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15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其后不久,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扣军饷,引起部下强烈不满,发生哗变。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云州部将的拥护下趁机占了云州,杀死段文楚,并上表要求得到朝廷的承认。唐朝政府当然不肯,随即出兵讨伐,双方数次交战,互有胜败。到了广明元年七月,李国昌、李克用父子被唐将李琢和吐谷浑都督赫连铎联军击败,部众溃散,只得带着宗族逃往阴山下的鞑靼部,暂时依附。

  鞑靼部对李氏父子也有些惧怕,再加上赫连铎暗中派人挑拨说其父子骁勇,不可能久居人下,将来必然会兼并他们的部落,使鞑靼部豪帅们起了异心,有将其父子杀死以绝后患的意图。李克用知道此事也不害怕,大大方方地找这些豪帅们喝酒打猎,然后趁机“置马鞭、木叶或悬针,射之无不中”, 这一手“小李射箭,例不虚发”的绝技,彻底将鞑靼豪帅们镇服住,个个“惊为神技”,不敢再生异心。李克用又趁机对他们讲,说自己是干大事的人,早晚要回中原去,“谁能老死沙碛邪?”鞑靼豪帅们被他连哄带吓的,也就打消了谋害他的念头。

  中和元年末,代北监军陈景思召集沙陀酋帅李友金(李克用的叔叔)在雁门关募得三万沙陀兵,准备南下入援京师,但这些沙陀士兵“狂悍暴横”,根本就驾驭不了,李友金趁机向朝廷奏请赦免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命其为统帅,则代北的沙陀人必定会“一麾响应,狂贼不足平也”。而此时杨复光奏请起用李氏父子的奏章也到了朝廷,僖宗大敌当前,也就把以前那点小小的不愉快放在一边,立即同意,命李友金率五百骑带着诏书赴阴山迎请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出山,为国效力。当时李国昌已经老了,便由二十七岁的李克用带领鞑靼诸部万人,随李友金回到代州,准备率沙陀军南下进入关中作战。中和二年十二月,李克用率步骑三万五千人抵达河中府,正式投入到唐朝收复长安的战役中。

  李克用的到来,立刻使双方仍在拉锯的战争局面朝一边倒的方向上发展。一方面李克用本人勇猛绝伦,另一方面沙陀军又战斗力极强,齐军每每同其刚一接战,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沙陀人本属西突厥别部,体貌特征有别于汉人,再加上一身黑衣,所以被齐军称为“鸦儿军”,齐军往往在战场上一看见沙陀兵,便大喊一声“鸦儿军至矣”,然后就四散奔逃,可见齐军对这支沙陀军是极为忌惮的。为此,黄巢也派过使者带着礼物和诏书去李克用军中讲和,希望他能退出战斗。但李克用收了礼物后,全部分给手下诸将,又当场撕了诏书,彻底表明了他和农民起义军绝不妥协的立场。

  中和三年正月二日,李克用被任命为东北面行营都统,不久,其部将李存贞于沙苑击败黄巢的弟弟黄揆。李克用随之进入沙苑。二月,李克用进军沙苑西南的乾阬,与河中、易定、忠武等军镇会合。黄巢尽遣手下尚让、赵璋、王璠、林言、黄邺、黄揆等重要将领统兵十五万,屯于华州城西三十里处的梁田陂,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二月十六日,双方展开大战,这场大战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齐军惨败,“斩俘数万,伏尸三十里”。

  其后,李克用带兵攻打华州,华州守将王璠和黄邺不敢迎敌,据城死守。李克用随即“掘堑环城”,将华州团团围住。这时的华州,已经是大齐政权除长安外唯一控制的城镇了,齐军不得不救。三月六日,黄巢派尚让率军救援华州,于零口(今陕西临潼东)被李克用、王重荣的联军截住,尚让再次大败。李克用趁机进军至长安东北的要冲——东渭桥,并连续多日每晚派人潜入长安,杀人放火,制造混乱。三月二十七日,在唐军的强大攻势下,黄邺弃城逃跑,华州重入唐军之手。

  梁田陂之战和零口之战,是关系到大齐政权是否能继续在长安立足的两次关键性的战役,但遗憾的是,这两次战役都以齐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时唐朝方面多路大军都已逼近长安,而长安城内粮草告罄,再加上连战连败,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黄巢手上仍有数十万的军队,但已经没有任何守住长安的可能性了。
  四月八日,李克用、王重荣指挥军队对长安城发起猛烈攻击,齐军拼死抵抗,却在一日之内,连败三阵。十日,李克用一马当先,由光泰门攻入长安城内,各路唐军紧随其后,蜂拥而入,与大齐军队展开激烈地巷战。当天晚上,黄巢命人火烧了宫殿,趁着夜幕,带领十五万大军撤出长安城,自此,历经两年之久的长安争夺战宣告结束。

  在这次收复京城的战斗中,李克用指挥本部沙陀军连战连捷,令敌军闻风丧胆,并率先攻入京城,居功第一。不久,即被僖宗封为河东节度使,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由此拉开了他争霸天下的序幕。
  唐朝虽然取得了收复长安的胜利,但是,这座当时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在经过大齐政权两年多的统治后,已经变得满目疮痍。而当唐朝军队终于历尽艰难将其收复后,带给这座城市的,也并非福祉,而是更为疯狂的焚烧和掠夺。《旧唐书.黄巢传》中曾把这次长安经受的苦难与玄宗时安禄山占据长安以及代宗时吐蕃攻入长安做了一番比较,如下:“自禄山陷长安,宫阙完雄;吐蕃所燔,唯衢庐舍。至黄巢败,方镇兵互入虏掠,火大内,唯含元殿独存。火所不及者,止西内、南内及光启宫而已。”试想一下,当这些野蛮的军队连皇宫都不肯放过时,还会对这座城市中的普通居民留情吗?

  黄巢虽然撤出了长安,但他还有十几万的军队,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在经过这场磨难之后,每一个还活着的关中人都应该自我庆幸。毕竟,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一个普通人能够活着本身就是个奇迹。然而,他们的苦难虽然暂时结束了,但他们的中原同胞们所要经受的苦难却刚刚开始,随着黄巢东进中原,一场血雨腥风随即由苦难深重的中原大地上骤然刮起,不久后,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也绝不会再次出现的邪恶工厂正式开张了。


日期:2008-8-9 7:37:33

  (21)
  中原,是西周的王畿之地和其宗室诸侯的分封地,故而古时相对于四周边疆及蛮荒之地称其为“中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全境,河北、山西的北部,山东的西部,陕西的东部。中原大地地域广大,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然而,上天在赐给这片土地美丽富饶的同时,似乎并没有赐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多少安居乐业的时间,翻遍整部中国战争史,好像也很难找出一次与这片土地无关的大规模战争。

  黄巢于中和三年四月撤出长安后,率部出蓝田入商洛山,又把战火重新烧回这片美丽富饶而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五月,黄巢派左军中尉孟楷为先锋进攻蔡州,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齐军,孟楷随即由蔡州移师转攻陈州(今河南睢阳)。
  当时的陈州刺史赵犨(音chou抽)是唐朝的著名将领,自其祖父开始四代担任忠武军的牙将,其本人先后多次参加过围剿黄巢起义的战斗,可以说是大齐军队的宿敌。赵犨担任陈州刺史是在黄巢攻陷长安后,在他刚上任时就对部下说过:“黄巢如果不死在长安,就必定要向东走,陈州是他必经之路,不可不早做提防。”看得出来,他在刚上任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黄巢的失败,并且能够根据这个大胆的预见而进行相应地部署,相比于当时那些庸庸碌碌的唐朝将领们,其战略眼光还是极具超前意识的。

  当孟楷刚刚进入陈州境内,赵犨趁其不备,果断出击,对其军队发起猛攻,将齐军杀得大败,孟楷被俘,赵犨为表示与黄巢绝不妥协的决心,命人将孟楷斩首。孟楷是最早追随黄巢起义的重要将领,素为黄巢宠信,他的死使黄巢异常悲愤,立即与秦宗权合兵一处将陈州团团围住,并“挖堑五重,百道攻之”,大有不拿下陈州决不罢休之势。

  但是,在赵犨刚任刺史之时,就已经对此有所防范,所以在他继任之后,就一直不断地修筑城堑,积蓄粮草,缮治兵器,又在黄巢到来之前,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方圆六十里内的居民统统迁入城中,同时募集大批勇士,由赵犨的弟弟和儿子分头统领,加固城防。可以说,赵犨对陈州保卫战的准备工作组织得是非常细致和到位的,也使黄巢对陈州的攻势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本来在这段时间内,战争局势对黄巢来说还是很有利的。他虽然丢掉了长安,但兵力上没受到多大的损失,而且来到中原后,又在兵源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补充,粮食问题也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更重要的是,唐朝方面由于收复了长安,从上到下都舒了一口气,并没有及时地组织兵力对他进行追击。而在长安与他做战的那些主要将领,都因为在收复了长安之后忙于进行政治分赃而各回本镇,这样一来就分散了兵力,难以组织起对他的有效攻击,所以给了黄巢一个极好的自由发展空间。如果黄巢能抓住这个机会做大做强,那么他造反的前途仍然还是大有可为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