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15 12:38:53
当然了,南明方面如果说有人感觉十分不爽,那也是很正常的。
你猜的没错,我说的就是孙可望。
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以后,派人给身在安龙府的永历皇帝送去了一份报捷奏疏。这就引起了孙可望的不满,认为李定国心里只有永历皇帝朱由榔,没有他秦王孙可望,“深恨之”。
这事简直莫名其妙。
桂林大捷以后,李定国明明报告了身在贵阳的孙可望,连抓住的叛徒陈邦傅父子也是送往贵阳交给孙可望处置,说明他对孙可望这个义兄还是足够尊重的,怎么能说是李定国心里只有朱由榔,没有他孙可望呢?
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孙可望生怕永历皇帝与李定国来往频繁,影响自己一手遮天,才仇恨李定国的。
后来,又有阴谋论者向孙可望告密,说李定国攻克桂林之后应该缴获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却只给贵阳送来了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册和几捆人参。说明他不是把孔有德的家产私吞了,就是分给部下了。
然而真实情况是,孔有德在自焚之前,提前命令属下把他居住的王府后殿和掠夺来的金银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哪来的大批金银珠宝?
孙可望本来就非常记恨李定国,面对这样的阴谋论自然是照单全收,认定李定国藏了私货。
前面提到,冯双礼本来已经按照李定国的部署埋伏好了,孙可望却突然命令冯双礼撤兵,就是要从中破坏,不想让李定国夺得大功。导致李定国没能乘胜追击,全歼清军。黄宗羲就曾扼腕叹息:“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
李定国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依然做到了斩杀尼堪,大败清军,捷报传到贵阳,孙可望更是恼羞成怒,认为李定国已经是“功高震主”了。
李定国的存在,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对永历朝廷的掌控,孙可望越想越气,干脆把犒劳李定国部队的赏银先由八万两减到了六万两,最后竟然减到了四万两。
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孙可望已经彻底陷入了疯狂。
可是,光躲在后方搞这些小动作,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暴露孙可望的小人之心,并不会对李定国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看来,要想从此以后每天都能睡个安稳觉,只有想办法把这个姓李的祸患除掉。
可这又谈何容易?李定国在军中极具声望,又没有吃过像北路军刘文秀那样的败仗,就算是要除掉他,也总得找点像样的借口吧,否则怎么服众?
日期:2022-08-16 08:49:11
由于孙可望不断地在后方拆台,并且连续调走李定国麾下的将士,导致李定国手里的兵力越来越少。不要说继续扩大战果了,就连镇守最近刚刚收复的州县都非常勉强。面对附近数量众多的清军,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衡州。
这可真是瞌睡送个枕头—正是时候。对于处心积虑想要除掉李定国的孙可望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天大的喜讯。孙可望立即亲自带着大军到达湖南武冈,派人给李定国送去了邀请信,邀请他亲自到武冈参加全军高级将领军事会议。
召开军事会议是假,杀人灭口是真。孙可望的计划是,等李定国一到,就立即把他拿下,然后以随意放弃衡州的罪名杀害,李定国的部队则交给自己的心腹将领冯双礼指挥。
为了等这个干掉李定国的机会,孙可望可以说是日日想,夜夜盼,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孙可望在激动之余,也有一个巨大的担忧:万一李定国不来怎么办?
为了不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指尖溜走,孙可望在三天之内连续给李定国写了七封信,反复强调了本次军事会议的重要性,希望李定国无论如何一定要准时前来。
看来不去不行啊!
既然如此,那就去吧,免得老孙又说自己眼里没有他这个大哥。
刚一出发,李定国的心腹龚铭就派人送来一封密信。龚铭当时就在武冈附近的沅州,得知了孙可望的阴谋以后,立即给李定国写了这封密信,让他千万不要过去,去了难逃一死。
得到龚铭的报信,李定国开始犹豫了。自己的心腹肯定不会欺骗自己,可他也不太相信孙可望真的会对自己下此毒手。
犹豫了半天,李定国还是决定继续赶路。
眼看李定国就要羊入虎口,刘文秀的儿子又悄悄派人去找到李定国,说明了孙可望请他去的真相。
李定国这才终于相信,孙可望这次是真的打算置自己于死地。
多年的兄弟之情让李定国不忍心彻底与孙可望决裂,他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孙可望。
信中这样写道:“现在大局虽然稍微有所转机,但是敌人的实力仍然很强大,成败尚不明朗,正是你我同心协力、兴复国家的时候。千万不要妄自听信谗言,自相残杀,败坏了国家大事,希望义兄深思。我耿耿之心,愿意指天为誓!”
这封信充分证明,李定国愿意以国家大业为重,努力消除孙可望对自己的猜忌。
没想到孙可望看完信以后,气急败坏,对李定国破口大骂。
阴谋搞成了阳谋,对方还写信来教育自己,孙可望越想越气,决定发兵与李定国决一死战。
李定国见自己的劝说没啥效果,长叹一声,十分惋惜地对部下说:“我年少从军,尝尽艰险,原本打算匡扶圣上,立不朽之功勋。现在好不容易打了几场胜仗,就被秦王所猜忌。我原来与义弟刘文秀身份地位一样,他稍微犯了点错就被废弃。秦王猜忌我必然更甚于刘文秀,我的妻儿都在云南,我只能去往他处了。”
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二月,李定国带着本部五万人马撤入广西,避免与孙可望自相残杀。
从今以后,你我再不是兄弟。
南明复兴的最好机会,也就此错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