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茧》
第34节

作者: 橙黄茧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四百米下行栈道,我们慎行一个多小时,终于降到了谷底,底边有一条土路算是平坦,路一边是平滑高耸的岩石谷壁,一边是延绵逶迤的沼泽湿地,湿地边不仅遍生有芦苇、芦竹,还生长有一种高大树植,教授一眼辨识确定是水杉,越往前走水杉越多,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道旁、水边全为厚厚褐黄色水杉落叶所覆盖,空气中杂混着水、植气息。这时,教授从黄鱼头肩上拿过背包,又向前行径半个多时辰,来到土路上一开阔处,取出笔本、工具,转身停住,对着笔架山拍照、测量,我们三人围聚在他身旁,帮着记抄相关数据。

  从我们所在位置远望,视野前方全是一片连接一片的湿地滩涂,全由水植相隔,这时正值冬季,水植黄多绿少,萧素清疏,一些水鸟隐秘栖息其中,它们似乎少见人至并不怕人,有时掠飞穿出,看见我们仍是悠戏如常。
  我想到一个问题憋了许久,这时又见水鸟穿翔,实忍不住,于是走到教授身边,故意自言自语道:“这沼泽湿地又大又静养鱼倒是可行,只是这里水系较浅水鸟伴生,鱼怕会被水鸟所食呀!”
  教授听后似乎胸有成竹并不答话,仍是大声报念数据让我们记写,每次走出大约两百米左右,教授便要停下测量、拍照与记录,测绘完后,便又收拾工具返身西行,如此往复,大家全按教授指挥认真行事,我忙中偷闲,不时四下张望,舒心欣赏着谷中景致。
  日期:2021-11-08 22:17:05
  在这由笔架山南北两峰延展合围而成的峡谷中,我们走停测量行出三十里后,峡谷渐由之前紧窄处数百米宽,扩展至近千米,两旁山岩峭壁高也有七百多米缓降到两百米不到,谷底却随之上抬,沼泽湿地不断变少,砾石平滩显见,这时只见远方左侧山脉开始向右转向,形成一道横阻,再与右侧延展山脉汇出一个右转豁口,我们直行土路上行愈加明显,又走出四里多后,我们登上右转横阻,在其顶端,望见山恋背后的全景,峡谷顺着山恋右转缩窄至百米不到,经豁口后,过S形弯,勾头向西北展延而去,再无回头。

  在横阻山峦的坡顶,教授与鱼头协商在此停歇,队伍停下,教授让我们休息,独自完成此点测绘,随后他将自己厚大的笔记本摊开,递给了身旁组长让他看读,组长常如秋水的面色,渐渐现出惊讶,惊讶深凝接而化为惊喜,倏地,他抬头盯望教授。

  我与鱼头在旁瞧望,全已按捺不往,都好奇凑上前去,只见笔记本打开处的左下角有一圈画,其中写到:笔架山峡谷处,适宜复原修建一座中型水库。
  什么?这里?峡谷?建水库?看到这,我猛然一震。
  这时已到中午一点,教授示意组长就地休息用餐,他正好为我们在此慢慢讲解水库构想,大家席地围坐,暧阳洒照,峡谷幽清,微风徐徐,远方水、植富氧气息不时被吹送而来,特别是经过上午辛苦攀行,此时休整,让我们彻底得以放松,更专心聆听教授讲说。
  教授用食干粮后,娓娓道来:
  水库这个想法,完全源于青花鲟鱼的意外发现,这个发现不亚于山橘子,同样让自己感到无比欣喜,在无意食用与有意研究过后,自己发现青花鲟鱼所含有的超高营养食用价值,这极大激发了我人工饲养的决心,在找到青花鲟鱼食源之后,成功解决了青花鲟生长慢、繁殖率低的一大难题,有力向前推进了人工饲养进程,然而接续出现的严苛生存环境要求,却是一道不易解决的最大难题。
  青花鲟为淡水鱼,喜好深水,惧光惧声,平常爱在水深十米以下,三十米以上水域区间活动,对水质要求极高,这种环境条件,成为人工大面积养殖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驻村之后的我一直暗寻苦觅。想过深挖鱼塘,但死水循环,水质难控,且深挖成本过高,给村民生活带去的风险隐患极大;想过河域养殖,但四季水深变化不定,加之时有汛期,控制也极难,两者皆无法试行。
  就在进退无路,彷徨无绪之时,我无意中看到村内古宅门板上木雕,木雕有猿、蝠、蚕、茧、鱼、湖、山等图案,其中古时那大鱼形貌与现在所见青花鲟十分相似,我当时心头一震,意识到青花鲟古时在此寻常存现,绝非河道、深潭那样细小隐秘,又联想到木雕湖泊,由此推想,鱼游湖水,古时此处必有一大的湖泊。
  那这个湖泊所在何处呢?
  现今三道山附近能见到的水系就那么几处,一是铁门村后方的苦桃河,二是环黄茧村这条青灵河,但这两处河流水域并不适宜青花鲟鱼生存生长,也极难发现鲟鱼存在,而我们在云雾山调研时,在高山溪潭中发现的青花鲟小鱼,能印证青灵河中青花鲟,应是随三道山山泉溪水下流冲进青灵河中,但那高山溪潭浅小分散,养不出青花鲟大鱼,也绝不是古时湖泊原址,我便在走访调研时留意查看,后又见到那神奇的神灵山天池。

  神灵山天池的水质异常清澈,不过天池不大,远没有木雕上,湖面开阔烟波浩渺之感,我当时极难断定,后绕湖寻行,于那水中竟没有发现任何鱼、虾、螺生物踪迹,由此我犹疑感知天池绝非木雕上的湖泊。就在那时居高临下,我发现青灵河道走向奇特不合常理,又联想之前探查云雾山老橘林划船渡河的怪异感觉,特别是陈想一句话,意外点出了那个怪异别扭之处,青灵河道为什么那么深,它与两岸地形地貌无自然配适,所以显得十分怪异突兀。

  当站在神灵山顶,顺着副村长指引,看到青灵河发源处时,我更是觉得惊异,三道山汇流而下山泉水源,由笔架山北峰沟壑向后汇流进峡谷,再在连道中处下方的沼泽湿地,沿着岩壁裂缝,渗流出山体,缓降汇流成布,至起生成青灵河源头,再顺着河道向北、东、南流径,最后从神灵山麓前的乱石滩涂中,慢慢渗透进地下水层与暗河,穿神灵山底,经铁门村村下,最终向东北而出,汇流进苦桃河。

  听到这里,我意识一跳,突然想到急插一句话:“教授,如果没有连道中处下方那道岩壁裂缝的话,那么三道山汇流而下的山泉溪水,则应全都流入沼泽湿地,那……那……峡谷便应该是一处绝大的湖泊,是那木雕中所刻画的古时湖泊!”
  教授望向我,目光中闪出欣喜,却又转瞬而逝,轻声说道:“最终的结论,我还需回去再换算论证,希望应你所说。”

  组长一旁有些打趣道:“一老一小,一引一合,看来成竹在胸,只欠东风呀!”
  教授听得有些不好意思,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又翻看了下笔记本,才慢慢认真向我们言说:“经过此番考察,于目前为止,我基本确定这处峡谷在古时是一处大的湖泊,那青花鲟鱼曾生长在此湖中,这也是明朝初中期猎户选择在此大山中安居的原因之一,因为这里有优质充沛的水源,有鲟鱼可供打食,不过后来这里应是发生了一次地质变动,那笔架中峰下部山体崩裂出一道豁口,致使湖水穿过山体泄流而出,沿着当时盆地边缘,冲刷环流形成了青灵河,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最终变成了沼泽、湿地与峡谷,青花鲟由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大量消亡,仅有极少因各种原因,如蛙、鸟捕捉等,意外逆上云雾山溪潭中,得以生存保留下来,而那金银环蚕的意外绝灭,只怕也与那次地质变动有关,而这些都给了我们一个参照,就是现今我们有机会去修补、封闭那道山体裂缝,重新在笔架山构建坝体,让三道山山泉溪水全部归流进沼泽湿地而不向青灵河泄流,这峡谷最终将恢复成湖泊,可进行青花鲟鱼人工养殖,同时,我们可在这横阻弯口处建立一道闸门,为今后防洪抗旱所用,还可调控整个峡谷水库水位高低,闸门外侧,预控浅滩湿地,用于青螺一号繁育养殖,另外,在笔架山坝体连道处,留建一条小型穿山引渠环村而设,用于今后黄茧村青宁柑种植浇灌与村民生活用水所需,完成此后,即可废除原来青灵河道,将它填平连通新老橘林,改建打造为青宁柑万亩种植基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