礼节,不禁额头微微发汗,心想,要不是杨公公的提前教授于他,今日可就要在这百官面前出这洋相了。

  太宗朗声,饶有兴趣的道:“果真英俊潇洒少年,陈尧咨,据传你可是有‘神童’之称,才过王钦若,还在望江楼之比试胜出,可是如此啊?”
  陈尧咨含笑答道:“陛下,草民虽是有些天赋,却知学无止境之理,从未敢自言‘神童’,陛下严重了。“
  太宗道:“如此看来,你才过王钦若,可是真实。”
  陈瑶字回道:“文人之间,切磋亦是常事,怎能以一场比试而言胜负之说。”
  太宗笑道:“胜而不骄,殊为可嘉。那你可是读过什么书啊。”

  陈尧咨笑道:“草民不才,才得学《四书》之言,又从师学古文之意。”
  太宗本是喜爱文学之人,即使带兵打仗,也是书案在侧,从未有过停放。听闻陈尧咨才华横溢之说,便有心一试,笑道:“即使如此年幼,便学习《四书》,不知你是否真有才学,可愿意一试。”
  陈尧咨笑道:“既是陛下兴致正浓,草民当相敬陪。”
  ,

[第一卷 年少成名]第三十九章 垂拱殿赋诗论策

  陈尧咨此言,太宗不禁惊奇,听闻此语,心下沉思,即道:“听闻你名满成都府,那你是如何读书治学?”
  陈尧咨走了几步笑道:“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而过,学有小成。”
  太宗听他此言,不觉笑出声来,众文武之官亦是觉得此诗有趣,太宗含笑道:“既是如此,那你可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各赋诗一首。今日朝堂可是文人墨客济济,这翰林学士王禹偁王大人,便是佼佼者,你可知晓了。”
  陈尧咨笑道:“这却是不难。”随即心下沉思起来,走了几步,心有所悟,随即开口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春日》也。”
  太宗听闻此诗,细细思索,似是描绘良辰探寻美景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点头叫好,道:“此诗甚合契意,实为吟春之佳作。
  陈尧咨笑了笑,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乃《夏日》。”
  宰相王旦笑道:“这却是入木三分,单论这不到片刻,便是两首上乘小诗,此子真乃才华横溢之辈。”
  陈尧咨有接着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乃《秋日》。”

  “好个‘菊残犹有傲霜枝’,陛下,臣以为,但以此言,便得这陈尧咨才华横溢,应委以授职,方显天恩。”吕端出列奏道。
  太宗龙颜大悦,道:“陈尧咨果真才华横溢,这不到半个时辰,便是三首上乘诗作,纵是王钦若又如何能比肩,当委以官任。”
  太宗话才落音,只听右正言李培出列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一则:陛下考究未完,岂能服众;二则:但以三首小诗,便委任其职,恐令天下士子不服;其三:陈尧咨年方十一,正是年少,何能辨明是非,怎能委任其官职。有此三言,现今不可授以士大夫之职。”
  吕端道:“陛下,微臣以为,李大人此言差矣。其一,陈尧咨但以三首小诗,便道出其才学,想你李大人并非能如此吧。”
  “你,”李培听闻此言,顿时语塞,只是双眼瞪着他。
  吕端不理会他继续道:“这其二,陈尧咨虽是年少,却真有实用之才,其献策于吐蕃之战,便是得以证明。,古闻甘罗十二宰辅,岂不是少年老成之说,何来年幼之分,请陛下明鉴。”说道此,吕端那胡须微动,似是笑道:“至于李大人所言,陛下考究未完。就请陛下试其才学便知。”

  太宗点了点头,道:“吕爱卿此言有理。陈尧咨,你可做得这冬日之诗,与你正名。”
  陈尧咨出列,施了一礼笑道:“陛下,既是如此,草民却是有得一首。”
  太宗听他如此之说,心中惊奇,暗自道:“莫非,此子真是个神童般的人物,但看的他这诗作如何。”遂和蔼笑道:“你可道来。”
  陈尧咨走了几步,朗声吟道:“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寒梅瑞雪待争春,自掬冰泉煮石茶。此乃《冬日》也。”
  “好一片冬日雪景,立意甚高,实为难得佳作,”翰林学士王禹偁迈步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陈尧咨却是才华横溢,以其不到半个时辰便作的这四季之景诗作,皆为佳作,老臣以为,吕大人此言在理。”
  太宗朗声道:“没想着南部小县,却是人才鼎盛,实为可贵,这小才子,甚合朕意。陈尧咨,朕问你,你可愿入得士林,出入朝堂?”

  陈尧咨却是叹息,没想这几首小诗也能换的个官做,相比前世,这时代的用人,真是不拘一格了。但他却是未曾忘记柳开之言,“不为进士,终不入流”,这庙堂之上,虽是百官济济,可入得将相阁部之人,哪个不是进士出身,哪个不是科举而金榜题名之人。
  在这太宗赏他个官也不是不可行,但终究是低品末流之职,于此实乃不是他心中所愿,想及于此,陈尧咨朗声奏道:“陛下天恩,眷顾于草民,使得草民惶恐。然圣人有言,五日三省吾身,草民学不过一年,岁不过总角,却得出入朝堂,见得天颜,已是皇恩浩荡,草民当回乡苦读,以求他日科举题名,而不敢受无功之禄,望陛下成全。”

  此言一出,吕端疾步出列对他道:“陈尧咨,你可是要想得清楚了,如今你才华横溢,出入庙堂,乃是陛下多大的天恩,自本朝以来,你可是第一人,这乃是光宗耀祖之事啊。”
  陈尧咨对吕端施了一礼,含笑道:“吕大人抬爱,草民感激不尽,但小子年方十一,怎能做得官职,还不是尸位素餐,与其如此,不如回乡苦读,他日如得金榜题名,当为朝廷效命,不敢所辞。”
  太宗听闻他此言,也不自禁感叹,“这文人性格之倔强,时为不是授命能扭转,如此才华者,却不能出入朝堂,实为可叹。但就看其造化吧。”心想到此,含笑的道:“既是如此,朕也不好强人所难,那就依你吧。”
  柴禹锡听到陈尧咨正无心朝堂的一番话,心里安慰下来,这要是他在进入朝堂,那吕端、范宽之人,又是壮大不少,自己还难以应付。
  随即出班奏道:“陛下英明,陈尧咨虽是才华出众,却也非与生俱来,以总角之龄,委以官职,却是非命明智之举。臣以为,这修好党项、大理一策,更需甚重考虑。”

  太宗听到这番言论,心里有些添堵,为什么这柴禹锡总是在这时刻谈及党项之事。遂含笑道:“陈尧咨,此策由你所献上,你可向柴大人辩驳与否?”
  陈尧咨笑了,道:“陛下,此策乃是草民所言,即柴大人如此之问,草民当向大人解惑。”
  太宗哈哈笑出声来,道:“非柴大人之惑,这满朝文武皆是疑惑,你可细细道来。”
  陈尧咨转身向柴禹锡施礼,笑然道:“柴大人,请恕草民之言,你可是到过西陲?”
  柴禹锡愣了一下,没想他问起这言语,摇了摇头,道:“老夫未曾到过。”

  陈尧咨笑了笑,又接着问道:“那你可曾见过吐蕃、党项之人。”
  柴禹锡有些糊涂了,还是回了说道:“老夫也未曾见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