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南明历史小说——南明耻》
第44节

作者: 六镇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03-12 21:31:34
  第六十四章 陈柳遗韵
  原来这陈子龙出门后就待在这街角,一直往柳宅门口巴望,打量着柳二出来了,而夏允彝没有跟着,便赶紧拉住柳振民低声问道:
  “她怎么样?”
  这个“她”不可能是别人,自然就是目前住在钱谦益府邸里,之前姓杨如今姓柳那位,而柳振民昨天才刚见过她,自然也如实答到:

  “昨天刚见过,挺好的。”
  这当然是实话,只不过柳振民没提昨天是因为墨兰那档子事才见到的柳如是,当然陈子龙也不关心这个,听了柳二的话,似乎颇为欣慰,然后仰起头望着天说道:
  “她好我就放心了。”
  陈子龙看天,柳振民看他,只觉得他的眼神明显不对,心想你要是真放下心了也不至于特意使眼色让我出来了。果不其然,陈情圣眺望天空没多久,就又微微叹息道:
  “可惜,终究是有缘无分。”
  柳振民一听这话,乐了,知道他终究是忘不了她,于是拍了拍陈的肩膀,以知情人的身份很直白地说道:

  “嗨,你就莫拿什么缘分当推辞了。有缘无分?钱世伯和如是姐之间有什么分啊?是年岁相近啊还是相貌般配啊?是‘我爱你乌黑头发白个肉’,还是‘我爱你雪白头发乌个肉’啊(钱谦益和柳如是之间的玩笑情话,钱谦益头白肤黑,柳如是头黑肤白)?但是人家钱世伯能豁得出去,人家可以以堂堂礼部侍郎之尊,不理世俗议论,毅然铺开阵仗,娶个青楼女子回家,还日日捧在掌心里当块宝一样,更不介意如是姐之前和你那段名闻江南的韵事,更不在乎如是姐更早之前还给那位周大学士当过小妾,那真的是什么都不在乎,就在乎这个人。子龙兄,换成你,你豁得出去吗?”

  柳振民说的有理有据,只一段话就把陈子龙问的哑口无言,毫无还口之力。但他沉默许久后,心下到底难平,于是又仰起头看了看天,然后扭过头看着柳二反问道: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他豁的出去,我豁不出去,我跟他没法比。只是我豁不出去,你就豁得出去?”
  柳振民心想你们俩为柳如是豁不豁得出去关我什么事?我明明是和墨兰有事,我豁也是为她豁,不过说实话我现在还真豁不出去,不然我早就领着她回家和冯慧摆明车马了,这不就是不敢么。
  当然这句话更没必要对陈子龙说,柳振民只是降低了些声调,改为安慰劝解:
  “嗨,可这话又说回来了,子龙,咱拍着良心说,就算你能豁的出去,估计也没什么用。第一,钱世伯家里没人能管他,而你老娘还在,你得听话尽孝啊,当年在松江南楼上你不就是顾忌这个吗?这究竟是摆在眼前躲不开的;第二,咱坦白说,如是姐也的确太能花钱了,也就钱世伯这样的能供得起,你吗,多少有点艰难。”
  柳振民这说的还是实话,因为陈柳二人最后掰了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陈的母亲妻子不同意,也部分在于柳如是的确太能花钱,陈子龙虽然家境不错,但供养这样的散财童女到底还是囊中羞涩。
  陈子龙听了这第二段大实话,又不做声了,过了一会儿后,好像又有了些释然:

  “嗨,我中榜晚,家境也不过尔尔,确实。”
  柳振民也不知道陈子龙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毕竟他中榜这七年来也没见他怎么发财,当然自己和夏允彝也一样。不过不管怎么说,反正陈子龙是不接着装情圣了,这件事眼下似乎是这么过去了,于是柳振民勾着陈子龙的肩,一边接着安慰他一边一起回了屋。
  夏允彝见二人这么久才回来,心里估计他们应该是谈了些什么事情,但也没有多问。两人落座后,大家又闲扯了几句,吃喝了几口,酒足饭饱之际,天色也渐渐晚了,于是陈夏三人便适时地起身告辞回借宿的庙里去了。
  送他们出门的时候,柳振民说道:
  “今年事多,清明节也没去松江,等过一段闲了,我便带着夫人和儿子去法华汇给徐师公扫墓,如果二位兄长到时还没有来南京做官,我就顺路去拜访你们。”

  夏允彝拍了拍柳振民的肩膀:
  “能来最好,实在太忙来不了也无妨,徐大人那里自有家人四时祭扫,我们也是常去拜祭的。”
  柳振民点了点头,他口中的这个“徐师公”便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大学士徐光启,因为柳振民的父亲柳树生是跟着徐光启研究火器的弟子之一,所以徐光启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柳振民的师公。
  送走陈夏三人后,柳振民回到屋里,才突然想起另一件事:
  等看过了徐叔公,也该去嘉定看看孙叔叔了。

  —
  作者有话说: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徐光启的这个徐和如 海大名鼎鼎的徐家汇的徐是一个徐,事实上法华汇就是今天的徐家汇,就是为了纪念徐光启才改的这个名。
  大概徐家的后人会很想得到这笔拆迁费吧,哈哈。
  另外柳如是也挺有意思的,按照目前的记载,她可能挺能花钱,和陈子龙没成或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当后来为了支持反清复明,以及丈夫钱谦益入狱受困的时候,她也同样能够不吝财帛,大把花钱支持抗清和捞丈夫出来,因此也可以说柳如是有相对正确的金钱观吧。
  而陈夏柳这三位同年进士的聚会到此也终于告一段落了,这场聚会林林总总写了不少,有些拖沓,但丁丑科的这些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的,另外明代的科举也着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实际上它是中国科举选拔制度的最高峰,在明代中后期甚至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
  (当然既然是潜规则,也就经常有例外,不过在隆庆-天启这四朝,这条潜规则执行的最为严格,真的几乎是没有例外)
  而进入清代以后,为了照顾八旗子弟当官管事,清廷给了他们大量提拔优惠(不知和明代宗室不能当官,“纯养猪”的做法相比孰优孰劣?),从而挤占了大量员额,导致实际上汉人科举的含金量被大大削弱了。
  而讲完这场聚会后,本书的剧情又该继续往下进展了,吴梅村又该露面了,而一位和吴梅村还有柳振民都有重要联系的著名女性—也是柳振民在心里心心念念记了半辈子的一个人—马上也要登场了。
  有个事情,就是古人都是虚岁(出生就算一岁,然后有的时期可能,我只是说可能啊,没有仔细研究过,只要过了农历年还要给你再加一岁,所以极端情况下,比如你是阴历十二月生人,可能转过年后就算二岁了,而实际上这时你出生还不到一个月)。
  而我比较懒,写书大都是按实际年龄算的,比如柳振民虚岁二十六,我一直按实岁二十五写。
  最后,结尾这个孙叔叔,等到各位看下一章的时候,大概能猜出来是谁吧?这也是一位明末的名人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