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
第52节

作者: 寒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韶看着同学们围上去劝,更多的人却在自己的位置上叹息。只觉得此时的心情终于有人说了出来。
  在这之前,陈韶就感到了压抑。此时才明白了自己的心境。
  是的,当自己毕业的那一刻,漫长的学生生涯竟然到此结束。六年的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陈韶和同学们的年龄相仿,三岁起开始上幼儿园,六岁进入小学,二是二年的人生中,有十六年,或者说十九年都在学校里渡过。
  就在这几天里,学生生涯就会结束,一个原本无限期待的全新生活就要展开。陈韶却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有因此而欢喜。感受到的竟然是一种茫然与惶恐。
  站在讲台上的班长周定川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大声喊道:“同学们,想哭,等到临别的酒会上哭。到时候喝多了,怎么哭都没有人笑话。现在不要哭,来,让我们唱起咱们的校歌。我们是……”
  咣当一声,教室的门被推开。教官大步走了进来。散在各处的学员几乎是本能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就听教官大声说道:“全体都有,立刻去操场集合!”

  操场上很快集结了保定陆军学院四年级的所有学员。这本就是为千人以上学员修建的操场,二百人在里面并不现多。
  一位素未谋面的少将站上了讲台,他看上去很年轻,神色冷峻。少将喊道:“我是学员新任校长王春晓,宋岚中将已经去其他部门任职,由我接替校长一职。现在,我命令。凡是叫到名字的学员,立刻跟随各自领队回去收拾行李,立刻出发。接下来,各位同学都要前往即将任职的部队。”
  便是纪律森严,四年级毕业生们也不禁发出一阵动静。每个人都明白,战事或许已经打起来了。身为军校毕业生的大家就要入入校时候所发下的誓言那般,前往一线参加战争。
  “现在,开始点名。”王春晓校长喊道。
  十几名军官走到阵列前,拿出花名册开始呼喊“雷军”“李文亮”“许新”“秦文伟”。
  “到”,“到”,“到”。学员们一个个回应,同时奔向呼喊自己名字的军官。
  陈韶也被点到了名字。这一队只有四人,回去拿了东西之后,陈韶看着剩下的课本书籍迟疑。
  军官喝道:“别耽搁。赶紧打包。写好收取人的地址,会有专人送到收件人的所在。”
  陈韶赶紧把这些东西都放到大箱子里,填写了自家地址。

  当一切快速收拾完毕后,陈韶背起行军包裹。看了看自己空荡荡的铺位,这一刻,陈韶终于明白,自己真的毕业了。居住了四年的宿舍再也不归自己所有。
  不,这个宿舍,这个铺位也只是陈韶在上个学员毕业后才住进来的。这里从来不归陈韶所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陈韶既不是这里的第一个过客,也不是这里的最后一个过客。姿势众多过客中的一员而已。
  在学院门口早就停了众多军车。四人在军官带领下上了一辆小轿车。虽然行李放进小轿车后备箱里,四个人在后座上挤的满满当当。
  没有一名学员……不,没有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有怨言。就这么老老实实挤在一起。
  运送四人的车辆到了城郊的一处站点,又换了一辆军车,直奔公路而去。
  五个小时后,陈韶掀开军车后帘。不禁讶异。旁边的吴有文也过来看,他皱着眉头问道:“这不是要到了燕京么?”

  陈韶没有点头,却非常赞同这话。这条公路陈韶乘车走过十几次,路边的建筑都有些眼熟。加上大概的方向判断,军车离开学院之后,一路向东行驶。即便没有这些眼熟的标志,也能判定是直奔燕京而去。
  再走了一阵,吴有文再看了外面的情况,讶异的说道:“我们这是要到丰台大营么?”
  讶异中也夹杂着某种惊喜。
  陈韶更是讶异。如果到了丰台停下,那目的地就只有丰台大营一处。可丰台大营乃是御林军的驻地,御林军负责守卫燕京以及京畿安全,只有当敌人进攻到京畿的时候才会投入战斗。
  之前陈韶想过自己可能会被分到哪里。从北边与俄国的边境,到南边暹罗的大周驻军处。又或者是到吕宋服役。甚至想过自己有可能前往北扶桑洲的青丘省,甚至是大周极北地。
  从未想过的就是前往御林军服役。

  等军车驶入军营,四人都明白,这里的确是丰台大营。
  车停好,四人下了车。立刻有一名校官过来。这位校官神色轻松,“诸位同学,你们从现在开始就是禁卫军的一员了。大家做好准备,很快就有车来送你们去禁卫军营地。授予军阶也会在禁卫军那边进行。”
  1902年3月6日。惊蛰。
  清晨的报纸送到各国驻大周大使馆门外的报箱里。到了上午,各国使馆工作人员会一次性取回所有订阅的大周报纸,送到秘书室进行检查。之后送到各国大使面前。
  英国大使此时刚起床,正在吃早饭之时。秘书突然推开门冲了进来。大使还没来得及表达不解,秘书已经将燕京日报送到大使面前。

  带上眼镜,拿起报纸。就见燕京日报头条写着《据悉英美日三国正在制定秘密作战计划》。往下看,报道中讲述,英美日三国秘密协商,制定夺取大周所有岛屿的计划。
  英国大使的心脏激烈跳动,勉强按捺情绪看完最后一个字,就撂下报纸喊道:“召集人员!”
  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美国驻大周使馆,日本驻大周使馆都闹腾起来。三国大使立刻召集人员,商议对策。
  热闹起来的不仅仅是被点名的三国,以燕京簋街为聚集地的其他各国都被这消息扰动。当天中午,簋街上新开的‘东北狗肉店’包间里,德国与法国外交人员正在推杯换盏。
  面对美食,尤其是**美食。法德这对敌对国家的外交官立场一致,先吃爽了再说。扫荡完锅里的狗肉,德国外交秘书欧根笑道:“为何**人不喜欢马肉?”
  法国外交官欧文捂着嘴,挡住剔牙时候大张的嘴。解决了牙缝里的小麻烦后,欧文先生懒洋洋的答道:“**已经有了挂羊头卖狗肉,挂牛头卖马肉的事情就留在欧洲吧。”
  欧根先生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在公元八世纪,由于罗马教皇的一纸禁令,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各国基本都禁食马肉。到了1866年,法国政府出台政策,将马肉贸易重新合法化,并由于马肉本身富含的营养,尤其富含铁,受到法国医生们的推崇。食马肉很快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一股风潮。
  由于马肉价格便宜,在法国出现了大量挂牛头卖马肉的真实案例。听现行犯最严重的的法国人如此自嘲,是真的忍不住。
  法国外交官欧文先生抽了一张餐巾纸擦擦嘴,慢条斯理的继续说道:“英国人吃马肉并不比我们少,美国人也一样。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教会日本人也吃马肉。”

  话说到这里,颇有外交官该有的含蓄。欧文外交官正想着是不是再来一份狗肉,这种肉的纤维虽然比较粗,却有一种奇特的美味。迟疑间,就听德国的欧根先生问道:“以前结下的怨恨总是要化解,不知法国是否愿意和大周改善关系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