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15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孙子他老人家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亚历克修斯这位英明的皇帝,一直玩的都是伐谋和伐交这个档次的东东,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尼西亚。

  只有这些傻呵呵的西方佬们整天伐兵,到了现在,竟然开始攻城了。攻城虽然不是第一次,但是这一次,和上一次,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安提阿攻城战进行的非常艰难,而且极其残酷。
  这里隐藏着一个非常尖锐,但目前看来还裹着糖衣的问题:傻呵呵的西方佬,未必真的傻,傻的意思有时候只是反应慢了那么一点点,有时要慢上好多年。在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情况就会变的很不一样。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可以借用至目前为止香港最优秀的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来描述: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尼西亚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这个我们不用等好多年,后面不远就会看到。当西方佬们意识到他们的虔诚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亚历克修斯皇帝所利用的工具的时候,他们对于继续当傻瓜,是很有抵触情绪的。
  这种情绪其实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了,是否想过十字军为什么要在离开尼西亚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和拜占庭决裂的姿态?
  是否想过接下来,坦克雷德和鲍德温,要执意离开主力军团,仅仅因为他们不信任希腊人向导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告诉我们糖衣实际上已经开始粘手了。
  所以我们对接下来的一些事件就不会太惊奇了......如果现在还对十字军团的莫名其妙的分兵事件觉得惊奇的话。

  其实这个问题在整个十字军历史中是一直绵延着的,东西方间的争端,在经历了十字军东征这个表面看起来的联盟行动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实际上在深层反倒有所恶化。当然我个人认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途中所发生的事件,与此是有极大关系的,我也相信秉持这个看法的人不只我自己。
  隐患埋的越久,爆发出来往往越可怕。
  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知道了两件事:亚历克修斯的算盘一直都很响,而且他敲的很有技巧。其次是,西方佬们,无论如何,其实已经很生气了。关于这一类的问题,以后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我们会接着具体探讨。
  说说攻城。
  古人攻城通常讲究围而不攻,所谓不战而屈城中之兵,才是上策,不占如何屈?在有些案例下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这个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需要展示自己的武力,配合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和谐的攻城观,统一城内外双方士兵的思想,这个也很有效。
  思想教育工作实在做不通,那就需要派一批嗓门大的士兵站在城外的安全距离上,直接问候对方的统帅的家人,尤其是女性祖先,这个也有作用。这个也可以看成思想教育的另外一种灵活运用和合理延伸。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要把城内围的一只老鼠可以卖100亿亿津巴布韦币,才可以屈之。
  可是这一次十字军围城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且听下回分解。
  下课。

日期:2010-08-18 15:23:11

  我们很抱歉的通知大家,想听在下白话安提阿攻城战的同学们,要失望一阵子了,因为这一课,小的想先白话白话另外一个众所关心的问题。
  在十字军一路进军到安提阿的路上所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前文说过的那个分兵事件,两队人马从主力军团中分裂出去,并因此偏离了向耶路撒冷进军的路线,坦克雷德和鲍德温领兵前往的目的地,是塔尔苏斯。这两个人一个是波西蒙德的侄子,就是在君士坦丁堡曾经和皇帝的儿子发生过肢体冲突那位;一个是戈弗雷的弟弟,就是曾经被匈牙利国王扣在手里当了几天人质的那位,这个前文都提到过。

  塔尔苏斯这个地方当时由土耳其的守备部队占据着。坦克雷德抢了个先手,首先到达了那里,并且将之据为己有。城里的居民以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为主,他们对十字军相当友好。
  奈何坦克雷德捕蝉,鲍德温在后,就在坦克雷德得手的当天,鲍德温的大队人马也到了,而且这队人马比坦克雷德的人马多的多。在此前鲍德温曾经卷入到过亚美尼亚人的政治纷争当中,并且也已经准备好要以捍卫者的姿态出现在亚美尼亚人面前,于是这一次,他坚持这座城市应被移交到他的掌控之下。坦克雷德当然不想当这么大的大头,无奈自己手里的人马和对方相比根本不成比例,只好暂且带兵撤出了城里。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就立刻结束,坦克雷德也不会转身就迈向耶路撒冷,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这事还没完......无论如何这场闹剧最终以和解收场,侄子和弟弟一致同意,双方都不在齐里企亚建立自己的公国,也就是说,既然两个人都想要,那么和解的唯一方法也许是:谁都拿不到。
  实际上两个人在之后的行军途中曾经为此再一次发生争吵,而且进一步引发了一场短暂的军事冲突,这场冲突发生在麦米斯特拉。
  现在看来,这个事件除了是一场闹剧,还有一个特殊意义--此前曾经提到过,在十字军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对于在东征过程中为自己夺取一块领地,并把自己变成其领主这件事大有兴趣。
  而塔尔苏斯事件是这个方面的一个早期,尚未完全成型的证据。
  在经历了这场双方均无所获的闹剧之后,侄子坦克雷德带着人马逐渐又回到了十字军的主力阵容当中,跟他叔叔又碰面了。但是弟弟鲍德温却向着另一个大相径庭的方向进发--埃德萨,因为鲍德温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埃德萨的图卢斯的求援。

  图卢斯是埃德萨这个城市的首领,而他同时又是一位希腊东正教徒,所以他很无奈的遭受到当地土生土长的亚美尼亚人和雅各教派的一致厌恶,也就是俗话说的:里外不招人待见。他知道十字军围困安提阿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那位牛叉奴隶的盟友科波哈可能会领兵前去救援,他接着想到的是,科波哈很可能在增援的半路上顺戈一击,顺手把他这座城灭掉。

  于是图卢斯提出,把鲍德温收为干儿子,条件是:鲍德温立刻领兵前来,壮其声势。
  鲍德温同意了,并且在1098年的2月初,就带人出发了。他的大军阵容齐整,总共包括......清一色的8名骑士,因为这一次,绝大多数十字军将士们都不愿意再偏离前往圣城的路向。
  鲍德温在2月6号带队抵达,虽然这个队伍的阵容太袖珍了些,但是图卢斯还是立刻就把他认作义子。在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可怜的老人就被出卖了。当地的亚美尼亚人搞了一场政治阴谋,将图卢兹废黜,把刚刚成为干儿子不太久的鲍德温推上了宝座。这个大概也可以说成是子承父业,虽然这位父亲实在凄惨了些,不过更凄惨的还在后面。

  在3月7日,一伙暴徒袭击了宫殿,就在这个时候,图卢兹的卫士们叛变了,而鲍德温的态度是:拒绝保护他刚认了没几天的干爹。于是这位老人战战兢兢的想爬窗户逃跑,却被暴徒捉住,他们接着把这位老人的身体切成了好几块......
  3月10日,鲍德温正式把埃德萨纳入囊中,由此,埃德萨有幸成为东征十字军所建立的第一个邦国。
  我们大概都能感受到,这绝对不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开始。而我们从这段历史中,可以嗅出好几种不同的味道:
  首先,对于鲍德温的干爹的不幸遭遇,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深感同情,显然这位老人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得不行此下策,却未料到结局会如此凄惨而且迅速,他比刘表惨的多了,实际上比刘璋更惨。按照我的猜测,他把鲍德温找来,并且开出认其为义子这个条件,是想一石两鸟,既震惮了内部的叛乱分子,又威慑了即将到来的外敌,当然他也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所以义子这一说,显然怀有继承权的暗示。鲍德温这个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一个随便乱认干爹的家伙,所以他当然也明白了这个很强烈的暗示,他也决定尽快把这个暗示变成现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