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战争史》
第8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05-30 11:37:01
  古巴比伦王国与“寓兵于农”制

  1.汉谟拉比实行"寓兵于农"制
  公元前1894年建立的巴比伦第一王朝,在它头5个国王统治期间,在与伊新、拉尔萨等邦的角逐中尚不居重要地位,后来拉尔萨为埃兰所破,马里和埃什努那又臣服于北方的亚述,伊新也趋衰落,巴比伦才乘机而起,在其第6位国王汉谟拉比之时(公元前1792—前1750年)才统一全境,文治武功皆取得空前的成就,巴比伦也才成为显赫一时的统一两河流域的大国。
  汉谟拉比为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非常注重其常备军的建设。为了保证战时随时可召来士兵,采取了"寓兵于农"的政策。
  当时的士兵被称为列都、柏以鲁。列都,苏美尔语为乌库苏,直译为"跑路人",转译为"随从"、"差役"、"驭者",有的学者译为重装步兵。
  文献中有时也称为"王之跑路人",阿卡德语称为里德萨利姆。列都在战时服军役,平时为国王传递命令,执行丨警丨察任务,维护社会秩序;柏以鲁,直译为"渔夫",苏美尔语称苏库。有的学者转译为"水手"、"捕吏"、"猎人"、"水上丨警丨察"和"轻装步兵"等。柏以鲁和列都一样,战时服军役,平时管理河渠和灌溉网,拥有河流的捕鱼权,经营河流的运输业。

  在"寓兵于农"制度下,士兵可以从国家领得服役份地(包括田园、房屋和牲畜),条件是随时应召随国王出征。这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得到充分体现。法典中有16条涉及士兵的份地及其物质利益问题,其中第26—41条对士兵的权利、义务关系有详细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寓兵于农的列都和柏以鲁从国王那里所领得的田地、园圃、牲畜和房屋,不允许出卖、转让、抵债,也不能由妻子和女儿继承,只可以允许继父服役的儿子继授。每个士兵的份地,少者一布耳(约合6.35公顷),一般为二布耳。这样,士兵被固着在土地上,一旦国家有战事,招之即来,不来则处以死刑,也不允许顶替。这样保证了汉谟拉比拥有一支强大的随时可以征召的常备军,只是这种常备军平时作耕、战时出征,有一定的公民兵制色彩,但又摆脱了公民兵制下士兵可能不应征或除非公民不能应征的局面。寓兵于农制的实行,既可以保持国家的军队,处于实质的常备状态,又可以节省军费,不但可以节约国家开支,还能增加生产,发展农业。汉谟拉比正是依靠这支寓兵于农的常备军,南征北战,建立了一统的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

  2.古巴比伦王国的霸业与灭亡
  汉谟拉比登基时,巴比伦领土不过百里,要想战胜四周的邻国,首先必须巩固内政,发展经济。因此在他当政头几年,他向北方的亚述强国称臣,致力于内政建设,制定法律,修筑城墙,重建神庙,兴建运河,努力积聚实力,消弭内争。
  当汉谟拉比当政第6年时,巴比伦有了较大发展,他才把对外扩张摆到日程上。他是一位长于谋略的国王,善于审时度势,军事压力与外交手腕并用,充分利用矛盾,把众多敌人各个击败。他的基本战略是远交近攻,尽可能团结较多盟友,集中全力打击一个主要敌人。
  为了战胜南方紧邻伊新,汉谟拉比便和北方的马里、南方的拉尔萨结盟,继续承认亚述的统治,以便取得其支持,以强大的军队一举灭亡伊新。
  伊新既克,更在其南的拉尔萨便成为巴比伦南进的主要障碍。为使南进没有后顾之忧,汉谟拉比在灭伊新之后,把巩固北方当作要务,于是他特别致力于与北方的马里结好。
  汉谟拉比与马里国王吉姆里利姆约定在国际事务中采取联合一致的行动,在军事上互相支援。汉谟拉比支持马里摆脱亚述的控制,又帮助它击退草原部落与东邻埃什努那的侵扰,因而两国相当交好。
  汉谟拉比取得了马里的信任。战胜伊新已过几年,军队战斗力有所休整并有壮大,于是在公元前1764年出兵击败埃什努那。再过一年,又对拉尔萨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

  汉谟拉比很可能采取控制河水——壅水或突然放水的斗争手段,使幼发拉底河下游的敌国拉尔萨遭受重大打击。经过对拉尔萨最后要塞的数日围攻,巴比伦终于战败拉尔萨。两河流域南部便完全归入巴比伦版图。
  南方既定,剩下的征服对象就是北方的盟国马里。马里国王吉姆里利姆意识到这一局势后,便召回了和巴比伦一起在拉尔萨作战的部队。但是,他毕竟醒悟已晚,汉谟拉比已挥得胜之师乘胜北上征讨。公元前1759年,马里只有臣服于汉谟拉比。
  随后,巴比伦又占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厄布拉,并向北面的亚述用兵,占其南部国土,亚述王朝以称臣方式幸存下来,保持半独立状态。接着巴比伦又决河攻灭埃什努那。至此汉谟拉比终于统一两河流域全境,统一的规模较阿卡德王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巴比伦王国的太平盛世在汉谟拉比死后不久即难维持。其继任者很快面临动乱分裂的威胁,南部地区发动暴动,东部山区的加喜特人也欲问鼎中原,开始侵袭巴比伦。国内矛盾更为尖锐,奴隶纷纷逃亡。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攻陷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和巴比伦第一王朝便告结束。但赫梯人并未久留,他们退兵后由伊新人建立巴比伦第二王朝(公元前1590—前1518年),接着外来的加喜特人建立巴比伦第三王朝(公元前1518—前1204年),后来巴比伦人又建巴比伦第四王朝(公元前1165—前689年)。但是千年之间始终未能再度恢复汉谟拉比强国的繁荣。直到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兴起,两河流域才发展到奴隶制政治,经济和军事高度发展的帝国阶段。

  日期:2022-05-31 06:30:36
  亚述军事帝国(一)

  1.早期亚述的发展
  亚述帝国是世界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起"军事帝国"的国家。帝国的历代诸王几乎都是在不断扩张征伐中度过的,而且其军事发展的完备堪称是古代世界最发达的。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属操塞姆语的亚述人以底格里斯河两岸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立的城邦。当萨尔贡、汉谟拉比强盛时曾表示臣服,但始终保持半独立地位。只有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强大王权衰微之后,亚述才恢复独立,自谋发展。
  古代亚述的历史从苏美尔时期,到亚述帝国连续2000余年,一般分为古亚述、中亚述和帝国3个阶段。古亚述(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从塞姆人北上定居立国开始,到阿卡德时期,王权才渐强大。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时(公元前1815—前1783年)开始向外扩张,埃什努那、马里皆表示臣服,汉谟拉比在位初年亦曾向亚述表示归顺。但不久亚述被汉谟拉比击败,长期偏于两河北部一隅。中亚述时期(公元前1500—前900年),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时(公元前1114—前1076年)曾颇为强盛,后来又遭亚美尼亚人侵扰,国势转衰。直到公元前9世纪初,从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开始,亚述才以两河强国雄姿向帝国跨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