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38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实际上,大禹杀防风氏这事,考古界实际上已经证实的确存在。
  大禹时期的防风国在封嵎之山,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湖州、杭州一带,这在古史中有记载。
  建国前后,在杭州一带发现了举世瞩目的良渚文化遗址,经碳14的绝对测年数据显示,良渚文化彻底消亡的时间下限刚好承接夏朝建立的时间上限,而良渚文化的中心位于杭州市的余杭区,地望上居然也与古防风国十分吻合。
  不仅如此,良渚考古发现的古代水利系统,出土的大宗玉琮、玉璧、玉瑗、玉璜却没有青铜器,普遍的鸟崇拜等等发现,也与传世文献“防风常到湖岛,以玉器换取青铜器”、以鸟为图腾、善治水相佐证。显然,文献记载中的防风国,极可能是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存,或者可以说防风国是良渚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主要部落。
  如此看来,大禹在夏初对防风氏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剿灭,从而使得曾经如此辉煌的良渚文明彻底走向了终结。
  日期:2022-11-03 10:58:15
  (续上)
  大禹灭防风氏,手段十分毒辣,参加会稽大会的一众诸侯,被大禹的强势所震撼,于是不敢再有异心,处处小心谨慎。
  终于到了大会正式召开的日子,大禹为了这天做了充分的准备,只见他穿上了正式的法服,手里捧着玄圭站在高台之上,而四方诸侯按他们国土的方位两面分列,长江以北的在左侧,长江以南的在右侧,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之后众诸侯一同向大禹稽首行礼,而大禹在台上也稽首答礼。

  礼毕之后,禹大声向诸侯宣布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地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引以为戒的就是个‘骄’字。帝舜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必将洗耳恭听。”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在周之后国君的自称才有了明确记载,那就是“寡人”“孤”“不榖”等等,而周之前并没有规定,所以并不清楚周之前的国君如何称呼自己,为了避免贻笑大方,这里都统称为“我”了。
  等演讲完毕之后,大禹向众人深施大礼,可以说一切都做得非常得体。
  听大禹这样说,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部落也都表示敬重佩服,不管真的假的,人家大禹把礼数都尽到了,自己再对人家不服不忿,显得不知好歹了,于是纷纷臣服。
  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万国”虽然有些扩张,但是也体现了当时归附大禹统治的部落之多。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部落纷纷来到阳翟“献金”,以表示愿向天子朝贡。
  这里的“金”,并非是我们所说的金子,而是青铜。铜的产量在那个时期要远远高于金子,因为质地同为黄色,所以在那时称之为“金”,同样象征着财富,可以作为货币来使用。
  因为诸侯纷纷献金,使得大禹手中积攒了大量的青铜,这么多财富如何消费,这让大禹犯了难。
  看来有时候钱多也会让人烦恼,而这是笔者这样的穷人体会不到的。
  思前想后,大禹终于想到一个妙法,他命人将进献的青铜铸成了九个大鼎,并依照之前巡视各地时获得的资料,在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飞禽异兽,以此来代表“九州”。

  九鼎集中到夏都阳翟存放,借以显示大禹成为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九鼎自此成为“天命”之所在,是君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日期:2022-11-03 15:11:37
  第八章 第一个太上皇(7 身后事)
  禹的执政讲究法制,民众依法而行,自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然而,这也并非说大禹时期并没有攻伐,在他执政中后期,便有讨伐三苗的记载。

  墨家的《随巢子》中便记述了大禹征服三苗的经过,并称“禹乃克三苗而神民不违”。
  《尚书·大禹谟》中也记载,说大禹征战三苗,经过三十天的战斗,都没能征服苗民。这时,伯益向他建议说:“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
  大禹深以为意,于是对三苗大施文教,七十天后,苗民自己前来俯首称臣。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名言出自这里,意思是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然而,实际上,战争从来都没有和平收场的时候,这样大团圆的结局,极有可能又是后世美化大禹的结果。
  据《国语》的记载,禹征三苗胜利后,可不是实施的教化,而是“亡其氏姓”,也就是说,能俘虏走的年轻力壮的族人,从此成为了他的奴隶,那些年老的,则进行了屠杀。
  历史向来都是这么残忍,成王败寇,何况是在哪个野蛮岁月。

  在统领天下十年后,禹觉得国泰民安,特别是南方再无叛乱,这让他很欣慰。回想起十年前“涂山大会”的荣耀,以及万国来朝的盛景,一幕幕就像昨日,一想起来就心潮澎湃。
  对于涂山他有着别样的感情,于是他决定再游涂山,重温过往。
  可谁曾想,他这一去,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史记》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这里的会稽指的就是涂山,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
  近年来有说法认为会稽本来不在绍兴,而是在山东的泰山附近,此说的依据是大禹的后裔建立的越国,最早就发迹于山东荷泽地区,后来越国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之下一路南迁,再后来受到吴国的挤压,最后才迁到了浙江绍兴。
  此说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却与大禹当年在此举行诸侯大会的初衷不符,在泰山附近又怎么能起到威震南方的作用呢?所以此说不予采纳。
  日期:2022-11-03 17:21:42

  (续上)
  禹的去世实际又引出来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由谁来继位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大禹之前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且他也定了一个继承人,那就是皋陶(古音读作gāo yáo)。
  要说大禹没有私心,这我不信,毕竟天子这个位子实在是太好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归于一人,谁不想让自己的后人永世继承下去。可是他的不幸就在于,他前面有两个活生生的模板在那摆着,尧、舜都禅让给了贤人,自己开这个口子怎么跟天下人交代?
  无奈之下,大禹只能选个贤人禅位,那么选谁呢?
  大禹将目光第一个就放到了皋陶身上。
  再次强调一下皋陶的读音,gāo yáo,““陶”在古代通“繇”,可不能读作gāo táo。

  皋陶跟伯益一样,都是少昊子孙,曾因正直闻名天下,所以舜在位时让他掌管刑法和断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