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Buy -我是这样被“卖”的』九问&五环作者讲述自己的销售成长史》
第2节

作者: 寒崖蚀骨
收藏本书TXT下载
  3.糊涂地“买”
  大学毕业那年,我不得已进入了一家刚成立的精细化工企业,平时工作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偏远农场旁边,我去的时候,还没有投产。
  当时被分在企划部,负责业务流程梳理和成本管理方案设计。和我搭档的是一个学计算机的学生,当时我们的分工是――他负责规划计算机和网络,我负责规划业务,公司领导给我们的任务是规范业务流程和考核体系,建立起公司局域网和软件平台。
  这项工作对我这个学金融的来说,挑战相当大。不说我对财务和企业管理的匮乏,两个刚毕业的学生哪有这些实践经验呢?并且当时的计算机局域网也是刚刚兴起,公司只有一台打字的电脑,在一个偏远城市的偏远郊外,怎么才能建立起这样一套系统呢?
  刚上班领导就先让我学习成本管理,其后讲给车间主任和部门领导听。说实话我一点儿也不懂,不得已只能应着头皮从书上看一点儿,晚饭后在会议室给他们讲一点儿,把我折腾得够呛,他们的意见也不小。后来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以前在工厂里干过成本的小伙,整天抓着他给我讲,才慢慢有了一点点感觉。
  接下来就是业务流程。因为压力太大,我不得已去找采购员、找库管员,问他们买东西是怎么个过程,一步一步是怎么办的、出入库是什么手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才将就着画出了所谓的业务流程图。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管成本,为什么要进行流程控制,只知道采购员买回来,让办公室的人点一下数量,采购员非常有意见、背地里直报怨办公室的人。也只知道,总经理想把这个东西,用计算机管理起来。说起计算机,我更不懂了。都不好意思说,大学时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前练的不少,做得也自认为不错,就是因为忘记了“CTRL+S”,竟然没过!

  接下来,我和搭档就开始接触外面的计算机公司、网络公司和软件公司,想把这个网络和系统建起来。
  (如果我和搭档去买软件、选建网的供应商,会是什么情况呢?)

日期:2010-09-25 20:07:07

  我们先接触了一家当地做网络的公司,名字好像有印象,应该是在一辆大破公交的屁股上见过。当时布线搭网络是很火的生意,据说他们做过不少的政府机关和学校。我们进去看了看零乱的门市(当时都是沿街的门脸),四处丢着被肢解的神秘的电脑,好高深!
  聊网络是搭档的事情,我就跟着听。随后搭档问了句“你们卖××软件吗?”两个伙计互相看了看,说“卖,我们是他们的代理!”搭档说“哦,知道了。”出门之后搭档说“什么都代理,就不是代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用“代理”这个词说一家公司。
  后来我们又通过电话查到当地真正的代理,电话联系之后,他们上门了。老板带着一个技术员。听说我们想上软件,老板说“太好了,我们有这产品”然后说“这样吧,我们帮你装个演示版吧”,说完掏出一摞3.5吋软盘,足有六七张,就在我们办公室打字的电脑上装了起来。其实后来我也看过,说实话,不要说流程,连那些名词我都看不懂,就觉得原来软件还可以画这么多框框,一点还能出来这么多东西,挺复杂!我大学只学过DOS。

  得知这家真正的代理来安装演示版后,那家公交屁股上的网络公司的两个人来了。我们的工厂在一个农场旁边,下了国道还有将近六七公里的距离,一条蜿蜒小道延伸到公司门口,再延伸到远方。我们进出也只能搭公司的夏利面包,根本不通公交车。那是在八月底,正热的时候。那两个哥们走到我们工厂门口时,浑身已被汗水湿透了。把他们让进屋,倒了两杯水。我印象中他们停留的时间应该不长,说的好像是“来看看网络的事情进展怎么样”,我们说正在考察,顺便带他们到生产车间、库房转了一小圈儿,结论是“要两根拉光纤才行。”当他们离开的时候,部长望着他们湿漉漉的背景再次钻入烈日下,摇摇头说“这两小伙子,真不容易!”

  过了时间不长,那家代理来找我们,说他们在北京有个产品发布会。我的搭档早想去北京走走,因为他有不少做计算机的同学在北京,经过向领导请示,我们终于有机会第一次出差,到北京考察网络和软件的事情。
  那一次考察安排得非常充实,我们先去中关村那条街转了一圈,钻了几个小胡同,得到的答案是“你们说的这个网很简单”、“我们在这里给你们调试好就行”……。也是那次钻胡同,我知道了还分“品牌机”和“组装机”。
  考察软件比较让我崩溃。我们从中关村大街路东,从头一个开始往北,见一家进一家。第一家进的就是那家代理商的公司,我们说“我们是从××来的,想考察一下软件”,当时好像没人理我,莫不是看我和搭档太年轻、不像是买东西的?
  第二家好像是万能,当时一家不错的软件公司。当听说我们想要软件时,当时那个“北京女”(当时都觉得有些高贵)打开电脑里装好的软件,开始给我们逐条演示。搭档指着我说“这是我们管成本的小X”,我接着问“你们有管成本的软件吗?”那女瞪着茫然的两只眼睛,摇了摇头。
  随后还有安易、金蜘蛛、先锋什么的,都看了。基本上都是上来就打开电脑,按个给我讲解他们的软件。我一个也没有看明白。倒是有一家公司,把我们从大街边的门市领到小区里面的单元楼里,那是他们的办公场所。在那儿和我们聊了一下,问问我们想做什么,并表示他们可以开发。我不懂。搭档说开发费时费力,将来还麻烦,如果实在找不到想要的,只有开发了。

  一天时间,无功而返。那天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管成本的吗?”
  第二天,开了眼。
  那是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大酒店,可以说我是第一次进入那么高级的酒店。在那里,那家软件公司开了盛况空前的发布会。签到的时候,他们问“你们有邀请函吗?”我们说“没有,我们是从外地赶过来的。”于是就领了两袋资料(或许那次北京之行,收获最大的就是那袋资料了)。当然,午餐的时候还领了两个汉堡。
  我们在会场找到了一台演示机,叫来了他们公司的人员,问“有管成本的吗?”那人马上说“有!”于是立即打开了产品界面,点开一个菜单,嘟噜一下子出来一大串儿,我立马晕了。眯着眼看了几下,想了想问“我们采用分步法,你们可以吗?”(看来当时幸亏被逼着学了),那哥们眨了眨眼,想了一下,又打开一个菜单,说“你看,这里有分步结转!”靠,这次轮到我晕了!我定了定神,问“我们是连续结转,你们可以吗?”那哥们愣愣地看着我,又歪了一下头,这时候主席台上音乐响起――开始抽大奖了,头奖是台电脑。那哥们说“咱们先看抽奖!”

  直到从北京回来,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管成本的软件”,反正我是在那家公司看到了,领导要问,我就这么汇报,就说他们可以做。
  听说我们从北京回来,当地的代理又开始和我们联系。记得有一次去完他们公司,我莫名其妙地跟着搭档,被他那白色小面包拉到了一个当地知名的饭馆,说要请我们吃饭。我当时特别不好意思,为什么要被请吃饭呢?吃你的多不好意思啊!项目你们做不下来可怎么见你呢?看着搭档和他划拳劲儿起,我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们那次考察后不久,工厂因为工艺和技术原因无法按期投产,决定重新建一个车间取代无法达标的车间。我们楼里的都被要求去工地当小工。当了一个月小工之后,又开始在夜间查睡觉的工人,查了一个月睡觉的工人,又被安排去记录生产数据……
  为了那个项目,研究了很多的资料,其中从北京拿回来的那家公司的一本宣传册,改变了我的认知,乃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箴言:没有需求就没有购买,我们无法向不知道买什么的人销售。


日期:2010-09-25 21:54:44

  4.入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