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全传:揭秘150年来美国最有权势家族的生意经》
第5节

作者: 罗恩彻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个“羽化登仙”的过程中,皮博迪未曾给过朱尼厄斯?摩根任何赠与。1864年,10年协议期满,皮博迪退出公司。按他把摩根吸引到伦敦时许下的诺言,这个低级合伙人获得使用他的名字的权力,还可能得到他的资金。然而,皮博迪却决定将他的名字和资金都一并撤出。或许是因为他新近获得的圣名使他想把自己的名字从金融业中抹去,放到慈善事业的神龛中供奉起来。根据摩根子孙后来的叙述,对摩根来说,“他一生中最失望的事情是当时皮博迪拒绝让他继续使用老公司的名字。”朱尼厄斯不情愿地将公司重新命名为J.S.摩根公司(直到1910年摩根建富建立)。皮博迪还迫使摩根以苛刻的条件买下老宽街22号的办公室租借权。小J.P.摩根写道:“我爷爷过去总说皮博迪先生在租借价格上对他过于苛刻。”当然,朱尼厄斯.摩根得到了皮博迪分给他的巨额利润,他在10年中挣了44.4万英镑还多。另外,他还继承了这家在伦敦首屈一指的美国银行。这样,他对皮博迪的怨气也平息了不少。

  皮博迪1869年逝世,终年74岁。英国政府为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挖好了墓穴,可他的临终遗言“丹弗斯——别忘了丹弗斯”夺走了伦敦留葬其遗体的权利。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在伦敦交易所后面为皮博迪塑像揭幕。想想伦敦金融区的有限空间,这已是很罕见的荣誉。甚至在他死后,皮博迪还在调和英美关系上出了力气。英国人刚建造了令人生畏的战舰——君主号,仅它的体积就让美国人惊恐万状。传闻说,他们将把这艘船开到美国,要求各城市进贡。年轻的安德鲁.卡内基向英国内阁发了封匿名电报:“君主号可能提供的第一项也是最好的服务是把皮博迪的遗体运回老家。”37不知是否因为这封电报的缘故,维多利亚女王将皮博迪的遗体放上这艘装甲舰运到美国。船上临时设立了令人伤感的殡仪馆,高高的蜡烛在黑色的棺材上点燃。到了美国,这艘船受到了海军上将法拉格特率领的中队的迎接。皮尔庞特?摩根负责安排葬礼。他设想出威武壮观的仪式:英美两个国家的士兵在金融家的棺后携手行进。

  在结束对皮博迪的描写之前,我们不妨提一下1946年摩根财团内部有关他的书信往来。托马斯?拉蒙特,J.P.摩根公司的董事长,向摩根建富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比斯特勋爵索要维多利亚女王感谢皮博迪资助伦敦贫民的信的影印件。临死前两年,拉蒙特处于一种怀旧的心态,但比斯特勋爵却偏偏要让轻信的人震惊一下,以此为乐:
  “尽管众所周知,皮博迪是个大慈善家,我总以为他是世上最小气的人之一。不知您是否看到过他坐在伦敦交易所后面的椅子上的塑像。伯恩斯老先生有一次告诉我金融区为立雕塑募捐,人们几乎没什么热情,结果认捐的钱连做座椅都不够,皮博迪只好自己付这笔钱。我刚来这里时,办公室主任是珀曼先生。我记得当他任职满60年时,我和特迪(格伦费尔)在索西宴请全体员工,之后带他们去音乐厅。第二天上午九点钟,珀曼老先生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边了。他和乔治?皮博迪很熟,经常给杰克(摩根)讲很多故事,表明皮博迪如何小气……我总听人说他退休时宣布把他的钱留在公司里,可马上又改变了主意。我相信他留下了几个私生子,而没有为他们安排任何生活来源。”


日期:2010-03-31 10:47:04

  《摩根全传》10
  第二章波洛涅斯
  爱默生说过,“一个机构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在摩根财团,这个具有影响力的人就是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他的家训给儿子皮尔庞特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经一个世纪,汇集成了摩根哲学。他是个严厉苛刻的父亲,儿子感到头疼,银行也对他大伤脑筋。他又极为强硬固执,只有他的儿子在回忆起来,才敢说他仅仅是“J.皮尔庞特.摩根的父亲”。正如一位记者所说:“摩根家族的人一向信奉绝对专制。朱尼厄斯?摩根在世时一直支配着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包括他的儿子和合伙人。”朱尼厄斯巨大的影响力控制着他儿子的生活,直到1890年他去世。

  朱尼厄斯沉稳冷静,不事炫耀。他聪明而不外露,态度和蔼,却奉行铁的纪律。朋友乔治.斯莫利很欣赏他的“庄重坚强,英俊潇洒”,也喜欢他“熠熠闪光的眼睛”,但是“他的下巴绷得紧紧的,一脸坚韧”。有时,这张铁石面孔也会松弛下来,可是让人难以觉察。“有一两次我看他发火了,也只不过是突然闭嘴不说话,克制一下心情罢了。”朱尼厄斯情绪失控时仅此而已。

  乔治.皮博迪暴露出早年饱尝贫苦的创伤,而继承了大笔遗产的朱尼厄斯.摩根则风度翩翩,举止文雅得体。摩根家族是美国巨富之一,拥有足以炫耀的门第。他们可不是从贫困中挣扎出来的,也用不着以后来赢得的尊重,来为拓荒中攫取的血腥钱财加上合法的色彩。19世纪早期他们就很富足,享受着几代人积聚下来的财富,颇感安泰。他们家境殷实,举止文雅,不像范德比尔特家族那样会遭到欧洲贵族的排斥。在摩根家族里,很难找到那种贫穷愚昧,早年受苦受难、后来大富大贵的人。摩根家族出的人物,往往是社会秩序的卫士,他们的恶习皆因生活过于舒适,而且全然不知普通人的疾苦,这决非巧合。

  摩根家族在美国的第一代人是迈尔斯,他从威尔士迁移到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那年,正是“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登陆16年之后。迈尔斯靠经营农场和与印第安人打仗而发财致富,为摩根家族几代人积累了大片土地。在美国革命时期,他的后代约瑟夫.摩根曾和华盛顿将军的军队对抗。1871年,约瑟夫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西斯普林菲尔德的农场,搬到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后来那里成了摩根家族的故乡。约瑟夫鼻子俊俏,双目睿智,风度翩翩。他唱诵赞美诗,传播福音,赞助哈特福德市新的博物馆——瓦兹瓦斯博物馆,以后摩根家族的人都像他一样。在做商人这方面他的子孙如出一辙:他买下一条公共马车线和交易咖啡商行的房子,靠这份产业他组建了埃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后来他又建了城市饭店,投资于运河和轮船公司,开办了一家银行,并帮助筹建哈特福德和纽黑文铁路,但是后来,铁路上可怕的火车残骸也困扰着约瑟夫的子孙。他所做的这一切都表现出了摩根家族执拗的办事风格。1835年12月,华尔街地区的一场大火烧毁了600多座建筑物,约瑟夫由此发了一笔横财。作为埃特纳的创始人,他坚持让公司尽快付给客户赔偿金,甚至不惜全数购入那些不愿偿付的投资者所持的股本。约瑟夫.摩根以行动迅速为公司在华尔街赢得了声誉,后来使公司的保险金提高到原来的3倍。


日期:2010-04-01 10:51:12

  《摩根全传》11
  约瑟夫的妻子萨拉遗传给摩根家族奇特的眼睛——胆怯、忧怨而炽烈。年轻的皮尔庞特就长着这么一双眼睛,闪着那种著名的逼人的光芒。萨拉是双下巴,蒜头鼻,摩根家族的贵族脸庞也因她而添了几分乡下人的浑圆。
  1836年,约瑟夫给儿子朱尼厄斯在哈特福德的豪马瑟织物店买了合伙股份。同一年,朱尼厄斯与波士顿老霍利斯街教堂约翰.皮尔庞特牧师的女儿朱丽叶.皮尔庞特结婚。1837年,他们的儿子约翰.皮尔庞特出世了,摩根和皮尔庞特两家的结合在这个婴儿身上组成了不可思议的基因。约翰.皮尔庞特是个诗人、传道士和激进的废奴主义者,他和威廉.劳埃德.加里森及亨利.沃德.比彻都是好朋友。他的脸棱角分明,头发乱蓬蓬的,对摩根家族美国佬的商人价值观念嗤之以鼻。他来自一个传统的新英格兰家庭,经商很不成功,但性情浪漫,富于虔诚的献身精神。他曾和波士顿的教区居民在公众场合激烈地争吵过,因为说了“婊子”这个词被人指控“道德败坏”。由于教堂的地窖租给了当地的酒贩子,教民们才发现他对于禁酒的观点简直是大逆不道。据说在那次激烈的争论中,皮尔庞特牧师高耸的鼻子涨得通红,以后他孙子的鼻子也曾那样涨得通红。很可能是由于皮尔庞特牧师的遗传,摩根家族的后世有些深藏的浪漫主义和道德主义的色彩,难怪摩根家族自认为是华尔街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还吸引了不少传道士和教师的儿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