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接着说到了唐诗宋词。关于描写镇江北固山的作品可谓是鳞次栉比,精彩纷呈。翻开唐诗,阅览宋词,北固山上的多景楼则成为宋代词人们钟情而流连的事物。辛弃疾在镇江任知府期间,多次登临北固山多景楼。面对浩瀚长江,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即是对镇江地区江海相连之处广阔江面的真实写照。大诗人李白登临北固山,写下了描绘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风光和北固山形势之险要的诗句:“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再如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亦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描写,北固山江海相接的潮涌和壮阔的波涛在唐诗中可见一斑。辛弃疾抚今追昔,指点江山,抒发爱国情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汹涌之状,词人们多有歌吟赞叹。沧海桑田,宋代时长江下游逐渐淤积,江面已不如唐时般壮阔,然而江海相连的雄浑气势依旧存在。陈亮在《念奴娇·多景楼》中就曾这样写道:“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说北固山:“城西北有岭陡入江,三面临水,号云北固。”
吴用说:“在唐宋时期,北固山三面连冈,三面环水,除去北面主峰外还有东南与西南两座侧峰,且三峰之间有山脊相连。如此一来,主峰加上两座侧峰之山脊,才可能构成三面连冈之势,且三面连冈均为临水的绝壁,其险要程度,可想可知。”
打过仗的人,有个职业习惯,走到一处,看的不是山水美景,看的首先是此地的军事地位。
华荣道:“哥哥,若是在这里布下兵马,也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吴用说:“易守难攻又如何?梁山泊比这里地势险要,还不是成了覆巢之卵。我们不必再有此等想法。”
华荣道:“哥哥说的也是。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吴用说:“二位弟弟,既然我们准备自保,我们就得好好谋划谋划。”
我说:“全听哥哥吩咐!”
吴用道:“二位弟弟,既然我们准备自保,我们就得好好谋划谋划。”
我说:“全听哥哥吩咐!”
吴用道:“我们要自保,首先得除掉奸贼。二位弟弟以为,谁是首恶,最先当除?”
我说:“那还用问?自然是高俅这个龟儿子!”
华荣道:“铁牛,你不晓事,高俅算个卵!没啥头脑,首恶应该是蔡京。他才是奸贼之首!”
我说:“高俅官至太尉,一直都跟梁山好汉过不去,不择手段对付我们梁山。陷害林冲,打压杨志,带兵清剿梁山。他不是首恶,谁是首恶?”
吴用道:“铁牛,华荣说的有理。表面上看,高俅祸害梁山兄弟不假,但真正谋划之人却是蔡京。民间传言,当朝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的确是没有大恶人高俅、杨戬。高俅相对于蔡京等六大恶人,他就显得渺小了。所以,要锄奸,蔡京是最先当除。”
华荣道:“哥哥说的是。但如何除?”
吴用道:“二位弟弟,除掉蔡京,就要铁牛出马。”
我说:“哥哥,只要能除掉蔡京,铁牛赴汤......什么?”
华荣笑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说:“对,就是这话!”
吴用道:“二位弟弟,附耳过来,听我安排。”
我俩附耳过去,吴用安排完毕。我们大笑着在此分手,各回各家。
再说圣手书生萧让。有人写过一首诗以赞:“青衫乌帽气棱棱,顷刻龙蛇笔底生。米蔡苏黄能仿佛,善书圣手有名声。乌纱唐帽通犀带,素白罗襕干皂靴。慷慨胸中藏秀气,纵横笔下走龙蛇。”
其实,善书米蔡苏黄只是圣手书生萧让的一个特点。梁山受招安后,攻打辽国、田虎、王庆时,萧让在队伍之中只是行文奏檄、立碑记事。但是,他的胸中不只是“慷慨藏秀气”,也藏百万兵。在大多数时候,萧让都随军在后方做文职工作,但是在征王庆时,贼将季三思、倪慑奇袭宛州,宛州守将只有宣赞、郝思文,老弱一万,以及陈观、侯蒙、罗戬等文官。这时候,萧让出场,摆出空城计,季三思、倪慑大乱,宣赞、郝思文趁机杀出,击败敌军。这就是萧让的另一面,也是识人知兵的。
后来,在征方腊前,萧让被蔡京留下,最后做了蔡太师府的门馆先生,也是躲过了一场兵灾。萧让在梁山上早已娶妻生子,便将妻儿接进蔡府,日子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过得顺风顺水。
萧让本来生得一表人才,妻子周氏也是模样周正,所以,儿子萧不寒继承了二人的优点,长得唇红齿白,眸明面喜。萧不寒这年4岁,正是活泼可爱之年。
这一天,萧不寒便嚷嚷着要出去玩。周氏见天气暖和,也无甚要紧事,便带了儿子出了蔡府,去路边大树下玩耍。一会儿, 一个推车的年轻人走过来。周氏一看,这人生得一双俊目,眉飞入鬓,细腰乍臂,却也是个美男子。不由多看了几眼。那推车人走进来,问道:“这位娘子,王二驴家怎么走?”
周氏一听,她连王二驴的名字都没听过,更不要说王二驴家怎么走了。便回答道:“这位小哥,我附近没有听说过叫王二驴的,有个叫王二狗的,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那推车人笑道:“这位娘子,那就不是。既然娘子不知道,我再到前面问问。”
说罢,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经过贾府的围墙,转过弯,便不见了。周氏还是多看了几眼,心里想,想不到一个男人,还能长这么一双俊目。然后,便回过头来,看向大树下。吃了一惊:儿子萧不寒不见了!
“不寒!不寒!”周氏一边慌乱地跑,一边大声吆喝。但周围还是看不到儿子的身影。
4岁的儿子不可能一转眼就跑远,周氏下意识地觉得,儿子丢了!眼泪便唰啦啦的流下来了。
这时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跑过来了,这是这条街坊李家的孩子二虎子,周氏是认识的。便忙问道:“二虎子,见我家萧不寒来没?”
二虎子答道:“不曾见到。但有个大叔送了一封信,叫送给你,转给萧先生。他还说,不能叫外人知道。”
周氏是妇道人家,不识字。便急匆匆进了蔡府,找丈夫萧让。
萧让只是个门馆先生,住得也不深厚,很快便找见了。萧让见夫人一副急慌慌的模样,便问道:“出啥事了?”
周氏哭着道:“小寒.....不见了。”
萧让问道:“这么一会工夫就不见了?找来没?”
周氏哭着道:“找了,没找到.....有人送了一封信给你。”
萧让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信上写道:“萧让哥哥,侄儿在铁牛这儿玩几天,请来城外王家邸肆一会。铁牛拜上。”
萧让读完,脸上见了喜色,对周氏笑道:“小寒是这黑贼拐走的,你先回去,谁也不要告诉,我去去便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