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道门的最后一位传人》
第26节

作者: 冷炒花椒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错,你能这么想也算难得。与杂学一脉的人接触就要自有分寸,他们行为看似疯疯癫癫,可实际却多有自己的衡量。想要关系长久,就不能总占便宜。
  你不是说他提到他之前背的案子吗?你可以在那方面找补给他嘛。”
  “可是大人,地方衙门的事情我们直接插手的话,恐怕......”
  “谁说要直接插手?廊源城属于北江郡,郡守肖望承与我乃是同期,前段时间听闻他在北江郡做整顿,不光要压一压地方绅族的势力还要清理一些积案,重振地方官声。张砚的案子直接递到他那边去岂不是正好?”
  林沢冬见宋青河准备一杆子将事情捅到堂堂北江郡郡守跟前去,也就不做声了。他之前就给张砚隐晦的提过,说翻案最好从上往下走,这样才会够力道还不会反复。若能如宋青河说的那样直接由北江郡郡守的口子往下办,那基本上就属于奔流而下,下面廊源的官员们谁也别想糊弄过去了。

  “不过这件事不能直接让张砚领情,最好是迂回一些,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告诉他。那样的话就不会显得突兀,也让他记得清楚些。”
  林沢冬会意,笑着一记“大人高明。”的马屁就拍了上去。
  宋青河接着又说:“不过可惜留不住他,如今已经一年了,强征令的两年期一到他必会离开。可惜了。
  不过好在还能留一份善缘。日后也算多他一个门路吧。”
  宋青河看了看桌上那本没有名字的小册子,心头更是一片火热。暗道这鱼背山真的是来对了,莫不是他的福地?
  七天之后,廊源城。
  周仓起了一个大早,洗漱之后换上了一身武官袍,加上腰间佩刀,即便已经多年未上阵杀敌了,可身上依旧还是留了不少煞气在的,如今配上这一身城卫官的官袍更显得威风。
  “大人,马车备好了,现在就出发吗?”
  “嗯,走吧。”
  周仓是不太喜欢坐马车的,太慢,还是骑马来得利索。可今日要进城,身份让他最好还是选择马车代步。

  城卫官其实一般都还是在城边营地里待着,进城公干的时候并不多。而且算起来,今日周仓也不是公干,而是打着公干的幌子去办一件私事,或者说帮一位老友办点私事。
  进城之后一路往西面,沿路的铺子就看得出城西这边并不是什么富户待的地方。
  “大人,前面就是猪嘴巷了,那边路太窄,车进不去,您看是不是将那张家人唤出来听......”
  副官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车上掀开帘子走下来的周仓打断了,说:“既然都快到了,自然是要进去坐坐的,走吧,步行便是。”
  当下两名亲卫开路,后面又两名拱卫,边上副官侧面跟着领路,一行人在街面上一下就压得周围路人低头不敢乱看。等周仓一行走过才好奇的扭头打量,猜测这些兵老爷来猪嘴巷干嘛?
  巷子里算不上多脏,但路是真的窄,巷子里只能两人并行,再多一人就只能侧着身子错开。
  此时正是上午忙碌的时候,很多门户都开着,里面的人也忙着出门跑生计,结果一抬头就吓自己一跳,连忙又退回了门里,眼神不解和好奇的看着一身武袍的周仓一行走过。
  “些人是城卫军?中间那是当官的?”
  “那是城卫官!一千号人的头头!在咱们廊源当兵的人里面最大的官了!”
  “乖乖!这么大的官到咱们猪嘴巷里来干嘛?”
  “不知道。咦,停下来了!那不是张顺家吗?”
  “之前听说张家小儿张砚被发配到边军敢死,结果不但洗了罪还得了功劳,换了两块良田回来。我本来还不信,可看这阵仗怕也是冲着那张砚来的吧?毕竟城卫官不也是军伍上的人吗?”
  “嘶,不会吧?那张家岂不是了不得了?”

  巷子里本就邻里熟悉,谁家打小孩,谁家夫妻闹矛盾,甚至谁家吃了顿好的都是瞒不住的。张家之前出了个砍头的罪儿,大家都不待见的,可谁想这才多久?居然连城卫官这样的大人物都亲自登门了,难道世上还能有如此时来运转的稀奇事儿?!
  张家在猪嘴巷不算老住户,他们一年多前甚至都不住在西城,而是住在城北,那边才属于家境殷实的人家,基本都是成套的宅子。
  后来家中蒙难,家境崩坠,无奈之下才连宅子一起卖掉,才换到西城猪嘴巷来生活。
  在猪嘴巷的生活对张家来说并不安稳。

  首先家中缺劳力,光靠老母和张慧圆的手艺,能换到的钱并不多,加上还要煎药的花销,家里一直都在消耗卖掉宅子之后剩下的老底。
  而且周围的邻里虽算不上可恶,但也对他们家绝不友善。倒不是说猪嘴巷里的住户都不是好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其实都算得上好人,也正因为他们是好人,才对出了一个砍头儿的张家很不待见。因为张家人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坏人”。
  甚至不少二流子会在张家门口恶语相向,或者污言秽语的朝张家小妹张慧圆乱喷。
  不过意外的喜讯却在沉沦的生活中唤起了张家人的一抹希望。他们家那被发配边军九死一生的二子张砚居然奇迹一般的只用了数月便清了身上大罪,并且因为战功卓著收到了边军强征令,一应功劳换成了良田直接就到了张家人手里。
  有了田产,这无疑是将张家人重新拉回到了“地主”的身份上去,两块良田虽不至于多富裕,但绝对能让家里这几张嘴吃饱穿暖了。请了人打理田地,只要熬过一年,来年有了生成,这日子就能慢慢好起来了。
  最最关键的是家中终于有了一个男家,老二张砚再一年多就能回来了,到时候家里还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
  有了希望,眼前的困难就不再让人觉得煎熬。甚至老母也多了笑颜,身子骨也硬朗了一点。就连消沉多年的大儿张顺也难得的开始主动帮些小忙,不再整日死气沉沉的样子了。
  但好日子,却多磨难。

  就在张家得到良田后不久,那些曾经在张家蒙难后就远离不见的曾经张砚的那些好友又凑了过来,说可以想办法再赎回之前那两间被抄没的店铺中的一间,只要将手里的两块新田地卖掉就能有的谈。还说,有了店铺,以后张砚回来也能有事做,不至于闲着云云。
  这些人的面目张家人还能看不清楚?拒绝之后却并没有让这些人离开,反而三天两头的过来骚扰,甚至还会拦在张慧圆外出的路上纠缠,打翻张慧圆的绣品,或者更甚的打掉给张家老母买的药。
  若不是猪嘴巷里不少人也看不过这么欺负人,总有人呼喝两句的话,那些人怕是更过分的事情都做得出。
  张慧圆很多事都藏在心里没有告诉家里老母和大兄。但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抗多久,她也害怕,但只会在夜深时被窝里蒙头才哭,其余的时候她表现得比男家还硬挺。
  昨夜张慧圆睡得并不好,到后半夜才睡下,就为了赶前天的那一揽活计,今天上午要交到绣坊的。这一单活计下来,这月老母的药钱就算有着落了,多出来还能割两斤肥油给家里人开开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