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3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湖南湘乡大界曾氏记载,大约在宋雍熙年间(984—987年),曾孟鲁随人流西行先迁往湖南茶陵,因此被认为是“迁湖广始祖”(《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卷八)。
  据考证,迁徙的大概路线是:从江西永丰县过吉安,穿过永新县境抵达湖南茶陵(全程260多公里,大概需要走11天)。在江西睦陂,曾有三兄弟背山而居,是曾国藩家族的祖居地。
  第4代曾霸再迁衡阳
  始祖公曾孟鲁第4代传孙曾霸再迁衡西,其后代又迁祁阳、湘乡等地,居湘乡(今双峰荷叶塘)者为曾国藩家族。
  到了曾孟鲁的六世孙,就是曾元吉,也就是曾竟希的祖父。
  曾元吉(谱名贞桢,生卒1690-1764),振兴了家业,在衡山县购买了四十多亩土地,还在湘乡县盖了多处宅院,家中人丁兴旺,生了兄弟共有六人。曾竞希的父亲曾铺臣排行第二。
  曾辅臣(谱名尚庭,生卒1721-1776),曾元吉次子。家庭六兄弟分家时虽分得一份家产,但却不改勤俭劳作之风。这支人丁不旺,可惜只生了一个儿子。
  曾竟希刚刚想到这儿,一扭头,又看到了爷爷曾元吉,好亲切的样子,好像正看着自己笑呢。爷爷最稀罕小竟希……
  曾竟希也最像爷爷,像他一样勤俭。爷爷好厉害的,在衡山县购买了四十多亩土地,还在湘乡县盖了多处宅院,家中人丁兴旺,父亲排行第二,兄弟共有六人。

  老父曾辅臣,也很勤俭。可惜我呀,不象他老人家一样兄弟众多,只有我一人,好在也从先人那里学会了操持家业,略有小成。但令人失望的是自己的这一支却人丁不旺。爷俩儿就觉得应该找地仙帮忙才行。后经地仙指引,说是应该更换地方生活才能转运,要不继续在老屋宅住下去,对人会更加不利。那么,搬到哪里去呢?
  图兴旺置地西迁白杨坪
  经过多方寻找,寻到了有名望的地仙。地仙就索要老父铺臣、竟希和儿子玉屏的生辰八字,然后按照父子生辰八字在周边精心寻找,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在湘乡县的荷叶塘寻找到位于白杨坪的一片吉地,差不多三四十亩,好在地价合适就置了下来。
  这白杨坪呀,在高楣山脚下。从稍大一点的范围看,地处湖南湘乡的正中部,北有鸡笼山、黄牛峰,东部有立龙山、落子山,南有车前山,西有猴子山、羊角山、戴顶山,村子简直就是处于锅底或盆地(底)。所以,周边望去,自然会有山峰(坡)、梯田、依山坡形成的树林等植被。

  在村子的附近紫云峰又有如天梯一样的山坡地。紫云峰距县城东约50里,在荷叶与沙塘交界处的山峰高818.8米,系湘县域内第一高峰,峭壁秃顶,独有两巨石兀立其上。天气好时,站在山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九峰山,白石峰等高山,甚至可以隐约看到南岳祝融峰。据地仙介绍:这一众诸山都为附近的乡镇聚纳了许多灵气,周边百里要出许多英雄豪杰和达官贵人,就看谁家能占得先机,而待时机成熟,也就鸿福降临了。

  据地仙分析:这是一块吉地,但是由于地处锅底,与周边相对处半径十里之中心,群丘(矮山)低峰环绕,此为一端,又有东南百里之南岳另一端相呼应,以接迎吸纳其溢出灵气。
  地仙说,要在白杨坪这儿建一处总体布局呈半圆形,建筑群坐落在北半部,倚南半部为后山,自东西宅门至后山再建围墙的院落。使主体建筑群平面呈“凹”字型,坐两朝东才好,而不是常规的坐北朝南。共需占地需要35亩、建筑物约需8亩(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才行。
  建成后,还要在门前挖一个差不多长方形的池塘,池塘两边是分置宅院的"东、西门"。建造的主楼要分为前后两进院,在中轴线上一字排开,主楼两侧应该是结构相同、位置对称的"东、西"跨院,各有两栋纵向排开的房屋。东跨院前面、东宅门之内建一栋独立的建筑,做粮仓。粮仓北侧放置牛栏。西宅门前的西侧,建书房,按照耕读之家配置建房,方会催生家业兴盛、人丁兴旺、辈出达官贵人。

  (注:此处东、西方位词只为表述方便,并非实际上的东边或西边,而是相对坐向而讲的方位。真正的方位已是自北往西扭转了一个直角的)。

  置地建造新宅白洋坪
  记得棠兴村老屋那边,爷爷元吉将父亲与其他五个叔伯分家后,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父亲铺臣这支却是自己一人单传。好不容易娶妻生子,大儿子又没长成,虽是中年得子,但总觉老屋不发这支人。愁煞了一家老小,方下决心再度寻吉地迁移,不然哪里心甘?
  曾竟希也与老爹商量要想办法改变才好。于是就去寻有德地仙,帮忙寻下周边哪里,可以寻到吉地,就购置到手造屋改迁。后来在地仙经过大半年的帮助指导,往西走四十里,才寻到了湘乡荷叶塘的白杨坪这儿,谈好合适的地价,赶紧购买到手,于是,就抓紧时间准备物料、破土动工兴建,终于在嘉庆十三年建成了新院落一一白洋坪(后于咸丰二年定名白玉堂)。
  房子建好后,事情真的是顺利很多,玉屏的成长变化简直就是开了挂,不仅浪子回头,还越来越有出息了,也开始让两个儿子读书识字,看来这地仙眼光还可以。若在以往,哪会想到这玉屏会有这正形?也根本不可想象,可否能象个有家有子的父象。这不,刚刚迁到这新宅三年光景,大孙媳妇江氏又快临盆了,真的是令人喜庆。
  曾竟希想着这些得意事,精神好了许多。又想起了建造这屋的细节,到如今还象昨天一样的清晰……老人家又要把这屋的布局与风水安排想了一遍……
  特别清楚的记得:这白洋坪是嘉庆十一年(1806年)开建,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建好,在65岁那年一家十口人从棠兴村搬迁居住这边来。
  这新院落,是按这儿(湖南中部)的建筑样式(风格),用砖木结构,两屋两横,占地差不多35多亩(2万多平方米),光屋就建了8亩48间(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院子左侧的楼房有个槽门,和二层的书房相通(注:书房利见斋书塾堂,因《易经》中的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而得名。白玉堂正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居以勤俭为本",下联是"力田与孝弟同科",横批是"白玉堂"。这些都是后来曾国藩发迹后才有的名字)。

  右边有一栋两层小仓库和一栋放置农具的房子,就是想盖一处突出耕读之家的院落。屋前有一个半月形池塘,有活水进出。

  白洋坪风水布局讲究
  新院子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稻田。按地仙说法:来龙,是少祖龙,发源于稍远的庚酉面(西南)高嵋山,一路蜿蜒曲折,至亥壬方结坡而起,形成虎头山(父母山)的形状。之后,又张开两支龙,右支龙潜伏到新圩边结珠形成官帽山,也就是立山书寨后山。
  官帽山的龙枝先被淹没,后在白洋坪吐出珍珠,形成土堆,老屋就在这里。头龙是新圩龙。龙的左支虎头山(父母山)潜入帐内,再到阴甲边吐珠形成观音山,观音山现在稻田中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