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1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10-14 09:02:33
  说在最前
  笔者是一个狂热的历史爱好者,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无一不好,尤爱中国史,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便是将中国历代历史统统捋顺一遍,以自己的视角和写作手法,让历史鲜活起来,如果有幸能让诸君爱上我们的历史,也不失为功德一件。
  理想远大而宏伟,可真要动笔之时又顿感压力山大,毕竟历史过于浩繁,抽出任意一段都够写个一两年,不觉任重道远,遥遥无期。
  本想一本正经的讲历史,可是试发了一下,效果并不好。原因多方面,一是写作手法问题,人一旦态度正经了,那写出来的东西不自觉便呆板了,虽然严谨,但却不接地气,严肃而缺乏幽默,也就无法做到引人入胜;二是社会风气问题,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多了,相反的,愿意钻研的人却变少了,大家沉迷于互联网带来愉悦不能自拔,游戏、小说、自媒体、直播,无一不让人更加舒服、简单,不再需要动脑子,又有多少人愿意拿出时间来了解一下过去,反思一下当下,展望一下未来?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热销,让笔者感悟颇多,这让我知道原来还是有人喜欢历史的,只不过大家喜欢的,是看起来不费劲的、语言轻松的历史。由此笔者明白了,在写作时只需要改变下叙事手法和视角,对历史真实性严谨的同时,又不乏活泼诙谐的描述方式,如此一来,吸引读者看下去的同时,又准确地了解了历史,目的也便达到了。
  日期:2022-10-14 09:27:04
  (续上)
  写作手法问题解决了,那么回到第一个问题,从哪段历史开始写呢?
  中国,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从她产生后世所认同的文明开始,已经从未中断地延续了五千多年。而这,也恰恰是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国家没有因外族入侵而倒下,文明没有因强权渗透而同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的历史不算最久(排在第一的是伊拉克,第二的是埃及),但是中华文明绝对是世界上的NO.1。
  按照如今的断代方法,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二十四个朝代,比如耳熟能详的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等。

  有人会说,这么多朝代,你挑一个最擅长的,你认为最波澜壮阔、不可或缺、对当今中国贡献最大的朝代写不就完了?
  没错,那是最可行的策略,从秦以后都有断代史,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就可以了,不用大费周章地查阅典籍,省事且易于发挥。
  可笔者天生是一个对待历史有点强迫症的人,任何历史都不是割裂的,是一以贯之的,若不从头讲起,无法准确描述历史的恢弘。
  所以第一次动笔,我选择了被公认为最难写的“先秦”。

  日期:2022-10-14 09:56:38
  (续上)
  先秦,顾名思义,就是秦朝之前的历史,包括上古史和夏商周史。众所周知,历史离我们越远,也就越难写。因为越久远,留存下来的史料越少,想要恢复历史本真就越难。
  但越难越有挑战,笔者喜欢上难度,也算是借这个机会,给原来脑子中的问号找到答案。
  对于如何写好先秦史,笔者准备分为三个阶段来写:一是先东周史,这包括上古史、夏商西周史;二是春秋史;三是战国史。
  之所以如此划分,完全是依据史料完整性和可靠性来分割的。
  上古时期根本就没有可靠史料,夏、商、西周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史记》以及后世零散典籍、甲骨文、金文等拼凑而成,且《史记》等典籍成书年代离这一时期实在过于遥远,其真实性也打了折扣,所以笔者把这整段时期,归为第一阶段。
  春秋时期,是开始有信史的阶段,记载这一时期的,有专门的正史,《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国语》等等都是当时史官,最不济也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史官写成,因为史实与记载相差不久,可信度很高,与之前历史有明显区别,所以笔者把这个时期归为第二阶段。

  战国时期,因为史官所记载的各国国史毁于战火的原因,所以没有像《春秋》这样的应时正史,而记录这段历史的《战国策》也偏重于记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事件连贯性和阶段性不如《春秋》直观,而且其中所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有待商榷,需进一步考证。
  所以战国时期的历史,除了依据《战国策》外,大多依然是借鉴了《史记》的内容,但因为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距离战国时期已过去二三百年,他所采纳的史料也是从典籍以及民间野史而来,因此其史学价值虽然较高,但与春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笔者把这一时期归为第三阶段。
  从信史开端角度来说,春秋、战国才是本书叙述的重点,而春秋,则要用重中之重的笔墨好好写。
  日期:2022-10-14 10:47:54
  (续上)

  春秋和战国,在中国历史上又被称为“东周”。
  周朝刚建立时都城在镐(hào)京(丰镐),从周武王开始往下传了十二任,到周幽王在位时丰镐被犬戎攻破,实际上大周到了亡国的边缘。只是后来他的儿子周平王即位,政权还姓“姬”,所以大周又向下延续了五百多年。
  周平王即位后便迁都到了洛邑,相比较来说丰镐在西,洛邑在东,因此后世以周平王元年为分水岭,以都城位置为命名根据,将周朝强行一分为二,之前的称之为“西周”,之后的称之为“东周”。
  平王东迁,虽然躲过了犬戎等游牧民族不断袭扰,但是却带来了更大问题,那就是天子权威的衰退。东迁之时周王室刚刚经历战乱,因此一穷二白,迁都后又处于诸侯国包围之中,所以虽贵为天下之主,却要看几个“地头蛇”的脸色,久而久之,威严尽失,再无天下共主的霸气。
  《左传》中记载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可见东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已经显露出了它的软弱。

  政治的博弈场中,没有人会可怜一个弱者。面对周王室的日渐衰弱,诸侯有的不是怜悯,而是僭越天子权威的快感,于是整个社会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诸侯之间开始相互征伐吞并,大大小小的战争层出不穷,所谓“春秋无义战”,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根本没有正义的战争,全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目的而发动的侵略,霸权在这个时期逐渐显现。
  周王室王权弱化,诸侯国霸权强盛,社会的性质这时候也由奴隶制渐渐转变成封建制,从此开始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
  日期:2022-10-14 14:43:02

  (续上)
  王室的衰弱,社会的混乱,诸侯国的动荡,看似一无是处的时代,却恰恰成就了思想上的闪光点,面对如此混沌不堪的现状,一大批思想家和改革家去深刻地反思救国救世的方法,从而致力于大力推行自己的主张,使得变法之声不绝于耳,改革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