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风流》
第37节

作者: 寸幽芒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不是你该操心的。”顿了一顿,秦叔宝还是说道,“练了太极,喝了药酒之后,尤其是心境放宽之后,为父的身体大有好转。虽说离痊愈还极远,但至少恢复了一两成。”
  “这样就好……”秦慕白轻吁一口气,欣喜的点了点头。转而又问道:“爹,你好像对吴王颇有成见?”

  “绝对没有。”秦叔宝斩钉截铁的说道,“相反,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在许多方面,他比你要强多了。”
  “那父亲你为何……”秦慕白思索了一下,决定暂时不提妹妹的事情,说道,“和程大叔一样,希望我离开吴王府?”
  “原因很简单。”秦叔宝的眼中闪过一抹异光,沉声道,“在皇帝的诸多子侄中,李恪其实可以说是最像皇帝陛下的,他的血统也是最高贵的,在朝野民间都拥有不错的名望。他聪明,能干,文武全才,而且胸怀大志意气风发,连皇帝都亲口称赞他‘英果类我’。”
  秦慕白算是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了,点了点头说道:“但吴王恪是庶出,相比于嫡出的太子、魏王等人身份最为低下,但他偏偏是众人眼中最能干、最接近于皇帝的。于是,他这些优点反而成了他那些兄弟们忌惮和妒忌的命门,对么?”
  “不错。看来你还是看懂了一点东西的。”秦叔宝说道,“现在,太子不肖,皇帝偏爱魏王,似乎大有废立之心。正因如此,皇子诸王,都有些蠢蠢欲动,夺嫡争储之心昭然若揭。李恪虽然表现得不是太明显,但一直以来他在诸皇子当中都是最为锋芒毕露的。尤其是诸多老臣,仿佛都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年皇帝年轻时的影子。所以,李恪绝对是个多事之主。就算他无心争储处处低调,那也必然成为其他皇子眼中的阻碍。树欲静而风不止,吴王府注定是个多事之地!你还有必要跟他牢牢抱在一起,趟这淌混水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
  秦慕白心中一省神:几天前,李恪也对我说过这句话!
  看来,事实的确就是如同父亲所说的那样——朝堂之上夺嫡之争已经拉开序幕,而李恪也被波及了进去。

  这的确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古往今来,但凡出现这样的事情,到最后总有一大批人倒下。一朝天子一朝臣,夺嫡成功的皇子,是不可能容下自己以前的政治对手继续留在世上,对自己造成威胁的。
  这样一样,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事情,甚至是像武则天这样亲手杀掉自己儿女的事情,也就屡见不鲜了。本朝的玄武门,不就曾经亲眼见证过一次最有名的兵变吗?当时李世民不仅仅是杀兄灭弟逼父禅位那么简单,连两个兄弟的子嗣都一个没留下,哪怕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是一刀拿下斩草除根!
  反过来,换作是李建成他们成功,李世民同样也会是这样的结局。
  而当年跟随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朋党下属,多半也是个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结局,像魏征这种前太子的死忠、被惜才的李世民破格留下来的“敌人”,毕竟是少数了。
  夺嫡,从来都是血淋淋的,没有仁慈和运气可言。也就难怪,父亲和程知节一致要求秦慕白,远离吴王去皇帝身边就职了。他们亲身经历过玄武门之变,自然深刻明白个中的利害。
  “父亲,我明白了。”秦慕白说道,“虽然李恪与我私交不错他待我也不薄,但是在大局立场与重大利益上,我没有必要因为这点私人的恩惠,而主动把我的性命、我秦家满门的荣辱存亡搭进去。”
  “你能这么想,证明你的确有几分智慧。”秦叔宝满意的点了点头,“为父刚才也说了,从私人的立场上说,我其实也是很喜欢李恪的。但从大局上讲,我希望你能离他远一点。现在有个顺理成章的机会离开吴王府,不是很好么?这样既不得罪李恪,也不会显得我们忘恩负义。毕竟为天子效力,其意义远大于跟着吴王,李恪也不会说什么。而你与他之间的私人交情,也需得好好把握。”
  “嗯,我会仔细把握分寸的,父亲放心。”秦慕白应了诺,心中想道:这恐怕,也是父亲不肯嫁四妹给李恪的原因吧……认为他是个锋芒毕露的多事之主,将来可能祸及秦氏满门。
  “好,话就说到这里。我们父子之间的谈话,是不能对任何外人说起的。你既然自诩聪明,就该能想通一切。”秦叔宝剑眉一拧,厉声喝道,“上马,练武吧!你务必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骑射、马枪这些弱项补强,强到在皇帝选兵比武时,一举夺魁!否则,你就自己卷起铺盖滚出秦家吧,从此改名换姓别说是我秦琼的儿子!”
  “是,父亲!”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秦慕白感觉自己像是一块顽铁,先是被惨无人道的扔进了大火炉里烧红,然后被秦叔宝和程知节这两个野蛮的老铁匠,发疯似的锻打了千般回。
  校场练武,枪法点拨……说得好听,实际就是挨揍!
  挨的还是两个大唐天下顶尖武者的痛揍!
  每一块骨头仿佛都要碎裂了,全身上没一处地方不是伤,鼻青脸肿已是家常便饭,这让秦慕白经常有点自己发胖了的错觉。
  不过,顽铁经过千百回的淬炼,也终于有了一点“成钢”的感觉。在秦、程二人拔苗助长填鸭似的疯狂调教之下,秦慕白的枪术、骑射等各类马上功夫,突飞猛进。现在,他甚至可以用秦叔宝新创的“太极枪法”,和程知节在马上战上个十几二十回合不落下风,更不会那么轻易被打下马来了。
  至于骑射,箭术本来就是秦慕白的特长。马术熟练后,他这项技能的进步更是飞速。到最后秦叔宝和程知节都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现在的箭术,不说天下第一,也至少是登峰造极非常人能比。我们这两个老家伙,不比他强。”
  朝廷如期举行了“平定吐谷浑”的庆功宴,秦叔宝受邀参加。秦慕白没资格去这种高级别的地方讨一杯羹,但听说宴会上皇帝用了自己酿造进献的“秦仙酒”来待客,一时引起了很大轰动。

  秦叔宝参加完酒宴回来,心情非常之好,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几岁病都好了几分。原来,皇帝不仅仅像以前那样,依旧在宴会上展出了他当年用过的“秦枪”,还特意当众夸奖了秦家的三郎——“多才多艺,孝悌仁德;将门虎子,不辱门庭。”
  显然,皇帝这是有意在主动化解秦叔宝的心结,化解之前因为武媚娘结下的一些莫须有的梁子。
  “三郎,皇帝的心胸果然不是我们能臆想的啊!他非但没有记恨你,反而当众夸奖了你。”秦叔宝舒坦的对秦慕白说道,“他夸奖了你的琴艺、酿酒,这都是次要的。但他特意提到了你是‘将门虎子’,这是不是在暗示让你不要钻营音律酒水这些偏门,而去专心戎武,为不久以后的皇帝选兵做准备呢?”
  “有可能。”秦慕白回答道,“但是君心难测,究竟皇帝是真的释怀了,还是欲盖弥彰敲山震虎,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孩儿自己会小心行事的。如果皇帝是有这种暗示的意味,那恰好还反应了他心中,对武媚娘一事的确是有些不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