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全传:揭秘150年来美国最有权势家族的生意经》
第3节

作者: 罗恩彻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19世纪50年代初,皮博迪快60岁了,身患痛风和风湿病。他每年的储蓄额高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年收入为30万美元,而每年只花费3000美元。拥有巨额财富却又罕见地吝啬,他精神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如他后来所说:“当病痛袭来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地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

  他决定献身于慈善事业时,只有一个难题。作为独裁的银行家,皮博迪从未和别人分享过他的职权。1851年,他极不情愿地让他的办公室经理查尔斯.古奇当了他的低级合伙人,这样当他不在场时,能有人帮助他采取行动。满面愁容的古奇就像鲍勃.克拉奇特,和皮博迪说话时像办事员一样发抖;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是办事员的负责人。在给老板的信中,他开头这样写道:“尊敬的先生,我很少给您写信,因为我知道您不爱读,并且我写的信都是有关不太愉快的事情。”古奇所得到的栽培是终生的顺从和苦役。


日期:2010-03-24 18:19:42

  《摩根全传》5
  按通常的做法,皮博迪会选儿子或侄子来接管自己的事业。大多数商人银行都实行自家人合伙制,只有少数很有才华的局外人参与。可皮博迪是个光棍,他处于一种特殊的情形,必须选择一个继承人,把自己的帝国传给这个陌生人。不过,他总有女人相伴。虽然他不抽烟也不喝酒,却常在暗中享受私通的乐趣。好搬弄是非的珀曼常以皮博迪的布赖顿情妇的故事取悦于摩根公司的人。皮博迪慷慨地付给她2000英镑。在遗嘱中,皮博迪没有给这个女人和她的私生女任何财产。他死后许多年,皮博迪的女儿——托马斯太太——突然出现,缠着摩根公司的人要钱。19世纪末,摩根财团收到她两个儿子提出要求的来信。一个儿子将来要当律师;另一个在牛津或剑桥大学读书。已是古稀之年的珀曼被派去查证这两个人是否有皮博迪的血统。珀曼回来时吃惊地透露:“这两个人的鼻子都和老头长得一模一样。”

  至于皮博迪为何把爱情贬入他生活中的暗淡角落,我们不得而知。总的说来,他从事的是狄更斯所谓的望远镜式的慈善——对抽象人性的厚爱夹杂着对他熟悉的个人的吝啬。在整个维多利亚世界,事实上除了他不承认的家人和雇员外,在其他任何地方,他都享有慷慨大度的美名。
  皮博迪对自己的继承人有明确的要求:爱交际、有家室且有外贸经验的美国人。他的波士顿合伙人詹姆斯.毕比向他推荐自己的低级合伙人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朱尼厄斯此时已在毕比-摩根公司工作了3年。1853年5月,他携自己的家人访问伦敦,同时带着他儿子约翰.皮尔庞特。皮尔庞特精神亢奋却身体虚弱,当时,他患风湿病刚好,首次接触英国文化,像孩子似的激动不已。他参观了白金汉宫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英格兰银行中,他激动地把玩着价值百万英镑的条金;他还去了圣保罗大教堂,聆听礼拜日讲道。与此同时,他父亲与皮博迪谈论生意上的事。皮尔庞特发现这个人“讨人喜欢,却像烟雾一样影影绰绰”。21总之,皮尔庞特认为皮博迪是个奇怪、可爱却很贪婪的老家伙。

  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个子很高,溜肩,像身体强壮却整日伏案工作的人那样大腹便便。他长着宽宽的脸庞,淡蓝色的眼睛,凸起的鼻子,有力的嘴巴,机智而和蔼,但这魅力的后面却是深深的克制和谨慎。朱尼厄斯.摩根总带着一副庄重成熟的神态。他充满疑问的双眼半睁半闭地盯视某物,透露出银行家的机警。他身材魁梧,表情若有所思,像他这种早熟的中年人使年老的金融家们感到很放心。同时代的一位作家说他铁板面孔,确实难以想象出他年轻的、无忧无虑的样子。他严肃,做事有条理,且总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皮博迪请摩根当合伙人,继承他富足的帝国。朱尼厄斯的孙子,小J.P.摩根后来叙述他们交谈的情景:
  皮博迪说:“你知道,我坚持不了多久了,但如果你来与我合伙,10年后我将退休,届时会把我的名字和一部分资金留给你,作为你未来发展的开端,如果到那时你还未积攒起一笔可观的资本的话。”
  摩根答道:“皮博迪先生,这个提议看上去很好,不过,需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在查看您公司的账目,对公司的业务和运作方式有个了解之前,我不能给您答复。”
  由此可以看出,摩根并没有见钱眼开,而是冷静克制地作出了反应。显然,他看过账簿后非常高兴。公司资本总额45万英镑,业务档次仅次于巴林和罗思柴尔德。于是1854年10月,他被皮博迪吸收为合伙人,并且搬进老宽街22号装饰着胡桃木护壁板的总部。合伙协议声明:公司买卖证券,从事外汇交易,并且经营银行信贷,代理铁轨用铁及其他商品。皮博迪每年给摩根2500英镑作为招待美国客人的开支。这样,一笔财富就给转让出去了,或者在当时看起来是这样。10年后,皮博迪因为慈善事业的缘故被封为圣徒,而朱尼厄斯?摩根只能心痛地回想皮博迪对他的承诺。在皮博迪升为圣人之时,摩根却加入了被皮博迪唾弃的人的行列。


日期:2010-03-25 10:53:02

  《摩根全传》6
  1854年,摩根迁居伦敦,此时和30年代皮博迪强行推销令人痛恨的马里兰公债券时相比,美国银行家的工作就顺利得多了。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美国粮价飞涨,运输粮食的西部铁路迅速发展,导致他们的股票猛涨。铁路的修筑花去巨额资本。内战前的10年中,投资者们投入了10亿美元,是先前任何一项投入的3倍。作为驻伦敦的美国铁路债券的主要经销商,乔治?皮博迪公司正好从这最近的猛涨中大赚了一笔。

  然而,10年光阴流逝,朱尼厄斯.摩根肯定怀疑过,他把家搬到英格兰来是否是明智之举。皮博迪是个很难处的伙伴,他们两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交情。这可以从每年摩根回美国时他们两人的通信中看出。这些书信很正式,一板一眼,显然连句打趣的话都没有。摩根会象征性地问一下皮博迪的身体状况,总倾向于博得有疑心的伙伴的欢心。他总称呼“尊敬的先生”,信的末尾署名“J.S.摩根”,每个字都透着冷若冰霜的尊敬。摩根发现皮博迪是个气量小,好惩罚人的人。他曾向人讲述他的合伙人曾经花半个下午的时间,硬把向他多收费的可怜的出租车司机拉到了丨警丨察局。

  后来,到了1857年,看起来摩根得不到许诺给他的财富了。随着克里米亚战火的熄灭,小麦价格也随之下跌,这给美国的银行和铁路带来了困难。到10月份,纽约的银行停止支付黄金,美国的代理行也就无法把钱转给伦敦的皮博迪。他经营的美国债券的风险突然增加。与此同时,伦敦的投资者们出手美国证券,从皮博迪处转出更多的资金,从而使头寸严重紧张。皮博迪公司快要破产的谣言在伦敦满城风雨,讨厌这个美国老头的竞争对手们幸灾乐祸。摩根猛烈地压低美国证券的价格,并设法私下拉走巴林的客户,这引起了他们极大的不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