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37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昭宗不想看着李克用将关中的军阀全部干掉,此时见李茂贞归顺,便赦免了他的罪过,又派人到李克用营中,请他放过李茂贞,全力讨伐王行瑜,并称待除掉王行瑜后,再同他商量如何处理李茂贞。当时李克用也没多想,便按了昭宗的意思,集中兵力攻打王行瑜。
  八月十四日,昭宗下旨削去王行瑜一切官爵,任命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二十七日,昭宗起驾回到长安,但此时宫殿毁坏严重,无法容身,昭宗只得暂住在尚书省。
  九月,李克用率军对王行瑜发起猛攻,王行瑜抵挡不住,只好向凤翔李茂贞求援。李茂贞亲率三万大军驻扎在咸阳附近,准备对王行瑜进行支援。李克用见状,便奏请昭宗下诏命李茂贞归镇,并夺其官爵,然后分兵对其进行讨伐。按说这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对昭宗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但昭宗此时又耍了小聪明,十分不愿看到李克用把王行瑜和李茂贞同时干掉,所以只下诏命李茂贞归镇,并不对其加罪。

  转眼到了十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李克用想速战速决,于是发动大军对王行瑜进行猛攻。河东军连战连捷,连下邠宁州县,到十一月五日,河东军攻下了龙泉寨,王行瑜逃入邠州城,遣使向李克用求降。
  李克用率军亲临邠州城下,王行瑜登城哭嚎,对李克用道:“我本无罪,皇帝逃亡,皆李茂贞和李继鹏所为,请公移师凤翔问罪,行瑜愿负荆到朝廷向皇帝请罪。”
  李克用嘲讽道:“王尚父何恭之甚?仆受诏讨三贼臣,公预其一,束身归朝,非仆所得专也。”于是下令大军继续猛攻。
  王行瑜招架不住李克用的猛攻,于十五日带着家眷弃城逃往庆州,不久后被手下所杀,首级传往京城。
  李克用大获全胜,自邠宁班师回渭北,并给昭宗上表要求讨伐李茂贞。然而昭宗生怕李克用灭掉李茂贞后在关中一股独大,所以只是盛赞李克用的救驾之功,封其为晋王,又封河东大将盖寓为容管观察使,给李罕之加了侍中衔。此外,又将李克用的将佐、子孙都加官进爵,却偏偏不准其讨伐李茂贞。
  其实,这对于李克用来说绝对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已经干掉了王行瑜,再干掉李茂贞也绝对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其余关中的小军阀们则更不在其话下。如此一来,李克用完全有能力建立起一个南起山南、北至幽州的庞大地方割据势力,而且在这个势力范围中更是包括京城长安,让大唐的中央政府成为他的国中国。这样,李克用在政治上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军事上,也尽占了当年祖龙、刘邦龙兴之地,而他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奇才,河东劲旅更是天下无敌,从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放眼天下还有谁能望其项背?就连当时风头正劲的汴帅朱温恐怕也难与其争衡。

  然而,李克用这个当之无愧地军事天才在这个时候再一次暴露出他在政治上短视的致命弱点,在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面前,还真把昭宗这个光杆司令的话当成了圣旨,昭宗不让他打李茂贞,他就真撤军了,而且撤得一点脾气都没有。按照惯例,立有大功的河东军应入京朝见皇帝,而昭宗因为惧怕李克用,竟下旨不让他来,当时河东诸将对此都非常不满,对李克用说:“咱们离京城这么近,怎么能不进京见见皇帝呢?”

  李克用也很犹豫,这时河东第二号人物盖寓对他说:“不见就不见吧!人臣尽不尽忠,要看他是否能勤于王事,咱们现在进京,还要搞得皇帝害怕,我看算了吧!”盖寓是李克用的心腹大将,李克用对他是言听计从,他也是绝对的忠于李克用。不过在这件事上,李克用糊涂,他也糊涂,这时候还劝李克用要对大唐尽忠,连皇帝的感受他都能考虑,却没考虑到这么一走又给河东带来了多么大的遗憾。

  果然李克用听完就大笑着对众将说:“连盖寓都不希望我入朝,又何况天下人?”于是给昭宗上表称:“臣统率大军,出入京城恐怕引起恐慌,不敢入朝觐见,所以只好即刻带兵返回本镇,请陛下原谅。”十二月二十九日,李克用率大军东归,走得干干净净,从而彻底地失去了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
  其实这个时候的李克用,绝对不是一个忠不忠于大唐的问题,而是一个“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的问题了。大唐已经不行了,按照李克用走时那片忠心来看,要让他得势,最起码他也能优待唐朝的王室,不致于让他们落得那么悲惨的下场。但李克用没有珍惜这次机会,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么一个称雄于世的绝好机会,从而在实力上被朱温彻底地甩在了后面。用不了不久,他就会尝到因此而种下的苦果。

  这个结果对昭宗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李克用虽然走了,但是昭宗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些地区,不久后即被李茂贞统统占领,昭宗依旧时刻要受到他的威胁。而真正受益的还是朱温,他充分利用李克用这次出兵关中的机会,再次进兵郓、兖二州,使他在称霸中原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接近于顶点。

日期:2008-8-26 3:14:03

  (52)
  乾宁二年(895年)八月,昭宗给朱温下诏称李克用已奉诏赴关中讨贼,并命朱温即刻率军入关中勤王。朱温接到旨意后一刻不停,立即亲率大军东征,再次发动了对郓、兖二州的侵略战争。
  朱瑄得到消息后,没有办法,只得提兵出郓州城应战。但郓州军刚行至梁山附近,就中了汴军的埋伏,被汴州大将庞师古一顿砍杀,斩俘万余。朱瑄率残部仓惶逃回郓州,从此闭城不出,坚壁死守。
  朱温见一时打不下郓州,又把他围点打援的老法宝祭了出来,命葛从周为先锋,袭击兖州境,自己则亲率大军围住了兖州城,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吸引朱瑄救援兖州,在半途中予以伏击。
  朱瑄上一次就在汴军的伏击下吃了大亏,此时见朱温又跟他来这一套,不敢再去。但兖州又不能不救,只得派部将贺瓌(音gui龟)、柳存和河东将何怀宝率兵万人赴援兖州。贺瓌等人见汴军势大,知道难以力敌,便商量着先断其粮道,以动摇汴州军心。

  这时朱温正巧在外掠地,从擒获降卒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便连夜往回赶,结果刚好在天明时与郓州兵在钜野(兖州之西偏南百里处)遭遇。朱温毫不迟疑,带着数千骑兵便杀了过去。其实这不过是场遭遇战,没想到郓州兵被汴军打怕了,见朱温杀过来,竟误以为又中了埋伏,结果不战而溃。这一战,朱温不费吹灰之力,便生擒了贺瓌、柳存等数十员将领及三千士卒,其余人马全被汴军斩杀。

  当时泰宁军中守齐州的是朱瑾的堂兄朱琼,因见朱瑄、朱瑾屡遭惨败,估量着再跟着他们干下去好像也没什么前途了,于是便派人到汴军营中面见朱温,称愿与朱温结为同姓兄弟之好,举州归附。朱温大喜过望,善待来使,请他转告朱琼说自己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并对他的行为表示高度的赞赏。朱琼接到朱温的回复后,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心里非常高兴,便亲自带着数百人来到汴军大营,向朱温请降。朱温有心让他招降朱瑾,对其厚礼相待,这更加让朱琼觉得感动。

  次日,汴军押着贺瓌、柳存、何怀宝等数十员将吏来到兖州城下,朱温和朱琼随后并骑而至。朱温命人射进一封书信,大意是:“朱瑾老弟,你老哥朱瑄已经被我打败了,他的部将也都被我抓到了兖州。现在就连你的堂兄朱琼也投降过来了,我劝你也降了算了。你老弟是有身份的人,咱哥们说话算数,只要你肯投降,我保证待遇跟其他人不一样,金钱、美女、钞票那肯定都是大大地。”

  朱瑾接到信后,思量半天,然后派人持降书出城向朱温请降。朱温见罢大喜,亲自到兖州的延寿门外与朱瑾隔河交谈,两人有说有笑,就好像是见了平生的老友。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朱温虽然和朱瑾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但说到底都是为了各自的地盘,这都是因为公事,其实两人之间并无私怨。再者说了,为天下者都不顾家,朱温本身就是干大事的人,朱瑾要是真的肯献城投降,就是跟朱温有杀父之仇他也绝不会计较的。

  朱瑾和朱温闲聊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朱温大哥,我想派一名大将把兖州的符印节钺给你送去,朱琼是我的实在亲戚,只有他来押领我才放心,你看能不能让他过来。”
  朱瑾说这话时,言辞神态都十分恳切,朱温毫不怀疑,忙连声答应,于是返回营中,命部将刘捍陪同朱琼去接受符印节钺。
  此时朱瑾已先命壮士董怀进藏于桥下,待刘捍、朱琼走到桥头时,朱瑾对刘捍摆手说道:“让我堂兄自己过来,本镇有密语要与他单独商谈。”刘捍只得先行停下,让朱琼一个人走上桥去。
  朱琼刚一上桥,董怀进便从桥下突然窜出,将朱琼一把挟住就往城里跑。朱瑾随后退入城中,命人拉起吊桥,然后登上城楼,对朱温破口大骂。不多时,朱琼的首级已被抛到城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