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4年,班师巴比伦,十年征战遂告结束。
5.亚历山大取胜原因
亚历山大以十年武功,征服波斯,建立了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他的成就在人世间达到何等辉煌的程度,无论在希腊还是东方,还没有一个人有过这么多,这么惊人的业绩",可谓战功赫赫。究其原因有二。
客观而言,他的主要对手波斯帝国,此时已经腐朽,政局不稳,内讧不休,属国常怀二心,故虽幅员辽阔,军队甚众,却运转不灵,仅存大国之表,而无帝国之实。诸被征服属邦,或乘机壮大己势,或相机拱手献城,不愿卖力。亚历山大兵至小亚,除格拉尼库一役,几无战事;在地中海东部沿岸,除推罗、加沙两城外,余者请降;埃及文明古国,也"客客气气"地迎入,苏萨"献城归顺"。兵不血刃,已连下半个帝国。大流士三世,身为国君,实为懦夫,无德无才,昏庸无能,两次御驾亲临,均率卒数十万,却不识地理,不明兵事,指挥无方,畏敌如虎,皆于酣战之际,率先怯逃,或"一跃上马,逃之夭夭",或"拨转马头,溜之大吉"。属国不臣,君无将才,亡国当属必然。
主观而言,是亚历山大治军有方、指挥卓越、战略战术运用精妙之故。每次战役,亚历山大均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为此曾负伤累累,几次险些丧命,与士卒"苦累同受、祸患同当、福禄同享";赏功将士,慷慨大方,凡立功者,一个不漏地论功行赏,以资鼓励,对声誉极佳、或勇于危难者,"额外发给各式各样的奖品或奖金,对有特殊英勇行为或巨大贡献的军官,还赐戴金冠";他熟识将士,对各级军官及勇猛之卒,均能道出名姓,夸其功勋,如数家珍;他体察军心,当战争休整时,让新婚者回家探亲。在宽厚待人、重赏功卒之时,亦严格要求:"每个人在遇到危险时要想到纪律;进军中需要安静要作到鸦雀无声;需要欢呼时要喊得响亮;必要的时候,要喊出惊天动地的杀声。每个人都要机敏地服从命令,还要机敏地向部下传送。每个人都要牢记:个人的疏忽会造成全军的危险;个人的努力也有助于全体的成功。"由于身先士卒、深察军心、严格治军,故将士一心,乐于效命。
在战略上,亚历山大也极为出色。远征波斯,有陷于两线作战的危险,故远征之前,先除后顾之忧:兵扫西北、南服希腊。在进攻波斯途中,亦将消除后方祸乱作为首务,征服波斯西海岸,既使强大的波斯舰队无立锥之地,又使其不能与希腊本土怀二心者联合为患,可谓一举两得。待埃及请降,后患根除,方放手追敌,可谓用心良苦。在打击敌人方面,他注重分化瓦解、抚剿兼施:对主动归顺者,"以礼相待",予以自由,如印度王波罗斯战败归降,他亲自迎接,将"原有王国的主权交还给他";对希腊诸邦,也极有耐心,让降者自持其政体,并不强求接受君主制;他尊重别国信仰,如兵取埃及后,不惜劳足千里祭拜阿蒙神,他尊重妇女,不让士卒强行无礼,对犯令的人间禽兽,处以死刑;他不搞种族歧视,不以本族为贵,不以他族为贱,视善人为亲属,视恶人为蛮种。这种兼容并蓄的政策足以赢得敌国人心。另一方面,对顽固不降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对推罗、加沙等,尽屠其民,夷为平地;对首起叛乱的底比斯,进行了有如"报千年仇雪万年恨那样的大屠杀。"恩威并用,足以使降者不敢二心。
亚历山大临敌制胜,大半要归于马其顿方阵这一战术的灵活调度。此种方阵,实为以寡击众的优越战术,它变动自若,攻守皆宜。如亚历山大一次征讨马其顿北部叛军时,前后受阻,便令撤军,将方阵疏成120纵列,两翼各部署200骑兵。他先令骑兵直竖长矛,尔后把矛头朝前用冲锋状,并左右摆;方阵本身,在他调度下,步法矫健、军容严整,并向左右两翼交替回旋,在很短时间内演示了各种队形变换,然后令左翼突出一部呈尖山状进攻。敌军看到其部队调度灵活、纪律森严,早已目瞪口呆,不等对方靠近就逃走了。"闪电"战也是亚历山大常用战术之一,如征服中亚,就常常以这种长距离的穿插、包抄、快速前进的战术取胜,达到战略奇袭的目的,靠此战术,曾一次俘敌4万、牛23万余头,足见其效。
以上所述,皆为制胜利器,也足以证明亚历山大不失为千古名将。
关于他的将才,阿里安曾归结如下:"他采取行动时英明果断,即使在昏暗迷茫中,也从不犹豫;情况明朗时,则更是目光炯炯,成竹在胸。对部队,从装备训练到调动指挥,都异常精明巧妙。他善于鼓励士气,使全军感到前途光明。遇有艰险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胜负难分成败不定之际,他能当机立断,大胆行动。他能急中生智,掐算如神,常使敌人措手不及,束手就擒。他对敌人的阴谋诡计经常保持高度警惕,绝少陷入圈套。他言必信、行必果。他在金钱问题上,对自己一贯苛刻,对别人则十分大方。他的品德崇高,人世罕见。"所陈当属公允。
公元前323年6月,被誉为"西方名将第一人"的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年仅33岁,他所建立的大帝国也随之解体。但经过他的努力,东西两大文明接轨了,形成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即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23—前30)。这个时代的成果以及亚历山大的将才,是后人所无法忘记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