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7-26 10:45:07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如此形容古代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落后:“外国用火药制造子丨弹丨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这话并不是历史事实。别的且不说,拿火药来对付战场上的敌人,中国人要说第二,根本没人敢说第一。
早在宋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很多火药武器,什么霹雳炮、震天雷、突火枪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了,火器在战场的应用上,宋朝只能算是萌芽阶段,真正把火药武器发扬光大的,还得说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在当时起兵反元的各路义军中就是第一个将火器作为军队制式装备的,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更是创建了专用火器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
最高统治者既然如此重视火器的作用,各式各样的火器就如雨后春笋般被明朝人发明了出来。光火箭就有几十种,火枪也有十几种,还有地雷、水雷、火炮,真可谓是遍地开花。
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好用的对付骑兵的利器,谁还直接冲上去跟你对砍啊?白文选命令部队把清军包围了个严严实实,然后火枪兵自行寻找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多了,装火药和弹丸,瞄准清兵,然后扣动扳机,再继续装火药和弹丸,再瞄准清兵,再扣动扳机。
明军这仗打得那叫一个淡定从容,清军可就比较惨了,一个一个全部成了活靶子,流弹从四面八方飞过来,许多清军士兵被当场击毙,剩下的人也被吓得抱头鼠窜。
照这个情形打下去,清军被彻底歼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包围圈里的清军将领们已经快疯了,想打吧,到处都在飞流弹,连明军在哪儿都找不到。想突围吧,明军的包围圈结实的跟铁桶一般,自己的部下又都被吓破了胆,只能任人宰割,这种痛苦何时是个头啊?
白文选回答了这个问题,只不过用的不是嘴,而是行动。
趁你病要你命,二十八日,明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面对已经完全丧失斗志的清军,明军可以说是打的非常轻松,清军将领梅勒章京葛朝忠、都统白广生被杀,副都统白含真被活捉,只有永宁总兵柏永馥带着残兵败卒侥幸逃回了保宁,此时清点人数,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在刘文秀和白文选的统率下,入川明军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收复了四川大部。
反观吴三桂领的清军,先是退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又从绵州退到了广元。兵败如山倒,这时清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吴三桂和李国翰已经无意死守,他们打算放弃四川,全军退回陕西,然后再从长计议。
如果事情真的这样发展的话,那么明军就将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保宁,整个四川将全部重归南明统治之下,四川也会像之前的云南和贵州一样,发展成为稳固的抗清基地。如此一来,南明形势就能进一步得到改观。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屡战屡败的清军竟然选择了留下。
清军的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转变,是因为一个人的坚持。
日期:2022-07-26 14:43:50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唐城村)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时任四川巡按御史,此时正奉命在保宁城监督乡试。
巡按御史是正七品官,品级虽然不高,但是职权却不小,号称“代天子巡狩”,凡是所巡按地方的大小军政,都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之前吴三桂在进军四川的过程中,军纪相当差劲,部下犯下很多不法之事,郝浴毫不客气,当即向清廷上奏,告了吴三桂的状,二人就此结仇。
面对明军势大、清军望风而逃的严峻形势,郝浴毫无撤退之念,他决心要与保宁共存亡,为清廷保住保宁这块在四川唯一的地盘。
当时驻守保宁的清军只有一二百人,郝浴就算再怎么有坚守的决心,也不会傻到仅凭这一二百人的残兵败将抵挡住刘文秀的几万大军。
他决定拉吴三桂和李国翰过来一起守。他给吴三桂写了 ,信里有这样一句话:“不死于贼,必死于法。”
吴三桂犹豫了,守吧,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撤吧,又担心清廷会怪罪下来,真他娘的烦!
郝浴并不相信自己一封写着豪言壮语的信就能让吴三桂回心转意,为了逼吴三桂留下来跟自己一起死守,他决定再来一招更狠的。
几天后,顺治皇帝收到了郝浴的一封奏折,弹劾吴三桂拥兵观望,非但不能攻取四川,反而要将明军引入陕西。
这封奏折对吴三桂着实太过狠毒了些。
众所周知,吴三桂是叛明投清的大叛徒,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降臣,就算之前表现得有多好,始终也不可能得到清廷毫无保留的信任,要不顺治皇帝怎么会派自己的亲信大臣李国翰到吴三桂军中“辅助”他呢?
郝浴的这封奏折算是药到病除,彻底治好了吴三桂心中的烦躁。因为他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带着部队退到保宁,在此坚守了。
如果说之前吴三桂对郝浴算是不满的话,那么现在绝对上升到了恨之入骨的级别。
现在大敌当前,打仗要紧,如果这次侥幸能够死里逃生,本王绝放不过你小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