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变迁——从唐朝开始说起》
第4节作者:
垓下之围 后世的宋、元、明、清,在更低的水平上,重复这么个过程。如果说唐朝运行在V1.0版本,那么宋、元、明、清则在更低的版本上运行。
这就像一个技术团队,开发了一个V1.0版本的系统,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大家都离职了。新来的班子,找不到核心源代码,只能重新开发一个更低的版本,勉强凑合着用。
日期:2022-09-11 13:28:09
该轮到赵匡胤出场了,这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出生在乱糟糟的五代十国时期。看看这段时间有多乱?
公元904年,朱温背主弑杀唐昭宗,于907年称帝,建立后梁。后被其次子朱友珪刺杀,感觉像是报应。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不久灭了后梁。不久,其部将李嗣源发动叛乱,杀死了李存勖。937年,后堂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契丹军的帮助下大举南下,灭了自己的主子后唐,建立后晋。叛乱就像传染病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类似的叛乱还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公元950年,后汉将领郭威被迫造反,率军攻入开封,杀死汉隐帝。951年郭威称帝,建国后周。赵匡胤亲身参与了这些事件,印象更是深刻。
终于轮到自己发动兵变了,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正式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勉强的统一。
赵匡胤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居然还说自己是被迫上位的,逻辑上讲不讲得通不重要,只要能美化自己就行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长得怎么样不重要,能用美颜相机功能就行,先骗下别人,最后连自己也被骗了!
然而,赵匡胤并没有高兴起来,反而忧心忡忡。往事历历在目,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待多久?赵匡胤极度不自信起来,放眼望去,他总觉得那些大权在握的军事将领某一天会夺走他的皇位。
按说,赵匡胤不应该这么不自信!
日期:2022-09-11 19:38:51
毕竟,赵匡胤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人。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军人家庭出身,高祖在唐朝官至县令;曾祖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也官至刺史,父亲骁勇善战,擅长骑射,一直在军中任职。赵匡胤算是出身官宦世家。
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之战时,局势十分危急,危机关头,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勇猛冲锋陷阵,轻伤不下火线。因战功,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加入中高级将领行列。后面,赵匡胤跟随柴荣四处征战,战功卓著,替换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
短短几年时间,赵匡胤凭着一刀一枪,硬是砍出了自己的军中地位。
纵容如此,赵匡胤还是极度没有自信,前朝旧事严重地摧毁了他的信心!
日期:2022-09-11 21:03:49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惶恐不安。终于,想出了影响深远的手段,那就是“杯酒释兵权”。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割据局面。
不管怎么讲,喝喝酒,将领放弃兵权,得到财富,过程还是文明的,并没有多少人头落地,也没有什么阴谋,一切都是阳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进步,后世也多有颂扬。这个玩法,虽然比不过唐太宗,但比起后世的皇帝还是强多了。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然而,读史读到这里,有没有考虑过,收回的兵权又给了谁?总不能全部自己一个人揣在兜里吧?“聪明”的赵匡胤又想出了绝招:把兵权给文官,重文轻武,武将多半是低级别军官。这一招确实“高明”,你一个文官不懂军事,如果带着兵反叛,我分分钟灭了你。中晚唐时期,武将也不受信任,皇帝重用太监来监军,太监不阴不阳,身残心也残,除了瞎整还是瞎整。现在换成文官来统兵,总要好很多吧?宋朝逐步形成了文官制,宋太祖未免有一丝得意。
当然,内部叛乱基本是没了,但是你得祈祷,祈祷外族不要入侵我们。祈祷也没有用,外族还是要入侵的。宋朝就与后来的晚清一样,终其一生,都在反抗外敌,最终还是被外敌所灭。
大宋,一开张,就埋下了衰弱的种子,终其一生,大宋都是在窝囊中度过。窝囊归窝囊,大宋也有做得不错的一面。
日期:2022-09-12 11:22:41
宋朝采用文官制,那么官员怎么来的?一个字,考,一考定终身。
宋朝主要考试科目,名目繁多,进士科主要考诗赋、论、策、论语、墨义、春秋等,比后面那个八股取士强太多了。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
乡试算相当于入门级的资格考试;省试则为中央级别的统一考试,由尚书省组织,故称之为省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皇帝亲自确定状元、探花、榜眼等一干才子。这就是所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其实,在唐朝,也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官员。但是,当时政治资源几乎为世族和门阀垄断,社会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门第壁垒。门阀世家子弟占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与人脉资源,可以通过“公荐”获得主考官的照顾,因此,寒门子弟借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机会尽管存在,但机率非常低。
因此,唐朝的文化名人多半都混得比较惨。
宋朝取消了门阀制度,凡是读书人均可通过自己努力,经过正规的考试途径走仕途。宋朝的欧阳修、范仲淹等均出身微寒,都是通过科举这条路走出来的,他们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对比下唐朝的李白,太惨了,仅仅吃了汪伦几只鸡,喝了汪伦几壶酒,就感动得不行,夸张地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们面都没见几次,哪有什么交情?估计是太久没有美餐一顿了。不是因为穷,李白也不至于写出如此煽情的诗句。
杜甫就更惨了,直接穷死在耒水的船上。
日期:2022-09-12 15:26:22
宋朝的官俸,应该是历朝历代最高的,一旦踏上仕途,衣食无忧。皇帝对于士大夫又是十分敬重,谦恭有礼,即使犯了大错,大不了就是个免职或者贬谪。难怪宋江山大王干得再大,日思慕想的还是招安。
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这方面,宋朝走在了历朝历代的前列。
因为宋朝人喜欢读书,图书大量涌现。毕昇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发明了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改进,为图书大量印刷和发行创造了物质条件。宋代的出版业得以发达,加之文化环境宽松,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书籍。
宋朝还流行收藏好书。不仅达官贵人喜欢收藏,一些平民也有这样的习惯。富人会收藏一些珍本孤本,穷人就是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价格也合适。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大多也会被读书风气感染。当时私人藏书数量巨大,许多富贵人家的藏书会对外开放,让人学习。当时的官学还没有发展起来,读书人求学的场所主要是民间私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