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全传:揭秘150年来美国最有权势家族的生意经》
第7节

作者: 罗恩彻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皮尔庞特在政府卡宾枪事件中该受多重的谴责,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把内战看成挣钱的好机会,却不想为国效劳。尽管当联邦军队驻扎在波托马克河时,他的外祖父皮尔庞特牧师当了随军牧师,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葛底斯堡战役后皮尔庞特应征参军,他也像其他富家青年一样,付300美元找了个替身。这种做法不公平,但很普遍,助长了1863年7月的征兵暴乱(后来当了总统的格罗弗.克利夫兰,有寡居的母亲要赡养,也雇了一名替身)。后来皮尔庞特还幽默地称他的替身是“另一个皮尔庞特.摩根”,他一直资助这个人。战争期间,在威廉街和交易区角落臭名昭著的“黄金屋”里,他也置身于疯狂的投机活动中。物价随联邦军的每一次胜利或失败而涨落。皮尔庞特和一名助手用一艘汽船运走一大批黄金,设法操纵了市场。这一过程他挣了16万美元。

  ----------------------------------------------------------------------
  《摩根全传》已经出版了,当当网全国独家抢先热卖!很便宜!有兴趣的朋友的可以看一看^_^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02790&ref=product-0-G

日期:2010-04-07 12:14:03

  《摩根全传》14
  如果说皮尔庞特是被乱世中的华尔街腐蚀了,他也有出人意料地心软的时候。1861年,也就是政府卡宾枪事件那年,24岁的皮尔庞特狂热而真诚地爱上了阿米莉亚.斯特奇斯(咪咪)。她是个虚弱的女孩,长着鹅蛋脸,头发中分,皮尔庞特认识她两年了。她的父亲是哈得逊河艺术学校的赞助人,她的母亲是个出色的钢琴家。皮尔庞特和咪咪在她家东十四大街住处结婚的时候,咪咪已经到了肺结核晚期。皮尔庞特得把咪咪背下楼来,在婚礼中一直扶着她。客人们在远处透过一扇敞开的门目睹了这幅动人的画面。婚礼后,皮尔庞特背着新娘上了一辆等候他们的车。

  他们的蜜月十分感人,甚至有些古怪。皮尔庞特带着咪咪游遍了地中海温暖的港口,一心希望她能恢复健康。4个月后咪咪在尼斯病故,皮尔庞特痛不欲生,他对咪咪的深深爱恋从未消退,后来他买了生平第一张画,画着一位濒死的年轻女郎,把它挂在壁炉上的一个显眼的位置。与咪咪的情感经历或许给了皮尔庞特以错误的教训——他怕自己感情迸发,觉得必须压制自己根深蒂固的浪漫情怀。摩根家族的人虽然外表严峻,但一直是多愁善感的。他们在公共场合含而不露,私下里感情却相当炽烈。50年后,皮尔庞特在遗嘱中赠款10万美元,盖了一座肺结核病人疗养院,名叫阿米莉亚.斯特奇斯.摩根纪念馆。就连他的儿子杰克也认为对咪咪的纪念很神圣,只能低声地谈论。

  看到儿子行事如此鲁莽,择偶又如此让人吃惊,朱尼厄斯下决心要把儿子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皮尔庞特和朱尼厄斯.摩根之间是完全可以互相信赖的,但两人的意志也有激烈的冲突。1864年,朱尼厄斯特意安排27岁的皮尔庞特和年长他30岁的查尔斯.达布尼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即达布尼-摩根公司,这个公司是朱尼厄斯在纽约的代理机构,资金由他提供。他保留公司发放信贷和选择客户的最后控制权。朱尼厄斯希望达布尼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皮尔庞特,以后的26年中,朱尼厄斯一直在儿子身边设置着这样一位稳健的父亲的形象。

  皮尔庞特的个人生活也步入了正轨。1865年5月,他娶了弗朗西丝.路易莎.特雷西——大家叫她范妮。她的父亲查尔斯.特雷西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律师,后来为皮尔庞特处理法律事务。范妮身材修长,容貌俊秀,嘴唇像玫瑰花蕾般美丽。她的雅致的手套和耳环颇有品味,看起来十分温和高雅。如果说咪咪使皮尔庞特短暂地痴狂,那么弗朗西丝则让他恢复理智。但是皮尔庞特对咪咪魂牵梦萦,而与范妮的“现实”婚姻最终失败了,给两人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皮尔庞特对爱情的渴望一直得不到满足,积聚多年,终于只能寻找发泄情感的其他出路,而且说来难听,发泄途径还不止一个。


日期:2010-04-08 15:03:27

  《摩根全传》16
  朱尼厄斯和皮尔庞特这对摩根父子联袂出现在世界银行业舞台之时,正值银行业的力量急剧扩张之际。我们称那个时代为“领主时代”。这一时代适逢铁路业和重工业的兴起,新兴产业所需的资金远远超过了最富裕的个人或家庭的财力。然而,面临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市场还限于当地,而且规模有限。银行家配置经济稀缺的信贷。只要有银行家的批准认可,就可以使投资者消除疑虑,相信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是可靠的——因为当时政府尚无机构来管理证券发行和募资说明书——银行家就深深地参与到公司的经营之中。公司于是渐渐与银行家联合起来。例如,纽约中央铁路后来就被称作摩根铁路。

  在工业革命的这一时期,各大公司蓬勃兴起,但极不稳定。在狂热的增长中,许多行业都掌握在肆无忌惮的推销商、骗子和股票操纵者手中。即使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也常常缺乏必要的管理技术,从而把他们的奇思妙想转化为民族工业。当时还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银行家得给证券做担保,要是公司欠债不还,他们往往得自己经营公司。随着领主时代的继续发展,金融和商业之间的界限才逐渐模糊起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部分工业脱离了银行家的控制。

  由于对公司有着如此的影响力,主要的银行家像接受雇民供奉的领主一样,养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作风。他们依一整套惯例进行经营,我们后来把这套惯例叫做“绅士银行家准则”。摩根财团不仅把这一准则从伦敦带到了纽约,而且在20世纪很长的时期内一直严格地执行。根据这一准则,银行并不想法寻找生意或寻求客户,而是等客户拿着一应俱全的介绍信找上门来。银行不开设分行,也不接手新公司,除非它们和前一家银行清了账。其主旨不是竞争,至少不是过于公开地竞争。这意味着不大肆宣扬,不搞价格竞争,也不挖其他公司的客户。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根基扎实的银行,而使客户处于从属附庸的地位。然而这是一种藏而不露的竞争——一片剑未出鞘的天地——不是什么卡特尔,尽管常常看起来是这样。表面的温文尔雅蒙蔽了许多批评家,使他们看不到银行之间潜藏的险恶关系。

  银行家们对主权国家发号施令,决不亚于对工业的颐指气使,而国家就像公司有他们的“传统的银行”一样。本杰明.迪斯雷利就曾经描述过“那些权限无边的贷款商,有时君王和帝国的命运都得仰赖他们发出的贷款许可”,拜伦的一对排偶句描绘他们的“每笔贷款……或撑起一国,或倾覆一君”。银行家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权力,是因为许多政府在战时缺乏完善的税收机制支撑战争开支。在经济管理作为一项政府职责建立起来之前,商人银行行使着政府代理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的职能。伦敦的银行并不用自己的资金去放款,而是组织大规模的债券发行。他们通过与政府紧密合作,获得了准政府官员的地位。约瑟夫.韦克斯伯格提到商人银行时说:“它们在政治与经济的边缘地带运营。”摩根财团后来声称这个领域是他们的。这个领域还非常有利可图,因为银行家也要为主权国家管理外汇交易,并为债券付出红利。

  任何一个伦敦望族都可以展开一卷煌煌的国家贷款记录。在圣斯维辛巷的住所里,罗思柴尔德家族资助了威灵顿的半岛战役和克里米亚战争。一条尽人皆知的俗语说,罗思柴尔德家族的财富导致许多国家的瓦解。1875年,莱昂内尔.罗思柴尔德筹备了400万英镑的融资,使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迪斯雷利曾笑着向维多利亚女王表示:“女王陛下,我认为罗思柴尔德这样的家族越多越好。”


日期:2010-04-09 11:10:10

  《摩根全传》1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