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传授最笨发财之道!)》
第23节

作者: 重庆老康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5-11 22:48:39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恢复旧关系的秘诀(下)
  我想让张鹏放松,就随口杜撰了一件带有两难选择性质的事,请他帮我决定一下。打个比方吧,就好比天气很热,我想游泳,但我不知是到江里游还是到游泳池游。
  我杜撰这个的目的是让他有决策的快感。决策而又不担风险,是一种精神享受。
  如果我一开口就说我这几年混得不咋地,指不定他心里会怎么想。以为我要找他借钱借米,或者找他帮忙介绍生意之类的,一下就会戒备起来。

  我想起好多人去找人办事,进门就诉苦,希望获得人家的同情,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个社会需要同情的人很多,大家都司空见惯了,麻木了,也厌倦了。
  但如果你是抱着求教的态度去办事,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我能,我行,我比你行。这是普遍心态。
  张鹏听了我的话,果然就用略带埋怨的口吻说:“这点事也把你难倒了呀,这些年你真是白混了。”说着便给我指点起来,说应该如何如何。
  这样一来,气氛就稍微融洽一些了。我坦率地告诉他我这几年混得不好,现在搞了一个买空卖空的经营部,做得也不好。因为他接触面广,脑子也活络,所以来请他帮我出出主意。

  张鹏松了口气,用手指远距离地点着我说:“你呀你呀。”
  如果说过去我和张鹏是平起平坐的朋友的话,现在我把张鹏摆在了一个强者的位置,我甘愿以一个弱者的身份接受朋友的批判。
  当一个人愿意以指导者的身份和你相处的时候,他觉得他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他可能已经信任你了。何况我和张鹏以前毕竟是朋友。
  下午,我和张鹏聊了很多。我解剖了我性格上的不足,他也给我指出了不少毛病,并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我。
  一个滔滔不绝,一个虚心接受,谈话气氛其实蛮好的。

  临下班的时候,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来找张鹏,进门就问是不是谈的机密事,需不需要她等会儿再过来。
  张鹏说:“哪里,一个老朋友来聊天。”
  那女人说:“你老朋友啊,我怎么不认识呢?介绍一下嘛。”
  听她的口气,和张鹏是很熟的了。
  张鹏说:“有几年没见了,现在他做建材生意。”
  那女人立即说:“哎呀,我马上要装修房子,正想找个专家咨询一下呢。”
  我笑着说:“我不是专家,只是懂点儿行情。”
  那女人说:“懂行情说明就是专家嘛。”
  张鹏给我介绍说:“这是毛梅,做生意的好手,女强人。”
  说着他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毛梅。

  我打量了一下毛梅,三十来岁,圆脸,大眼睛,不但漂亮,而且气质不错,颇有亲和力。
  毛梅正经地对我说,她打算这两天装修房子,找几个装修公司报过价,感觉水分比较大,到时候想请我帮忙参考一下。
  我不知道该不该答应,因为毛梅是张鹏的朋友,未经张鹏同意,我擅自接触他的朋友似乎不太好,便笑着看着张鹏,有意留了一小段时间,等张鹏表态。
  张鹏说:“可以可以。到时你抽空陪毛梅去转一下装饰市场,帮她把把关。”

  我说:“没问题。”
  因为马上要下班了,我估计毛梅来找张鹏还有其他事情,就向他们告辞。
  张鹏送我出来,问:“是不是有什么具体的困难要我帮忙?”
  我说:“真的没有,就来聊聊天。”
  他说:“遇到困难找我啊,大家是朋友,客气就生疏了。”
  我点点头,说:“有事我一定来请教你。”
  从张鹏办公室出来,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与张鹏的关系似乎有所恢复,虽然我并不指望他能带给我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我的确没想过让张鹏给我啥帮助,我只是想恢复和朋友们的关系,仅此而已。
  一个人要做出来点成就,最终得靠自己。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能替代自己的努力。
  晚上,我又陆续和几个以前的朋友通了电话。接到我的电话,很多人都很诧异,问:“好久都没听见你的音讯了,是不是闷声发了大财?”也是,很多人都是这样,只有在风光的时候才会去找朋友,让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成功;而自己落难的时候,却生怕朋友们知道。
  我大声地在电话里打着哈哈,说:“就是想你们了,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又说:“你们有啥聚会要通知我啊,想看看你们都变成啥样了。”
  我打这些电话的时候,其实心里很难受,有一点儿出卖自己尊严的感觉。

  是啊,这么多年来,朋友都不来理睬你,最终还得自己主动找上门去。原来都是平等的,现在则有些巴结的意思了。
  唉,想开一些,谁不巴结人啊?有的人在朋友面前表现得很强势,说不定在领导面前也是低声下气的呢。
  典型的自我安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