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6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在尼士的一级行政区长官也做了一件任何平庸的行政区长官都会做的事:他向首都送信,请求指示。
  本来请求指示是没问题的,早请示晚汇报嘛,不然大雨哗哗下,半夜来电话,让我去开会......去了不能回......就不大好办了。问题是这一次的事情,是耽误不起时间的。因为这个几千人的队伍,迫切的需要一件事情,那就是......桑拿?

  不是,是..................购物,也就是血拼,英文叫做shopping。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跋涉了一个多月之后,这只远征军内的所有人,是多么的希望尽快血拼一下啊.........
  这样一来,血拼这个远征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就被耽误了。好几千名外国人,带着他们的外汇,说着外国话......显然他们需要一个为他们特别设置的市场,或者购物中心。准许建立一个市场,是一个让一大堆外国士兵和平的越过友邦领土的最基本的要求。拒绝建立这样一个市场,对于当地的政权来说,是在向这只外国军队表明:你们继续走,赶紧走,我们不欢迎你们......

  准确的说,贝尔格莱德并没有拒绝建立这样一个市场,只是耽误了......要汇报嘛。可是耽误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没有市场。所以过了没几天,十字军的战士们就变得衣食窘迫以及更可怕的......很不耐烦。他们开始从周围的村子里“主动”获取他们需要的补给......既然你老是羞羞答答的不说话,那我就只好主动些......
  没市场导致十字军开始在周围村子里“主动”,而开始“主动”又导致......贝尔格莱德把城门给关上了。于是,在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一个镇子里---这次从村子升级到镇子了......16个骑士,因为抢劫,被抓了。当然从这些骑士的角度看,他们只是在“征用”补给品。镇子上的人把这些骑士的衣服扒光了,然后把他们的盔甲挂在城墙上,以示警告。

  可见“主动”遇到的也不都是半推半就......还可能会遇到被人家直接脱光衣服......
  我们都知道事情发展到这样,已经很难看了......额,我是说十字军这件事情,那是说翻脸随时都可能翻脸,你想想那好几千个武装人员,穿着破衣,饿着肚子,疲乏不堪,想掏钱买给养又找不到地方,他们看着那些挂在墙上的骑士盔甲,是何心情?
  再说,我们是为什么来的?啊?
  形势已经一触即发,即将失控,可就在这时,从尼士发来的指令,终于到了。指令允许十字军们进入城里,于是贝尔格莱德面临的这个很可能会演变成天大麻烦的麻烦,被避免了,并且这支十字军甚至还得到了拜占庭帝国军队的护送......呵呵,我想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个护送的双重含义。
  于是接着这只队伍就很有秩序的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并且一路平安的到达了那里,在那里,国王亚历克修斯非常友善的对他们进行了诚挚的问候。沃尔特本人也获得了非常周到的接待......虽然这个“穷光蛋”和他的队伍并不完全同这位皇帝所期待的一致。
  看起来“穷光蛋”的这只队伍并不是真正的穷光蛋,他们不但能一路烧钱烧到贝尔格莱德,甚至还烧到了君士坦丁堡。
  但是,沃尔特的这支队伍所经历的,同即将在后面要来的那支队伍,是截然不同的。那支队伍,已经在路上了,随后就到。

日期:2010-07-26 22:06:12

  彼得的队伍是在沃尔特出发后没几天,就踏上征程的,具体日期是:1096年4月20日,彼得所率领的这只队伍,大约有20000人。这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可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平民,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骑士参与其中。穷人们靠两只脚行军,当然,骑士们则骑着马。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这支队伍还带着一列四轮马车装载给养品,以及这支军队的财宝。

  彼得自己则一如既往的,骑着驴。
  这支队伍同“穷光蛋”率领的那支队伍一样,在没有发生任何公众舆论应该谴责的事件的情况下,穿越了德国和匈牙利。这让我们知道,这支队伍也并非无钱可烧,至少他们有能力在这一段路上向商人们付钱来购买必需品。不过好景不长,在塞姆林,他们出了问题。
  塞姆林是什么地方?简单,就是前面说过的,把前面那支沃尔特率领的队伍中的那十六个倒霉骑士的盔甲扒下来挂在城墙上的.....那个地方......喘口气先。
  更主要的是,到了彼得率领的这支队伍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那些骑士盔甲依然还挂在城墙上.........
  我们可以和想象前一支队伍盯着这十六副盔甲的心情一样去想象,这支队伍盯着这些盔甲的心情。人心同此心。

  我们大概也可以想象塞姆林人继续挂着这些盔甲的心情........以示继续警告---看到没?这就是乱来的下场........
  于是我们也可以知道,彼得这支庞大队伍的成员们列队看着这些盔甲,是不可能感到愉快的,其实我认为他们相当不愉快。
  看起来彼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试图尽快带领这支庞大的队伍离开这个地方,可是前锋部队过去了,后军部队出了麻烦,据传说,这个麻烦是因为对一双鞋子的付款方面的不满,导致的。当然我们都明白鞋子对于远征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接着这种不满就发展成争吵,争吵又发展成争斗,争斗发展成一场全面的冲突......结果就是:彼得的军队在盛怒中以狂风暴雨之势,摧毁了城堡,洗劫了城镇,杀掉了许多当地拜占庭士兵,以及当地居民。

  20000人的暴怒,是很可怕的。
  而这又导致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后果:贝尔格莱德的军队首领迅速派出了一支几百人的军队防止彼得的队伍渡过多瑙河,应该说,这个军事指令的反应,是自然的,因为贝尔格莱德就在塞姆林的河对岸,是的,就是多瑙河对岸。而这位首领接下来的反应也很自然:向着尼士撒丫子就跑.......于是贝尔格莱德的居民们也随之一哄而逃,遗弃了整座城市......只剩下莱茵河上那几百名士兵。

  几百人对两万人是什么概念?履带下的鸡蛋的概念。这些忠诚的士兵一直孤军死战到底......接着,贝尔格莱德也被洗劫了。
  我个人非常倾向于认为,导致这一系列杯具的根源,不是那双至关重要的鞋子,而是那十六副盔甲。贝尔格莱德以及塞姆林,在沃尔特的队伍面前运气非常好的逃过一劫,却终于没逃过彼得的队伍。
  如果要为这场悲剧战争起个名字的话,那么它应该是:鞋子战争。
  如果说鞋子战争更深刻的根源,我认为是:不论是教皇乌耳班,还是皇帝亚历克修斯,都没有为十字军东征的真正开始,做好真正的准备,虽然一个一直在呼吁西方的援救,一个则亲口呼吁西方响应东方的呼吁,发起援救。而导致这个问题的问题,大部分应该是:东西方在教会以及政治上的相互隔离。
  杯具中心的那个杯具是:十字军东征路上所摧毁的第一个军队,竟然是他们本来要去援救的,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并且是彻底歼灭。

  那么这个悲剧又会接着导致出什么悲剧?我们马上就会看到.......

日期:2010-07-27 06:55:16

  呵呵十字军和土耳其人的正面交锋,后面不太远就要说到了,至于十字军主力部队的战力是不是比土耳其人高,可以自己判断,我们都知道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的结果是,一路进军最后攻陷了耶路撒冷。
  君士坦丁堡建城在四世纪,这个地方原来有座古城,叫做拜占庭,这也是拜占庭帝国这个称谓的由来,以示和正统罗马帝国的区分。这个称谓是后来的史学者起的名字,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称呼,希腊人更不会如此称呼。
  但君士坦丁堡基本上是座新城,也就是整座新建完毕后,才将居民迁入的一座城市,后来被命名为新罗马,因为它是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其规模比拜占庭古城大得多了,也比罗马大得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